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易卜生幻象浅析

2021-12-28 12:04王祎婷
关键词:易卜生娜拉幻象

王祎婷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大同 037003)

1908年,鲁迅在《河南》月刊上发表文章,向中国读者介绍并称赞了易卜生,从此,这位伟大的戏剧艺术家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心视野。推介易卜生戏剧的文章不断涌出,模仿《玩偶之家》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现代文学的文坛上。胡戈·迪赛林克在《有关“形象”和“幻象”的问题》中强调不该忽视“‘形象’和‘幻象’因其对读者的影响而对民族文学在异国的传播起到的作用。”〔1〕一个国家在他国所具有的形象,直接决定了其文学在他国的传播程度。同样,一个作家在他国所具有的形象,也直接决定了其文学思想及作品在他国的传播程度。本文拟对易卜生的幻象及其对五四时期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易卜生的创作与主要思想

要分析易卜生的幻象塑造问题,首先要明确易卜生的创作与主要思想的实际情况,进而明确易卜生的真实形象。

作为戏剧家,易卜生的戏剧创作生涯长达56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易卜生创作的早期,从1850年到1868年。此阶段戏剧创作的素材大多来源于古代的英雄神话传说、民歌民谣、童话、诗歌等。这个阶段的作品多是以《恋爱喜剧》与《英格兰夫人》等有传奇特色的浪漫主义戏剧为主,因此,易卜生创作的第一阶段也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

其次是易卜生创作的中期,从1868年到1891年,共13年。此阶段,易卜生在戏剧创作手法上更加成熟,“他开始更多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使矛盾突出,启发读者与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去揭露并消除社会弊端。由此特点,也令他独创了所谓的‘社会问题剧’。”〔2〕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是对我国戏剧家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代表作品有中国读者熟知的《玩偶之家》和《人民公敌》等。

最后是易卜生创作的后期。晚年的易卜生更善于使用象征主义手法,出现了以《野鸭》《建筑师》和《当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为代表的象征主义时期作品,思想上更加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此外,还有两部他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的哲学戏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

二、易卜生幻象及其特征

五四时期,大量介绍、评论易卜生的文章及模仿之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留下了易卜生对于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界的影响痕迹,循着这些痕迹,得以勾勒出五四时期塑造的易卜生幻象。

(一)革命思想家

五四时期,易卜生是以革命思想家的形象出现的。1908年,鲁迅在《河南》月刊上发表了《摩罗诗力说》与《文化偏至论》两篇文章,这是中国最早介绍易卜生的文章,是为易卜生在中国打响的头炮。在这两篇文章中,鲁迅认为易卜生“瑰才卓识”“其所著书,往往反社会民主之倾向”“多力善斗,即遇万众不慑之强者也”“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初步建立了易卜生革命思想家的形象。

而瞿秋白与胡适等人为进一步推进这一形象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瞿秋白认为易卜生的“这种发展个性,思想自由,打破传统的呼声,客观上在当时还有相当的革命意义。”〔2〕在对于易卜生革命思想家这一幻象塑造的过程中,胡适功不可没,他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关于“易卜生专号”的发行,让五四时期更多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易卜生的艺术魅力。胡适认为的“易卜生主义”主要指敢于独战多数的精神和批判现实的态度,认为“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己主义”〔3〕。

至此,易卜生在五四时期革命思想家的幻象已然形成,主要特征包括愤世嫉俗、独战多数、批判现实等方面。

(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玩偶之家》的诞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娜拉在戏的结尾愤而离家出走、砰然把门关上的举动“往往被诠释为一个自由的女性向男权统治的世界的一种宣战。”〔4〕这一戏剧手法使易卜生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随即出现了易卜生热、娜拉热。易卜生在剧中给予娜拉的婚姻解决方案,使作者在五四文人眼里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抵抗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倡导者,娜拉对男权的反抗使她成为无数中国青年崇拜的偶像,一大批模仿之作应运而生。胡适的《终身大事》塑造了首位“中国式娜拉”形象,之后,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卓文君》以及欧阳予倩的《潘金莲》等娜拉式作品应运而生。

显然,五四时期众多的模仿者是把娜拉当作追求自由、捍卫独立人格的女性去模仿,易卜生作为妇女运动先驱的幻象由此而来。

然而,作为一位剧作家,易卜生更多的是想要彰显斯多克芒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品质,而不过分强调独战多数、孤军奋战的精神,想要关注人的命运、探索人的出路,而非只是关注女性的自由与婚姻家庭问题。

三、易卜生幻象的形成原因

五四时期,易卜生在中国不是以戏剧家的身份,而是首先以革命思想家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出现的。究其原因,与当时的中国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也与翻译的再创造有关。

(一)易卜生幻象与社会背景的契合

易卜生幻象的形成首先是因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高度的契合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反日情绪高涨,五四时期又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忧外患。面对公理无法战胜强权的屈辱局面,中国亟须能发起变革的英雄,五四的文人也亟须寻找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

