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生母语水平及学习情况的实证研究
——以安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2021-12-27 12:4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母语英语专业外语

罗 玲

(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我国外语专业教学曾经一度忽略学习者的母语学习和能力水平,除师范类外语专业外,大多数教学文件对此并未做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相应地,教学实践的关注度亦不高。尽管国家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多次发生变化,母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地位也愈加突出,但直到201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简称《国标》)的“培养规格”中,才第一次对所有外语类专业明确提出“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1](P92)的要求。

随着《国标》的出台,外语类专业对母语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英语专业为例,2020年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简称《指南》)出版。在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中,除了对学生的母语及母语文化知识提出明确要求,还增加了更为具体的母语能力要求,即良好的“英汉口笔译能力”和“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2](P1-2)。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母语学习、提高中文水平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此背景下,加强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母语学习成为必然,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应成为专业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如何,母语学习状况如何,他们对待母语学习的态度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十分清楚。为了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落实《国标》和《指南》对母语水平修养提出的要求,有必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母语水平及学习状态。

一、母语教育教学对于英语学习者的意义

多年来,英语语言工具化、英语学习功利化,在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母语的重要意义未得到足够重视。人们对于母语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然而面对当今世界大交流、大合作、大竞争并存的局面,英语人才的母语语言学习和母语素养提高,无论是对于受教育者本身的成长和进步,还是对于本专业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母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受教育者,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接受德育培养和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年轻一代须具有高度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以及对国家的归属感”,而这一切都是“从母语教育开始的”,因为“母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3]。母语素质是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提高母语水平是提高个人文化素质的必要举措。此外,新时代的人才离不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而母语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这些能力的发展[4],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认知及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及其正确或准确程度。因而,母语的不断学习和提高是所有年轻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先决条件。

其次,持续不断的母语教育还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保持身份认同。Harrison的语言身份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语言是身份的标志,而语言身份具有可变性,语言教育可以改变、增加或掩盖个体身份[5](P248)。英语教学中母语教育的缺位,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长期接触目标语语言文化,很容易改变原有的身份认同,继而削弱甚至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结果有悖于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总目标。

最后,母语水平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外语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母语水平是发挥其对外语学习正迁移作用的基础;反之,则会限制外语能力的发展。潘文国认为,“外语的真正水平是以母语能力为前提的”,“低下的母语能力就是学外语者头上的一块难以突破的天花板”[3]。金环提出,“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其水平的高下不仅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也会影响外语的应用”[6]。高绍芬等人的研究提示,汉英语言能力可以相互弥补,但汉英双语都有“语言阈值”,突破母语的“语言阈值”,对英语能力的长远提高至关重要[7]。还有一些研究证实母语能力对具体语言技能的提高有着相似的作用。比如陈素琴对母语阅读能力的迁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英语学习者良好的汉语阅读能力,能弥补英语语言水平的不足;母语阅读能力和技巧的不足,又影响着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学习者很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8]。

双语应用能力是翻译者必备的素质。翻译者要深刻理解原文,在翻译活动中准确地向国人传递异族文化、向世界弘扬中国文化,这对母语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仲方方等人的研究再次证明,在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的前提下,汉语水平越高,英汉翻译能力越强;母语水平对英汉翻译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9]。徐舒的研究认为,母语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翻译活动的实现和外语能力的提高”,而且“能真正实现两种语言的相互融通和循环促进”[10]。

简而言之,良好的母语水平是英语学习者的必要素质要求,同时对本专业学习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母语学习应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

二、研究方法、对象和过程

本研究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安徽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2017、2018和2019级学生为受访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水平、母语学习认知与行为、专业学习中母语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旨在以此为出发点,为英语专业教学中母语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课题主持人结合有关外语专业学生母语学习的相关文献以及多种有关母语水平和母语学习的问卷,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经过多次修改,于2020年7月进行问卷测试,随机邀请学生参加答题,并根据学生答题及反馈情况进行再次修改。

正式问卷共48个题项,除学生信息外,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学生的母语水平,包括母语基础、目前母语水平、不同年级学生母语水平差异等方面的内容。第二,母语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行为(投入度)与学习环境条件。第三,母语在专业学习中的利用。第四,母语学习重要性认知。

2020年9月,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最后共回收250份,所有问卷有效。受访者中,二年级109人,三年级68人,四年级7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3.6%、27.2%和29.2%。

