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构研究①

2021-12-28 12:04刘子高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想

刘子高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成为高校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行动方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及各类要素协同联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以及实践创新,是基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属性的深刻把握。因此,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及时代要义,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一、“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高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高等学校。在此背景下,“三全育人”能够把一切育人元素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高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全育人”要求学校通过教育资源重组,聚集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充分利用高校、社会、政府和企业的育人场所、育人平台、育人理念,实现多维度育人的有效协同,拓展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生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参与、支持与合作,才能形成全面全方位的立体教育。大学教育中服务学习两部分要一同发展,服务学习配合着高校育人从而把高校一切育人力量调动起来。服务学习的科学内涵及实践特征要求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社区伙伴关系,创建专业课学习和服务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为中心,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主体能动性,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育人新格局。“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形成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模式。大学教育的学习模式可以引导各学校立足实际,整合校内、校外资源,促进“三化”综合改革;能够开展各单位之间的交流评议,着力推进学校“三全育人”供给侧改革,增强“三全育人”实效。

服务学习模式通过有目的的系统性反思,不仅能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其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学生、学校、社会三者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促进,各方需求得到满足。当学生的观点与实践“不平衡、不和谐、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把社会服务的目标、内容、方法整合在专业课程中,把主流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元素渗透于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学术学习和个人成长、公民责任结合起来贯穿整个育人过程。

二、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德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三全育人”的核心是“教育”,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打破原有的教育藩篱,建立与其他高校、企业、家庭协作的校内外联动的育人体系机制。形成点与面的结合,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以及三维完整的德育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促进“三全育人”工作生根发芽。首先,要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专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系,为“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建立“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各单位积极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充分挖掘各单位、各岗位的育人元素,确保“三全育人”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再次,建立健全完备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教育体系评价机制。制定“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标准,列出各单位的责任清单,将“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做到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三、当前“三全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思想〔5〕。当前,部分地方高校和社会的育人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的精力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忽略了配合高校进行合力育人。伴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三全育人”由于社会矛盾的变化也出现了新问题,高校需要深刻反思,狠抓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基本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高校教师为主角的培养模式,家庭教育已经逐步从学生的个体教育中退出。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长普遍认为他们的子女经历过多年的学习教育,已经成功进入大学校园,已经是成年人,具有辨别是非和自律的能力,家长应尽的教育义务已经结束了,培训和教育的任务就应该由各个高校全权负责。这给目前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影响了育人效果。虽然在校大学生基本已年满18周岁,在法律意义上已经成人,但是由于大学生一直处于校园环境,未踏入社会,思想上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侵害。家庭作为学生的原生态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缺少家庭的教育配合,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损失。

此外,高校中部分教师一直将精力致力于自己的专业和科学研究,忽略了对学生思想上的关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育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路径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政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深度挖掘专业教育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思想和需求,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课程、教学管理、师资培训、设施设备来极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网络教学等教育平台,运用社会实践、团体课等实践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大学生的心中,体现在道德人格建设的各个环节。

第二,建立健全学生工作制度。要更加完善以党员干部、团干部和学生事务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学生工作队伍要肩负起引导作用,做到为学生服务,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风气。抓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健全辅导员的工作机制,坚持严进原则,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完善组织体系,可以通过完善选拔和培养来实现。同时,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下的“学生会”制度。强化立德树人支撑作用,开展有组织的个性化服务,通过严格的职业技能知识培训,构建学生社团德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打造“三全育人”新体系。凝聚学校、社会之力,形成“三全育人”的高效互助机制。

第三,着重师德师风塑造。在教师培养方面,应着重于师德培养,从根本上杜绝高校教师轻修养、轻教学、重职称的现象。尤其意识到,目前强化立德树人的师德建设的形势在高校中十分紧迫,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是坚定的中国共产党拥护者,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实践者,因为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中,教师是极为重要的主导力量。高校教师的思想素养和师德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教育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中,高校教师应当珍惜教师声誉,担负起自身的职责。要朝着师德建设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纠正错误,促进自我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师德楷模,包括及时发现和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对当代大学生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指导作用。做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以德育为基础的“三全”教育模式,树立优秀教师道德责任感,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和思想内容水平,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以德立人”为教育方针,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文化育人”为根本,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才。本着“以德立身,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原则,坚持发展愿景,拓展和深化校园文化,发掘校园文化精髓,实现建设高品德、高素质文化校园的目的,实现培养德才兼备、品德高尚人才的目标。精心布局校园文化环境,做好科学的规划,以起到显现校园文化精神的目的,最终突出人才培养和德智教育的价值取向。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健康、文明、道德的引导下不断成长,持续进步。总之,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举办讨论沙龙等,以完善的“三全育人”机制,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确保工作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作用。

第五,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保障制。首先,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改变过去教学分离的传统观念,做到教学管一体化,促进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后勤人员和机关管理人员协同育人。其次,建立全过程育人体系。新生入学,加强入学教育,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在中高年级阶段,要加强过程性培养,以思想政治为引领,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毕业后,要及时监测社会、单位和政府等第三方对毕业学生的评价。通过第三方的人才评价,及时修正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最后,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奖励机制。育人不仅仅是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高校中任何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肩负着育人任务。要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机制,对育人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重要作用的教工给予奖励,促进全员融合育人,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