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2021-12-27 08:52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小学刘晓红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寓言文言文课堂

● 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小学 刘晓红

2021年4月, 满载着幸福的期许,我行驰在去往锦山五小的路上,重归故里的喜悦早已冲淡了料峭的春寒。这次作为骨干教师参加由旗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一次观摩。

几位授课教师清晰自然的教学过程以及特别用心的教学准备,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但静下心来,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精彩而又近乎完美”的课,不是完全在教师的“操纵”下一路走下来的吗?学生奔跑在教师提前预设的跑道上,一站接一站,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范围内做着规定的动作,很少有自己的选择权,很少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我也看到了另一种“不好看”的课堂。整节课宁静而沉着,学生安静地学习,每个小组成员不论发言是否精彩,都参与交流,教师成了“旁听者”。哪一种课堂才是儿童真实学习的需求呢?回答当然是后者。

作为送“教”者,应该送什么?观课的教师又该通过此次活动学习什么呢?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送”你一种理念

自己曾经也是一名乡村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翻阅图书、钻研教材、观听名师视频、探索教法,感觉背后付出的是比城镇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总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感觉,关键在于理念上不够先进。所以,我深深地认识到:“送教下乡”不是上课教师的舞台表演,乡村教师需要领会的不是学习一节课怎样设计精彩,而是通过课堂的观摩能触类旁通,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静”下来的课堂

陈静静博士的教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高中一年级时,班上有一位女生,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一节课一直在不停地做笔记,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作业更是整齐,像打印的一样,认真得很,但对于教师的提问,她却从来不举手、不参与、不反应,小学时成绩比较乐观,可到了初中渐渐有些吃力,升入高一时,竟然成为了班级里的学困生。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就在于她的学习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反复的记忆中。这个女孩的学习就是“虚假学习”,实际上,多年以来,她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案例告诉我们,光鲜亮丽、热闹非凡的课堂不如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

三、“慢”中的信任与期待

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寓言—— 《自相矛盾》。这是部编本教材的第二篇文言文寓言。对于五年级的乡村学生来说,没有经历过大量背诵经典古诗文的积累,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文言文的学习,读是关键。教学《自相矛盾》时,学生认真倾听我的范读后,虽然注意到了语句的停顿,可是他们依然读得不是很熟练,于是我放慢了速度:当学生读错的时候,我在等待;当学生读得不完美的时候,我在等待,我没有急于帮助学生越过那个障碍。学生也因为我的放慢而不再紧张,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在一遍遍地诵读中思考领悟。其实,语文教学关注的不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吗?

四、“倾听”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认真倾听学习者发言的时候,就是在教他们如何学习。学生也用自己的回答告诉我已经学会了什么?“寓言故事短小,文字简短,寓言的语言精练”,这些他们都知道了,那么,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呢?

如果一篇文言文寓言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会翻译上,这样的教学是不深入的,学生进行的阅读也不会是深入的。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的表达,是用来说故事的,当有人直接硬邦邦地去讲一个道理时,可能不会被接受,那么就编一个故事,让别人去领悟,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才能深入地走进寓言,发现故事背后的寓意。教师只需要从学的逻辑出发,设计一个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走向深入。比如,课上,当我把“面对大家的追问,为什么楚人‘弗能应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一挑战性问题抛出后,课堂静了下来,慢慢地,他们在深入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见解:

“楚国人这牛可吹大了,他一边夸自己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一边又夸赞自己的矛最锋利,什么都能刺破,多矛盾呀!”

“我姥爷买的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有卷烟厂生产烟(烟卷),为什么姥爷和很多人一样还在吸烟呢?”

“人们一边呼吁保护地球,一边乱砍滥伐,环境就这样被破坏了!”

“我很胖,每天喊着减肥,可是每次我看到美食,又抵挡不住诱惑,所以到现在我依然很胖。”

…………

观课的老师笑了,课堂上的学生笑了。笑容是那么灿烂,笑声是那么和谐!

在这节慢下来的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回答,我看到的是思维的一次次碰撞,也看到了学生如何一步步走向寓言的寓意,实现深度阅读。用倾听示范倾听,用倾听来接引学生独特的思想、精彩的观点,才是教学的真谛。

猜你喜欢
寓言文言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文言文阅读专练
美在课堂花开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