“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策略

2021-12-27 15:55
南方农机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互联网+智慧

罗 莉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为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我国“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农业发展进步缓慢,新的农业技术在我国应用得并不广泛,许多农村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耕种方式,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农业融合,可以使农业种植更加智能化;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流通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智能化,进而有效发展农业经济。

1 智慧农业概述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我国农业智慧化。智慧农业应用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云存储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可通过数据将农业产业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1.1 智慧农业系统的构建

智慧农业系统的运转主要是建立在对数据的采集、分析上,之后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实现对农业全过程智慧化的调控。在构建智慧农业系统的过程中,一般主要分为控制终端、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传输、数据的采集这四个部分[1]。

1.2 智慧农业生产的实现

智慧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了生产效率,还可以同时对农业生产活动时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控,使得智慧农业的生产向可持续和绿色化发展。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智慧农业借助遥感技术、GPS 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的环境实时定位,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等,从而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智慧化地开展相关种植处理措施。在养殖生禽的过程中,也可将智慧农业新技术应用到养殖的过程中,实时监控生禽的信息,将后续生禽流入市场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不仅为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带去了方便,而且能借助信息的溯源,更好地保证每一只流入市场生禽的品质,一旦发生问题,就可以进行溯源、回收。在智慧农业养殖中,MTC 信息平台应用得最为广泛,生禽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各个人员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对生禽信息的查询。在水产养殖中,借助智慧化的农业技术,如云计算与信息采集设备的互联,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至云计算中心,监测水产的养殖环境,之后借助平台信息的分析和管理,实现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绿色化。

1.3 智慧农业的管理

智慧农业的管理主要是依靠信息平台管理实现的,主要分为生态环境、灾害预警、商务应用三个方面。生态环境管理主要是借助互联平台实现农民与专家的对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和政府、金融机构服务的良好沟通,从而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服务生态环境。灾害预警管理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及时向农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发布农业的重大灾害警示,让农业的从业者提前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商务应用中,“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的销售形式和消费方式都有了巨大的转变,智慧农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的所有环节统一起来,让农产品形成系统的产业链,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1.4 智慧农业的信息服务

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和市场是脱节的。农民对于市场的变化并不了解,获取的信息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且信息的不畅甚至会让农民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智慧农业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市场信息与农民的有效联通,农业的从业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上农产品的实时信息,能够迅速得知市场对农产品的反馈,从而为后期的农产品生产提供依据。

2 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化滞后

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不到位,使得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主要依靠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政府的宣传彩页、电台等,对互联网认识不足、需求不大。相较于城市地区,通信运营商建设农村地区信息设施时付出的成本高,获利微少,加上后期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金去维护,不符合市场经济下企业的逐利原则,因此其对于农村信息建设投入不大,积极性不高。我国各级的村政府对信息化的认识也不足,没有将信息化与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发展联系起来,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只重视技术的推广,没有将市场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联系起来,缺乏对市场的预判。这就导致农民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存在滞后性,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农业生产,承担了更多的市场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变动,农民就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

2.2 人才缺乏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农村本身就是人才匮乏的区域,而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十分依赖人才。目前,我国农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难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出现这种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国在教育中更重视对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对于农业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城乡建设的两极分化,导致大量农民向城市迁移、发展,使得人才无法在农村生根发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花费不断增加,而农民的收入还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更加重视能够立马带来收益的项目。

2.3 信息安全无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然而个人信息安全的风险也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在农业中,信息安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真实、信息时效性不高等。农民在获取到不真实的信息后,使采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物资的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甚至会出现没有收成的状况,对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同时,在现今信息泛滥的社会,农民没有有效过滤信息的手段,日常生产生活中会接收到大量不需要的信息,如果不读取又会错过重要信息,致使农民无法专注从事生产。农业信息失效之后,农民也无法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调整农作物的生产种类和规模,从而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这方面造成的损失对于农民来说是难以估计的。

3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策略

3.1 合理规划,资源共享

村级、乡镇政府应该积极学习和研究智慧农业,合理规划,积极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在规划的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科学化的试点尝试将投资吸引到农业生产中,使得投资方和农民协同发展,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农业智慧化发展。同时,在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对物联网的应用,将新技术应用到农业中,形成智慧农业体系。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积极促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将农业信息及时告知农民,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政府还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创立试点时要制定扶持和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农民和投资方的积极性。

3.2 加大智慧农业软、硬件的投入力度

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物联网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农业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面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的运转效率。智慧农业在发展中不仅依赖于软件的设计,而且对硬件的需求也非常大,这就需要在智慧农业的建设中加大对软、硬件的投入力度。立足于传统农业,将智慧农业的软、硬件和传统农业的生产结合起来。使用传感器采集信息数据,借助“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云存储计算,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面了解,之后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化、智慧化地管理农业生产。农村软、硬件的投入,不仅体现在农业的生产上,还体现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能提高农村信息终端的普及率,如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智慧农业对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率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资费一直是农民使用信息设备时的障碍,而智慧农业又离不开信息设备,这就需要政府与通信商沟通好,让通信商积极投入智慧农业的建设中,推出更加优惠的资费套餐,推荐适合农民使用的终端产品[3]。

3.3 发挥政府服务作用

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还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服务者。在助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关政策、补贴,还要推动农业信息平台的建立。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整合的优势,招商引资,转变农产品的销售方式,积极推动线上交易的完成,帮助农民把握变动的市场信息,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智慧农业销售方面,可以为每件农产品编制一个身份信息,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对农产品的消费地、供求关系等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从而帮助农民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种植情况和销售方式,这对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借助这种方式,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品牌效应,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农业能够很好地协调和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的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使我国农业发展更加智慧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互联网+智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