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实困境及优化措施刍议

2021-12-27 16:34查卫华
科学咨询 2021年49期
关键词:思政互联网+信息

马 楠 查卫华

(普洱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以及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借助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工作以及学习的时候接受正面信息,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减少负面信息对自身成长以及发展的影响。当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以及创新工作方法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使学生感受到思政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尽管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极大的便利,帮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学习。但是互联网+时代也会给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以及影响,网络上充斥的负面信息会影响学生的自身行为,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不再适应于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下面便具体讲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以及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信息交流呈现出开放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交流所花费的成本比较低,交流的信息量也比较大,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环境,互联网所充斥的各种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同时也会改变当前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1]。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知识,因此教学模式呈现出单向性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述,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述的思政内容,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交流,会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很难选择有效的信息

学生在学习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大,因此形成了惯性思维方式,自主意识比较强,在判断信息的时候具有比较强的辨别能力,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接触更多的事物以及思想,所接触到的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2]。除此之外,互联网中所蕴含的信息量比较多,在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所学信息的时候,尽管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但是也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认信息,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一些错误行为。最后,由于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具有随意性以及无序性特点,很多不利信息会在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3]。因此,在互联网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等学校的思政教育不单单需要实现对传统思政教学有效传承,同时更需要全面推动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这也是对思政教学模式的一种全面的革新与发展。不过,怎样判定有价值的信息是对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考验。

(三)思政教育环境难以进行控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不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唯一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述,帮助学生节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但是现如今在互联网+背景下所蕴含的数据信息比较多,存在非常多的负面以及不良信息,会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很难控制思政教育的环境。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措施

通过进行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有效地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作用。下面便具体讲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优化措施[4]。

(一)利用互联网+的动感形式提高课堂的权威性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作以及学习的时候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信息交流以及沟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学生能够对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及时反映,因此互联网中的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高校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以及质量,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互联网技术灵活地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讲述,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思政教育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5]。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更加直观形象的内容,在教学时可以将一些生活当中的案例或者时政新闻融入到教学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时政知识,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平台海量信息的特点,扩展教育内容,不断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教学的权威性,除此之外,在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案,利用方案指导教学计划的进行,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道德品德。

(二)更好地进行信息辨别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讲述教育理论知识,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养,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逐渐受到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更好地对网络上所充斥的信息进行辨别,减少负面信息对学生思维以及行为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且在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充分地展现出该技术的特点以及价值,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教育,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或者QQ平台等进行沟通以及交流,当遇到思政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线上平台上及时地询问教师,教师也需要及时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逐渐地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通过采取该种方法,能够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思政知识,提高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渠道,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6]。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能够减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教学作用,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及质量。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校思政教育,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该学习环境下,需要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严格地进行教学,对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进行管理以及控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及体系,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6]。除此之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并且在课余时间内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及交流,在与学生沟通以及交流的时候,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整教学计划,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达成工作目标。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良好的媒介平台,在该媒介平台上,教师以及学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利用微课或者是慕课的方法进行思政教育,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传上一些关于思政教育的课程视频或者任务,让学生在该平台上随时地观看老师所上传的视频,并且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通过采取该种方法能够节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好地展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学习以及交流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看法以及意见,根据学生的看法以及意见改革思政教育的方法以及理念,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除此之外,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将课上以及课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在进行联系的时候,应该在确保相关思政教育科学性以及时效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公信度。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调查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当学生遇到此种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询问教师,教师需要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让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7]。在正式开展思政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内容。

(四)有效健全教育工作开展机制

在对高等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阶段中,以往的教育工作机制中的限制相对较多,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运作能力,同时对于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有着极大的负面性影响,更是与我国所倡导的培养综合素质优异高校学生的教育开展目标背道而驰。所以,现阶段高校需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教育思维,来更好配合如今高等学校学生教育发展的整体需求,创建并健全全新的教育工作开展机制,推动其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有效匹配,推动其工作与学习层面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教学工作机制的有效革新,有效创建课外研究学习机制,全面激励高校学生有效运用互联网开展学术层面的科研探究。

(五)净化高校内部思政教育环境,提升教育团队对互联网的运用认知

倘若需要全面落实对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还需要切实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有效落实,不仅需要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的网络环境与提升教育人员对互联网在教学中运用的认知。首先,需要全面净化高等学校内部的思政教学氛围。通常而言,高等学校内部学生都较为喜欢运用诸如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交互平台来对时事热闻开展探讨,所以校方也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舆论情况,对学生开展科学的舆论引导,来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思政教育的开展氛围。其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对互联网科学化运用的认知。教职工需要保持长远的发展眼光,教学工作也需要与互联网全面结合,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技术与应用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也需要随之开展有效的革新,全面关注互联网在高等学校思政教学中起到的核心价值,有效将互联网思维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学生思政学习水准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难以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以及创新,让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互联网+信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