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1-12-27 12:40王艳秋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思政

王艳秋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根本、党之大计,尤其是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重要使命[1],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课程思政通过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如社会理想、社会责任、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优秀传统文化等,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知行合一。它能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孤岛化”的现象,是落实“三全育人”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探讨课程思政的缘起以及当前学界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界定,并以淮南师范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推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其它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一、课程思政的缘起及内涵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并以上海市为试点,开启了德育课程的改革,改革的重点由中小学德育课程转变为大中小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从2005年开始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并于2014年将德育纳入课程改革的重要项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高德毅等人通过梳理上海学校实施德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对当前的德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课程目标,将高校课程分为显性思政课程和隐性思政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通[2]。邱伟光通过对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的分析,提出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教材是依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是先决条件,高校相关部门要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3]。陆道坤首先基于课程论视角,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解读,认为应针对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与设计,开发教材与思政资源;其次基于思政视角对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思政素养与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思政效果如何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如何协作的问题进行了思考[4]。

综合学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我们可以将“课程思政”界定为: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而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塑造,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首先是每位教师都要秉持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需要涵盖整个课程,在全员的参与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5]。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含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重要范式、学科动态等内容,是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一)构建本土化课程理论体系的必然选择

西方经济学理论源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所维护的阶级利益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所追求的目标也与社会主义国家相背离。比如微观部分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每个经济主体都受利益驱动,并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的医疗体系强调的是奉献、敬业精神,而西方的医疗制度则强调盈利。倘若在授课过程中缺乏正向的引导,过分强调经济目标,只会让学生有更加的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倾向。因此结合中国国情适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构建“西方经济学”本土化理论体系的必然选择[6]。

(二)充分发挥专业引导功能

根据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将走向财会、营销、物流、管理、贸易、金融等岗位,这些岗位都有特定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他们如果价值观有偏差、职业道德缺失、政治素养不够,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相比其他专业课开设时间较早。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并融入思政元素,会更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比如在导论部分“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正确认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国情的契合性和适应性[7],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分析问题,坚持理论自信。

(三)增进思政课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我国高校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承担,虽然思政课的教学经过多次改革和创新,但孤立的思政教学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形成“两张皮”的现象[8]。为深入了解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文章对A省H学院中物流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同学以访谈、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83.51%的学生表示目前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没有融入思政元素(见图1),69.47%的同学表示不清楚课程思政的内涵 (见图2),77.69%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课的任务(见图3)。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69.37%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见图4)。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的专业存在脱节的现象,学生的获得感不强,参与感不足,更难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树立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

图3 调查结果(你觉得思政教学可以和专业课的知识传授相结合吗?)

图4 调查结果(你对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满意吗?)

三、淮南师范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开展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她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自2004年成立经济与管理系(后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以来一直开设“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随着专业及课程建设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在经济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授课对象为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本课程课堂教学约为54课时(个别专业把“西方经济学”中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做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分别讲授),全部为理论课时。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3月通过超星学习通开始进行线上授课。2020年9月,该课程获批淮南师范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

以往的教学大纲无论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只强调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忽视了素质目标,育人效果不佳。根据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于2020年9月编写了融入思政元素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突出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教育,着力推进“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艰苦奉献”的精神培育,教材首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每一章节都挖掘相应的思政资源,并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融入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思政内容和要求,课程组收集了相关的教学案例,选择延伸阅读内容,形成“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集。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详细介绍背景材料、教学用途和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案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和分析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组织方式等,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以微观部分——效用论为例,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设计

(三)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即“以学生为中心”,选取一定的教学内容,提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A省H学院主要采用超星学习通)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文献资料,指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最后由老师总结学习成果。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课堂则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的场所。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

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顺利实施的第一要务就是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在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素养,将学生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明确细化思政育人目标,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应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加入思政育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担当为出发点,突出“知识讲授+技能训练+思政育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体系

(二)教师要注重知识积累,加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播知识和真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人格。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德育意识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主动关注德育资源,把学生的道德情操放在首要位置主动培养;德育能力是指教师自身应具备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技能。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德育意识和较高的德育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困惑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情,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掌握广博的知识,不仅是专业的,还要拥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如历史、文学、政治的基本常识等。教师只有平时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过硬,才能进一步深化对思政教学的认知,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思政教学的参与度

目前高校的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面授的形式,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其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思政只有在学生高度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充分理解价值观的真正涵义,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翻转课堂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借助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提升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将学习材料发送到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在课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观看思政教学视频和思政训练),课中重点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习效果。其次,利用线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课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实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融入思政”的教学效果[9]。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领

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整个“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其目的不是把专业课变成思政课,而是在专业课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功能。比如在讲授经济增长理论时,可以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融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等新发展理念,深化学生对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向学生展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坚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从国内目前的课程考核机制来看,高校普遍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70%(该比例可适当调整)。这种考核方式多是进行定量化的评价,考核标准单一,不适合课程思政的考核。为了全面地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情况,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内在素养进行评价。首先,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应该更加侧重于定性化而非定量化评价,因为内在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塑造其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量化的过程。其次,应注重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过程性,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内在素养的纵向提升过程,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10]。再次,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应高度透明化,以价值引领为考核目标,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偏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 语

“西方经济学”课题组已连续进行了3个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题组不断挖掘新的思政资源,收集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经济学思维和专业认同感,树立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内容的自学,课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检查学习效果以及纠正学生价值观的偏差,课后通过学习平台加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近3个学期本门课程的学生评价来看,学生对课题组老师的评分均在93分以上,效果良好。此外,这些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经验也可以推广到经管类专业的其他课程中。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简明经济学
思政课“需求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