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中塑造的主人公斯多克芒医生,为了公众生命健康敢于反对政府与地产商说出真相。这种不畏强权、大胆坦率、敢于斗争的人物也正是五四时期的中国所需要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适应了整个社会的反抗情绪,易卜生由此被视为革命思想家也就顺理成章。

五四时期的旧中国还处于封建思想的统治之下,“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旧思想仍然束缚着妇女的婚姻关系,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无法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在五四时期的中国读者看来,《玩偶之家》中娜拉愤而出走是对男权、夫权的极大挑战,是为妇女权益的呐喊、对妇女地位的质疑,是对封建的婚姻关系的对抗,不管是否可行,娜拉都为中国的女性指明了一条也许可以一试的出路,为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可以尝试的出路。因此,易卜生被五四时期的文人认为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也就理所应当。

(二)翻译的再创造的影响

易卜生幻象的形成与在翻译中存在的再创造问题有直接关系。一个民族对于外国文学与作家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和本土的文化与传统产生一定的联系和共鸣,为了使得翻译的作品得到本国受众的认可,译者就不可避免地加入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对作品进行一次再创作。这就是译介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创造性叛逆”,由谢天振提出。“创造性叛逆”就是“把原作引入一个原作者原先所没有预料到接受环境,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5〕

中国读者最早接受的易卜生作品是日译本。比如鲁迅和陆镜若,他们是最早的一批向中国介绍易卜生的知识分子,但他们所接触的易卜生已经是经过日本学者翻译和转述过的易卜生。从五四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对易卜生戏剧翻译的高潮时期。这时期各种易卜生剧作的译本,首先受到了日译本的影响,其次也受到了英文版的影响。比如对易卜生翻译贡献最大的潘家洵,就是从英文译本转译易卜生作品的。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入了适用于本国国情的情感色彩,体现出特定的现实功利目的。诸如敢于反抗现实权威的斯多克芒医生,敢于反抗封建婚姻的娜拉这样的角色就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了角色的反抗精神。所以,五四时期广大读者读到的易卜生已经是经过多重加工、筛选后留下的变形了的易卜生。

四、易卜生幻象的影响

易卜生幻象的形成对于其作品在中国被接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易卜生幻象的强化,不断扩大着作者与作品的影响,影响愈大,又反过来不断巩固了他的幻象。这一现象与孟华在《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套话了的西方人形象——“洋鬼子”浅析》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接受怪圈”很类似:“越是时髦的,越易被接受,流传也就越广;而流传越广的也就越时髦”。〔6〕

易卜生幻象对于其作品在五四时期被接受起到的巨大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译作众多、演出众多、模仿之作众多三个方面,模仿者众多在前文已经论述,在此不赘述。

(一)译本众多

五四时期比较早的译本是1921年和1923年由潘家询翻译、胡适校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版本,和1921年出版的由林纾与毛文钟共同翻译的《梅孽》,也就是读者熟知的《群鬼》。除了译者众多外,也出现了多个译名,如《玩偶之家》《玩偶夫人》《娜拉》《傀儡家庭》以及《人形家庭》等,足见易卜生对五四时期乃至现当代的中国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外国文学与外国作家能在五四时期的文学界有这样的礼遇,对于易卜生来说是一种殊荣。

(二)演出众多

在上海与北京等地,《玩偶之家》最早于1914年,由陆镜若带领的春柳社上演。之后众多的剧团就开始了排演易卜生戏剧的历程,甚至后来到了1935“娜拉年”的出现。当年,《玩偶之家》在几个大城市轮番上演,造成的轰动社会效应可想而知。娜拉这一形象,也以其勇于抗争、追求独立的精神走进了广大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中国妇女的精神世界,对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易卜生幻象的消亡

很多读者认为,真正认识易卜生应该是在中国读者接受了更多的西方作品之后,或者是在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得以重新审视与回望易卜生作品中的人物甚至易卜生本人。实际上,易卜生幻象的消亡从他进入中国就已经开始,鲁迅的作品即是明证。

五四之前,鲁迅所作的《摩罗诗力说》与《文化偏至论》两篇文章为易卜生独战多数、愤世嫉俗的革命者幻象的形成起到了强大的助推力。然而,鲁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1923年所做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则是对易卜生剧作的深化理解,是结合了旧中国实际状况后对妇女婚姻、独立问题的进一步阐释与分析。娜拉愤然出走,是反抗婚姻束缚、呼唤自由的最强音,然而如果中国的广大妇女群起效法,结果只能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独立,面临的外部世界又困难重重。所以,从鲁迅开始,易卜生的幻象就已经开始消亡。

六、结语

易卜生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戏剧家,中国话剧大师陆镜若称赞易卜生为“莎翁之劲敌”,“其文章魄力,亦足以惊人传世”。〔7〕然而,他在五四时期对中国文人形成的巨大影响,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更多源于易卜生幻象的塑造。在五四这样各种文学思潮交汇的时代,易卜生幻象的形成有他的必然性,也是他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易卜生娜拉幻象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勇敢出走的娜拉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构建多元会通而辩证整合的中国“易卜生学”
——王忠祥教授访谈录
漂浮之物(2)
People get to be inside of paintings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