问卷数据从问卷星下载后,导入SPSS.26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数据报告与分析

为检验问卷的可靠性,首先对其进行了信度分析(除年级之外的题项),整体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达到0.861,确定本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一)母语水平、学习及利用

1.母语水平

(1)基础水平

语文高考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母语基础。从高考分数段的频度分析看(表1),51.2%的同学选择选项3(111~120分),若按百分制换算,这一半以上学生的语文成绩介于74到80分之间;而选择“121~30分”以及“大于130分”(选项4、5)的人数仅占8.4%。这样的语文基础对于学习语言的学生群体来说,并不十分理想。

表1 高考成绩分数段

(2)目前水平

为综合了解目前学生汉语水平的总体情况,我们将与母语听、说、读、写有关的九个题项转换成新变量“母语水平”。分值从1到5,分值越高,代表水平越高。在均值统计数据中,中位数(3.166 7)、均值(3.198 2)和众数(3)都偏低(表2);频度分析发现,得理想分值4分及以上的仅9位同学,占比3.6%。以上数据均提示,学生当前的母语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表2 母语水平

对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和口头交际理解做具体统计分析(表3),发现均值全部偏低,说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较弱,其中书面表达最差(均值仅2.93);而书面表达明显劣于口头表达、口头表达明显劣于口头交际理解、书面表达明显劣于书面文字理解(Sig.均为0)。从口头与书面、理解与表达两个层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成对样本分析,结果显示,表达能力显著劣于理解能力(Sig.=0),书面表达及理解力明显劣于口头表达及理解力(Sig.=0.050)。

表3 表达与理解、口头与书面差异

汉字书写是母语水平最基本的外部体现,题项7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正确程度,其数据结果同样不容乐观,均值仅3.24,中位数和众数均为3;选择文字书写“比较规范”和“很规范”的只有三成。

(3)水平差异与变化

为了解不同年级学生母语水平的差异情况,我们分年级对变量“母语水平”的均值进行统计,并对各年级间差异的显著性做了独立样本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均值分别为3.196 7、3.202 6和3.196 3,全部偏低,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数值(Sig.=0.997)显示,各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问卷还以书面表达为代表,了解学生对母语在本科阶段进步情况的主观评价。在该题项的描述统计数据中,选择“跟高中差不多”的占23.6%,选择“有一些提高”和“有很大提高”的比例均很低,分别是5.6%和0.4%;而选择“略有退步”的最多,占51.2%,“有很大退步”的也占了19.2%。尽管学生对该题的回应可能存在随意性,但主观感受也能大致反映出本科阶段母语水平变化的总体动向。该题项的数据结果与各年级“母语水平”的结果相印证,共同指向同一个结论:受访者的母语水平没有伴随高校阶段学习的深入而得以相应提高。

2.母语学习行为及专业学习中的母语利用

(1)总体情况

将与母语学习行为相关的题项转换成新变量“(母语)学习(投入)”,从学习渠道选择的数量、学习时长、学习自觉性、院校母语相关活动参与度等方面,综合考察母语学习行为;将母语在英语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学习中的利用题项,转换成新变量“(专业学习中母语)利用”。两个变量的描述统计数据中,均值、众数、中位数均偏低(表4);前者得分4及以上的不到一半(46.2%),初步说明大部分学生投入度不高;后者得分4及以上的仅占2.4%,表明学生专业学习中对母语有意识利用的行为较为消极。

表4 母语学习、利用

(2)母语学习具体情况

学习时间是学习投入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对此变量单独做了频度分析。表5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同学(46.4%)每周用于汉语学习的时间不足一小时,可以说几乎没有投入;七小时及以上的(选项5)仅2.4%。据此可以确定,学生们母语学习投入度极低。

表5 母语学习时长

结合本专业的文学性特点,对阅读学习的投入度分“现代文学作品”和“古典文学作品”进行统计,两个变量的均值很低,分别为2.81和2.47,此结果与投入度极低的总体情况相吻合。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中,Sig.=0,表明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显著少于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为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性,我们对“母语学习投入”做了独立样本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结果(Sig.=0.239)提示,各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年级学生的母语学习都处于低投入状态,没有显著不同。这一结果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各年级学生母语水平无显著差异的原因。

