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1-12-27 12:40张燕倪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主体专业

吴 迪,张燕倪

(1.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23900;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教育系,安徽 滁州2390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1]。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教师教育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教育的核心在于师范生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完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这标志着教师教育专业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2],强调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查。教育实习作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总结与反馈,教育实习评价对于完善实践教育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教育实习评价的实施现状也是衡量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教育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师范生专业素养。张金丽认为,教育实习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师范生自主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有利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3](P19)。王奥轩等认为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4]。教育实习评价通过挖掘、分析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师范生发现差距与不足,为师范生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教育实习评价的意义在于指明师范生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师范生专业潜能的发展。这些与师范专业认证提出的理念相一致,因此教育实习评价也应体现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标准。

以“教育实习评价”为核心词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于教育实习评价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理论的研究。李政云等人指出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成及其特征能够对于我国教育实习评价提供借鉴价值[5];周钧等人指出西方代表性的教育实习观,既有助于我们借鉴优秀经验,也有利于我们明晰改进实践的趋势[6]。其次是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李玉珍等人研制了符合师范生专业发展需求的教育实习内容标准,明确了教育实习评价方向[7];孙永柏研制了教育实习表现性评价工具,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运用[8](P55)。最后是教育实习评价现状的研究。祝成林采用问卷对2 139名高职学生实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9];李梦林采用访谈的方式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10](P51)。

教育实习评价的相关研究都涉及评价主体,而且评价主体往往只局限于指导教师,实习生的自主评价往往被忽视,这使得对于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结果客观性与可信度大大降低。同时,实习生对于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有着最直观的认识,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反应出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到的专业经验,有助于强化实践育人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以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师范生的视角来发现教育实习评价中存在的相关不足,并结合专业认证的理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对滁州市某所高校32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5.6%。其中男生15人,女生291人。

(二)工具选择

通过借鉴李政云[11]、常 丽娟[12](P18)、李玉 珍[13]、周建松[14]等学者的研究,自编《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本问卷依据师范专业认证中涉及实践教育环节中对教育实习的相关要求以及教育实习评价的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该问卷涉及教育实习的全过程,从实习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态度、评价功能以及评价反馈等六个方面对教育实习过程进行判断与评估。经过信效度检测,本问卷符合调查标准。

三、研究结果

(一)教育实习评价主体的现状

在教育实习评价主体的调查中,实习学校的跟班教师和大学的指导教师占据了实习评价主体的绝大部分,分别占比36.6%和57.84%;只有5.56%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实习评价主体为实习生自己,本次调查中实习评价中不存在其他评价主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实习评价主体统计表

(二)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现状

在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调查中,25.49%的人采用量化指标对教育实习效果进行评定,46.73%的人依照实习汇报课程的表现对实习效果进行评定,27.78%的人根据自己的感觉经验对实习效果进行评定。如表2所示:

表2 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统计表

(三)教育实习评价内容的现状

在教育实习评价内容的调查中,46.08%的人选择实习评价内容应该以师范生的综合技能为主,20.77%的人选择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以教师的师德师风为主,有30.4%的人选择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以学科知识为主,只有2.94%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以教育管理为主。如表3所示:

表3 教育实习评价内容统计表

(四)教育实习评价态度的现状

在教育实习评价态度的调查中,40.52%的人认为对于教育实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师范生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56.21%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比较重要,只有3.27%人对教育实习评价持一般态度,没有任何一个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实习评价没有作用。如表4所示:

表4 教育实习评价态度统计表

(五)教育实习评价功能的现状

在教育实习评价功能的调查中,42.31%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能够有效的实现教育实习目标,37.69%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能够反应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14.62%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能够有效的反映教育实习的真实情况,还有5.38%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能够有效的激发师范生参与实习的内在发展动力。如表5所示:

表5 教育实习评价功能统计表

(六)教育实习评价反馈的现状

在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调查中,22.51%的人对于教育实习评价反馈表示很及时,43.39%的人对于教育实习评价反馈表示比较及时,29.62%的人对于教育实习评价反馈表示不及时,只有4.48%的人认为教育实习评价没有得到有效的反馈。如表6所示:

