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一席谈

2021-12-27 08:5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汝潜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学校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戴汝潜

近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再度兴起对分层教学的探索,这无疑是很好的现象。在科技主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行业分类大改组的新形势下,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精英和掌握高级技术工艺的人才。教育教学出现新一轮分层教学的热议是必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如何认识、实践和探索分层教学健康成长、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所谓“新一轮”,说明这是一个老命题。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氛围下,改变了1970年开始的“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推荐大学学员”的办法,恢复为通过招生考试的办法选拔大学生。于是,一个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机制开始形成。各地随之产生了“分层教学”的几种办学模式——

① 重点学校(许多冠名为实验学校);② 非重点学校办重点班(命名为实验班);③普通学校(出现一般校和兜底校)。

此后更有——

① 示范性高中;② 少年班;③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实验班、特长班)。

从表面上看,出现这种状况有其必然性,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任何学校的学生,在任何时候大致都会分为“先进的、中间的和后进的”三个不同的层级或类型。但是,由于每个人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和启蒙、醒悟期先后不同,正如儿童学会说话有的早些、有的晚些;说话早些的不一定表明永保“先进”,说话迟一些的也不能够说明日后不会成才,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过早地用一纸考卷将学生用不同的办学模式“命定”了一生成长的道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早期启蒙发育稍迟的学生,失去了较好的发展机遇,而启蒙发育较早靠偶然机遇进入“重点”的学生,因不能适应高快节奏而抑郁。何况“一纸考卷”的方式、方法、内容本身也未必科学,并不符合教育的初衷。对此,社会上的质疑之声始终不断!

早在1994年,中央教科所在呈报国家教委《普通高中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论证报告》中就特别指出,需要“淡化重点学校”“改造以升学为单一办学模式的状态”的主张。指出以单纯的书本知识为核心、应试能力高低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是不妥的;长此下去,会造成扭曲教育观念的严重后果。然而,在教育产业化舆论的助推之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造成普遍性“早期培养焦虑症”,助长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之风,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学校育人的本质特征受到严重破坏,与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渐行渐远。

实践证明:上述办学模式不是好的“分层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一再强调教育要“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

当然,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是位居一线的教师们,无论是在哪种类型的学校内,都在坚持教书育人的根本方向,对“分层教学”做了许多探讨。普遍认为,所谓“分层教学”,是根据一个基本的事实,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差异需要“因材施教”的匹配。“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人才涌现的充分必要条件。简言之,为解决“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收到教育预期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成果。于是,创造出了三种基本的分层教学模式。

一、“快慢班”

“快慢班”,本意是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2~3个不同层次的班级,施以不同进度、不同深度内容的教学。这样,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因材施教”,对多数学生来说,也是有积极成效的。但是,往往与“兴办重点学校”一样,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长此以往,适得其反。

“当分开‘快慢’之后,常常会出现教师‘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因为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引导‘慢一拍’学生的思路‘快’的学生没有了。俗话说‘羊群走路看头羊’,‘头羊’没有了,群羊茫然。于是,学生群体自我教育机制没有了。班级授课制的长处削弱了。”

为了减少这种负面的影响,于是,出现了“改进型”,即“流动性快慢班”。具体办法是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也就是根据期中考试的水平,快班最后3~5名与慢班前3~5名交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鞭策快班学生的同时也能激发慢班学生的进取心,从而降低因分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如果快班最后几名和慢班最前几名差距不明显,甚至与快班总体水平差距也不是很明显(通常在五分以下)的,这种情况,建议在原快班的学生仍保留在快班,慢班的学生升入快班,不断扩大快班学生数量,这恰恰说明“快慢班”进行的有效性,也充分体现出“快慢班”模式的优越性和慢班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充分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动态性。

二、“走班式”

“走班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进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同一个年级同科同头的教师分工,有的进度快些、内容深些,有的进度慢些、内容基础些。学生课表相同,原班建制不动。只是在上课时,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老师的课堂去听课。这样,学生从根本上消除了可能带来心理压力的外界负面影响,学习会变得主动。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力分配,不同的学科选择不同的层次教学内容,避免了“快慢班”的“一刀切”—— 变“削长适短”为“扬长补短”。

