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1+X证书改革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2021-12-28 13:28
林区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财税会计专业证书

赵 娜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学院,长春 130028)

引言

近些年,得益于互联网、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逐渐发展到应用阶段并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在会计领域,人们认为其低端的、重复性的、高标准化的工作岗位将很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这给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带来了很大挑战[1]。对于这类问题,众多学者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学生能力结构、人才培养定位等各方面因素[2—4]。

职业教育是社会人力资源培养和智力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有了新的变化[5]。面向新时期,国家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6]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出台的目的在于缓解长期积累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办学能力,通过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人才评价体系[7—8]。

在会计专业方面,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智能财税证书)被纳入到第二批1+X证书试点。智能财税证书精准对标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紧缺需求,充分考量财务领域发展态势、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新兴技术运用、技能人才能力结构优化,有广泛而精准的岗位匹配性[9—11]。1+X证书制度下的智能财税证书较好地解决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1+X证书制度及智能财税内涵界定

1+X证书制度是将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具有核心职业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改革目的。其在学习模式上改变了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一学习培训培养方式,将核心内容作为学历培养基础,与单项技能选择性相结合,从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特色要求。

1+X证书制度改革突破了以学科为边界的课程的局限性,是对现有学历教育基础的进一步延伸,强调以能力重构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以往学生考取职业证书相比,1+X证书制度在教育内容上不是通过证书强化原有专业教育内容实践,而是在建立坚实的学历教育基础上把学习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技能等级证书,另外,通过学习成果的学分转化,避免了学历基础和考证内容的简单叠加,这对学历基础教育起到了内容深化和范围拓展的作用,从而满足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要求。

智能财税作为1+X第二批试点内容,充分面对高职会计专业未来智能化条件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在“大、智、云、物、移”技术驱动和产业4.0变革时代背景下,智能财税新业态已然形成。而传统财会类专业在职业教育院校中普遍开设,有很高的生源占比,亟需改革传统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满足未来行业发展对智能化新型人才的需求。智能财税证书立足于1+X作为职业教育基本制度设计这一根本,以行业龙头企业和典型平台、典型业态为背景,实现书证融合、课程融合、场景融合、教培融合、产教融合,并服务于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二、智能财税证书与高职会计发展态势结合度高

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运用形式主要是高效率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工具,基于清晰的定义和固定的逻辑,在不影响原有业务流程下,执行高标准化、无意外情况的大量重复工作。这种工具较容易取代注重核算的财务会计。区别于传统财务领域,智能财税依托新兴科技技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对财税领域重新赋能,在财税领域的统计与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机交互的基础上,具备数字化、共享化、专业化的运行特性;让从业者充分适应职能升级与产业发展,形成综合的现代财税业态,服务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创造。

智能财税证书突出1+X证书与职教20条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要求,并落实到操作动作的执行规范上。在标准结构方面从初级到高级覆盖基础业务、运营、管理和决策三个层级。标准对标智能财税典型行业态势,融合各大类岗位群,进而延展至工作任务,综合反映了操作、知识点和政策法规、技能素质水平在技能标准上的融合。另外,在教材、实训、平台化等方面覆盖了几十个工作领域、几百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操作技能。其标准制定、教学设计、平台开发符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并具有普适性、通用性的特点。智能财税证书对标企业财税智能化数字化前沿形态,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人才培养定位起到了引领和启示的作用。

三、对高职会计人才能力结构的优化作用

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运用对会计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更注重与核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由于财务会计核算本身业务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很高,人工智能在该方面发挥了人类不可比较的优势,因此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报表分析、审计、税务等技能性相对较弱的课程在会计职业教育中往往处于弱势位置。另外,实习实践教学方面主要以传统会计技能训练为主,例如点钞、电算化操作、手工凭证填制、记账结账、编制简单的报表及分析等,这类训练的标准化程度高、重复性强,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训练中出现了与人工智能脱节和不对称的劣势竞争状态。

财税会计行业具有庞大的人才需求和很严格的从业准入制度。在人才专业性评价方面,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考试一直是最重要的行业评价标准。但在面向人工智能的视角下,智能财税证书等级评价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具有差异性和极好的互补性。另外,1+X证书制度下的智能财税证书弥补了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技能与产业发展趋势脱节的状态,满足了知识结构广泛化、多学科、多专业复合的要求,实现了职业技能实习实训的高端化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了学生面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应具备的在岗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

四、对人才职业发展和学习动力的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高端技能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区别于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可以提供有效的职业培养并满足社会精准的人才匹配,这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认知起到了引领作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广泛,人数较多,是社会人才输送的重要领域。学生接受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职业教育对于社会产业发展升级阶段的人才储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能财税证书与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层次具有更好的对应性,学历与技能证书融合得更有效,具有更广泛的在校生受众面,对院校学历教育补充、深化、拓展更为精准,使学生从院校到企业岗位的衔接更平稳。

在学习方式上,以实际场景任务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和先进的网络学习系统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灵活性,提升人机交互学习的有效性。在实习实践方面,专业教学与企业发展趋势结合得更紧密:一方面,众多引领财税行业趋势的龙头企业和优质院校深度参与到课程和标准制定的调研、分析阶段;另一方面,覆盖新趋势的岗位体系、业务流程,新兴技术的实际运用,多学科交错融合让智能财税对传统会计专业有了全维度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时俱进、学习价值符合社会人才发展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进程中,1+X证书制度作为核心措施将对落实现代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机制起到重要作用。智能财税作为财税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提升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明确符合智能化时代人才的培养定位。当然,在实际实践中,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学历为主的核心地位,与证书培养紧密结合,提升院校专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财税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收录证书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新政策背景下企业财税管理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