表6 教育实习评价反馈统计表

四、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中心理念下教育实习评价现状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指出师范生的培养应该遵循个体发展规律,要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2]。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给予实习生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利用教育见习的机遇,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师德体验、班级管理以及科研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教育实习的评价也应做到全面、客观、多元化,教育实习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学生中心”的教育目标达成。

调查发现,实习生对于教育实习评价持积极的态度,通过教育实习评价可以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发展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但在评价主体的调查中发现,教育实习评价多是由指导教师来完成,且实习跟班教师与大学指导老师所占比例较大,只有极少比例的教育实习评价是由实习生自主完成。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实习评价的主体依然局限于单一主体,这与孙永柏[8]、李梦林[10]等学者的结论相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实习评价主体中占据较大比例的跟班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使得教育实习评价缺乏全面性,不仅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实习的过程,反而可能会降低实习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部分评价主体为实习生自己,原因是在完成实习手册过程中,实习评价部分的撰写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实习生不得不自己完成。这种现象虽然属于特例,但却折射出关于教育实习评价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产出导向理念下教育实习评价现状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指出要以学习效果为导向,对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实施和引导[2]。教育实习对于塑造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情感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教意愿、认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等职业素养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

调查发现,大多数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以教师的综合技能为主,师德师风与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占据一定的比例,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方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相较于评价内容,教育实习评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中有接近一半的评价方式采用根据实践汇报课程的表现来评定教育实习效果,还有一部分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感受来评价,而标准的量化评价方式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这一结果也与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与专业认证中的标准保持一致,以师范生在实习中“学到什么了”“能做什么”考查教育实习的效果,但是评价方式与产出导向的理念存在不少的差距,依靠主观的经验和判断对于实习效果进行的评价存在局限性,不足以全面、客观的评价实习的效果。

(三)持续改进理念下教育实习评价现状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指出要凸显“评价——反馈——改进”的优势,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2]。教育实习评价的实施可以帮助师范生发现实践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改进教学,完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反馈机制也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契合新时代教师的标准要求。

调查发现,教育实习评价在导向和评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帮助师范生进行清晰的职业定位,了解未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对比,认清自身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此外,教育实习评价的判断和激励功能也为实现“持续改进”起到积极作用。但教育实习评价的结果反馈存在一些不足。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对象反映教育实习评价的结果反馈不及时或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使得实习生无法对于自身在实习阶段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有效的掌握,不利于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这也会造成在进行教学改进时存在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合理等问题。

五、建 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引导评价主体多元参与

教育实习评价要体现“学生中心”的理念,应积极号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包括指导教师、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以及授课学生对实习对象进行评价。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指导教师可以从实习前的准备状况以及实习后的资料撰写阶段进行系统的评价,而跟班教师则可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师范生进行有效评价,小组成员和授课学生可以在实习交往的过程中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实习评价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某个主体的评价视角,而是将这些评价主体组合成一个系统的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从自身独立的视角去完成实习评价。

(二)以产出为导向,创新评价方式及内容

教育实习评价力求将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最真实的效果进行展现,所以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的方式是否合理、评价的内容是否全面都将会影响“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理念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体现。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相关评价不能以点概面,要体现出全面客观性。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发展重要支撑力量,其专业技能水平将决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对于教育实习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而言,都要体现出“导向”的明确性。

(三)以持续改进为抓手,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考查评价体系是否完整的重要环节,及时高效的反馈机制更是衡量评价体系优劣的重要指标。作为体现“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培养理念,教育实习评价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借助于科学全面的反馈,可以有效推动理论与实践更好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育实践中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同时,科学高效的反馈机制也有利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措施进行调节与完善,进一步规范师范生的人才培养。

六、结 语

教育实习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评价是对实践育人过程的总结与反馈,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调查中发现教育实习评价能够满足实践育人的要求,对于明确培养目标,提升职业认知,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评价主体缺乏多元参与,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观体验,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评价过程中暴露的相关问题。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在实习评价中各自具有其优势,在评价中应该遵循产出导向进行反向指导,选择最佳的评价方式。持续改进需要评价的及时反馈作为支撑,评价反馈的及时高效,不仅可以为改进教学过程提供支持,更能够为制定完善的制度提供依据。

总之,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评价的实施程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的监督与管理,为顺利完成师范专业认证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生主体专业
论碳审计主体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