但是,“走班式”适宜在高中学校采用,学生年龄稍大,有了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另外,需要学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对学生的纪律有特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的分工和轮岗安排,避免教师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当然,笔者建议,在条件适宜的学校,可以试行初中就开始进行走班式,因为现在学生成熟期提前了,相信他们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是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听课方式的。

三、“补课班”

“补课班”是历史上比较常用的课外补习的方式。一般是放学以后,教师将少数学生留下,“开小灶”。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立课外小组,做尖子生的提升;一类是对后进生的督促、帮助、补习。这是学校历来的传统做法,也是教师高度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只是在现阶段条件下,多被校外教育机构所取代,它们为适应一些家长的焦虑,演绎出“宏志班、火箭班”之类,不免有商业噱头的味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无长远益处,在此不加赘述。

上面所说的“分层教学”都是显性的分班式。因为,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学校的班级授课制会依然保留。那么,我们可以尝试隐性的“分层教学”方式。

所谓“隐性分层教学方式”,是指课堂上“一视同仁”、不分高下,但是,课外作业做到“分层分级”,留出必作和选作完成的练习。运用作业诱导实现分层教学。当然,这些内容需要具有明确深度和目标的有效性问题,用来充分满足高水平、高需求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事后可以张榜公示选做作业,启发有兴趣、有能力的一般学生尝试提高,对选做的学生的成就感也有教益。显然,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增长正能量的促进作用,避免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负面影响。因此,“隐性分层”的方法是有其优越性的,这当中需要教师多付出一些辛苦。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基本方式是选择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拓展读物,提供书目指导阅读。将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读书小组,取自主自由研习的模式进行,由学生自己课下组织进行,教师只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解疑释惑。这是可以在中学和小学高年级普遍开展活动的方式。

说到“活动”,我们所有学校都有条件建立“学科学习精英擂台”。也就是在教学楼的大厅,开辟一面墙的中下部(便于学生看清字),按学科分成几部分,作为学生(甚至可以包括老师)可以张贴学科疑难问题,署名征集、寻求署名答案的园地。既可以为尖子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可以创造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形成校园文化;也可以收到“分层教学”的意外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学、尤其是高中段开展活动,高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充分帮助解答各个年级学生提出的任何学科课程中的问题。只要引导得好,可以收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成效(比如,适当的时刻,教师贴出一两个问题进行引导)。这是我在四十年前亲自实践、极其有效的“分层教学”实践活动。

其实,对于中小学教学来说,任何高水平的教师都免不了教出差生,任何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的学校也断不了出众人才的涌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后天文化环境背景不同、启蒙有早晚、步幅各异、速率不匀,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发展状态,教师要相信他们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分层教学”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其实质是在落实“因材施教”。不要使“因材施教”成为“非教育条件”优越的奢侈品,那样,教育就抽去了“因材施教”的前提——人格平等,这也就是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不断调整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就是为努力恢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为著名的教育主张有两条:一是有教无类;二是因材施教。前者是就普遍的共性教育而言,后者是就特定的个性教育而言。两千多年来,全世界的教育无不围绕于此而披肝沥胆、日以继夜地追求!提出无数的主张、建树无数的理论、推出无数的尝试;然而,至今没有全面、系统、成熟的经验、方法、路径,真正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依然不断地取得喜人的进步;但是,深究任何一项影响世界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创新,又有哪一个不是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因材”而“施教”——让个性充分发展结出的硕果?!

今天,当我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教育寄托着培养亿万创新人才的重任!迫切需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焕发新时代的奇彩和恢宏的力量。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投入巨大的资源、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改善“有教无类”的教育环境。学校和教师想方设法落实“因材施教”。我们也必定会在“分层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路径,让我们伴同伟大复兴的步伐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学校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层
学校推介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