我们在问卷中有意设计了对学生参加问卷后母语学习态度的调查,但从变量“今后行动”的数据看,打算积极行动的学生(得分4及以上)占比仅13.2%。显然,大部分学生母语学习的消极态度已固化。

3.其他相关情况

(1)母语学习重要性认知

将包括母语迁移作用、母语素质要求等题项转换成“(母语重要性)认知”,其描述统计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均为4,均值(3.917 6)也接近理想值;得分4及以上的比例为58%,表明多数学生认知良好。

此数据结果与母语“学习”和“利用”的数据结果有较大差异,于是我们进一步将该变量分别与“学习”和“利用”做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结果(Sig.值均为0)提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学生对母语重要性的认知和母语学习、专业中母语利用的行为都不一致。

(2)学习动机与环境条件

将相关题项(包括兴趣、重视程度、自我要求等因素)转换为新变量“(母语学习)内在动机”,其描述统计中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均为3;最大值4.5,得分4及以上的学生占比仅15.2%,这说明学生母语学习内在动机不强。而在有关母语学习兴趣来源的频率分析数据中,共有78.7%的学生认为,他们对母语的学习兴趣主要源自中小学,与本科学习无关。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母语学习兴趣这一重要内在学习动机,在大学阶段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将与母语学习有关的课程数量、学习渠道和机会、教师态度与水平、亲朋态度等题项转换为新变量“(母语学习)环境条件”,综合调查母语学习环境条件这一客观外在因素。该变量频率的描述统计数据中,均值2.542 9,中位数2.571 4,众数3,最大值只有4,且得分为4的学生占比极低,只有0.8%,表明受访者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母语相关课程数量”与“教师(对母语学习的)态度”是较为重要的外在因素,能直接反映学习的外界条件和环境,因此我们增加了对这两个题项的单独统计。“课程数量”项中,共有72.4%的学生选择“较少”和“极少”;“教师关注”项中,“比较关注”或“很关注”引导学生母语学习的教师仅占17.2%。此外,我们将变量“母语学习环境”拆分为“舆论环境”和“外在条件”进行分析和对比,了解这两个学习环境基本构成因素的特点。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两者均值都极低,分别为2.574 7和2.465 3,说明母语学习环境中没有优势因子,都亟需改善。

(二)相关原因分析

影响母语学习行为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仅涉及有关母语学习内在动机和学习环境条件两个主要方面。从前文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主观上,学生的母语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客观上,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佳,因此母语学习低投入呈现消极现象。

此外,大部分学生虽然对于母语的重要性有良好认知,但并没有引发相应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这种矛盾现象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如果认知通过个体的自身体验直接获得,且具体明确或感受强烈,常会引发与认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若态度对象与态度主体的切身利益高度相关,则认知与态度和行为也会趋于一致。大学生生活阅历简单,只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过程中,接受了“母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观念,并没有获得直接的体验或强烈的感受;同时,大学阶段和未来即将步入的社会,对母语水平均无强制要求,很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学习需要缺失,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态度和行为自然消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安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总体水平不尽如人意。理解、表达能力均有限,其中书面表达能力最差。

第二,英语专业学生入校时母语基础一般;大学阶段,母语水平没有提高,甚至有所退步。

第三,母语重要性认知与母语学习行为及专业学习中的母语利用行为均不一致。认知良好,行为消极,对待母语学习的消极态度处于固化状态。

第四,母语学习低投入原因,既有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不强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客观原因,即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佳。

(二)建议

总结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水平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从学校到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提高母语素养、加强母语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宏观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调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使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师生对此有充分的认识,特别要提高外语专业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强化对母语学习的认知。同时,相关指导性文件应增加母语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在评价体系中予以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在微观方面,从高校招生到学校教育教学,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调整外语类学生招生标准。除了总分数线,应将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高考成绩作为英(外)语专业录取的必要条件,提高对该类专业学生的母语基础要求。

二是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高校应有针对全体学生提升母语能力的系统规划和课程安排,提高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并增加与母语学习相关的活动;同时需要改进母语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

三是改进英语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母语,加强汉英语言对比,既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效果,也促进学生对母语的重视和学习;在英汉互译等专业课程中,纠正只注重英语表达和理解的现象,重视汉语理解的准确和表达的流畅、优美,提倡和达到双语素质的共同提高;增加英汉双语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双语诵读、双语写作、双语阅读的常规活动和比赛,避免母语的边缘化。

猜你喜欢
母语英语专业外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母语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