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诗引集部典故研究

2021-12-28 03:14马若晗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招魂用典黄州

马若晗

(郑州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河南 巩义 451200)

在苏轼二千六百余首诗中,黄州诗约有190首。据笔者统计,其中引用作家典籍120余人,唐代居多,以中晚唐为最。作家以杜甫为首,韩愈、白居易紧随其后。

一、苏轼黄州诗引集部典故之类型

(一)人典

众所周知,东坡最爱渊明。在其《江城子》(梦中了了醒中醉)中提到“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其诗中提到陶渊明,如《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云:“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陶公柳”即陶渊明,时值苏轼被贬黄州,与武昌县令李观等人游武昌樊山有感而发,借陶公之归隐抒发了自己内心释然的心境。

引用杜甫这一人典。如《次韵陈四雪中赏梅》云:“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杜甫自称“杜陵野老”。苏轼诗云“杜陵休叹老”,为什么不要叹老呢?因为“韦曲已先春”,于雪中赏梅,心生美好,虽然正值被贬时期,但“寒梅”与“腊酒”不可辜负,通过对古人典故的引用,间接表达了东坡乐观旷达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二)事典

东坡善用事典。如《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诗:“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提起“赋招魂”,自然而然想到宋玉《招魂》篇。王逸《招魂序》云:“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懣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1]1952-1953但苏诗更加旷达,“故人不用赋招魂”,为何不需要?因为“已约年年为此会”。

又,苏轼《陈季常见过》云:“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青白眼”指阮籍对嵇喜、嵇康不同的态度,“白眼”表厌恶,“青眼”表喜悦,爱憎分明,苏诗用此典表达“青眼”之喜悦。时值苏轼被贬黄州,筑东坡雪堂,半归隐生活,陈季常来访,令诗人大喜,遂语:“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

二、苏轼黄州诗引集部典故之形式及方法

(一)典源

苏轼诗中很多典故都可寻溯典源,如《杜沂游武昌以酴釄花菩萨泉见饷》:“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送刘寺丞赴馀姚》诗:“龙井白泉甘胜乳。”“千牛乳”源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庖丁曰:‘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意在所解数千牛但刀刃如新,而苏轼这两首诗,第一首歌颂荼蘼花,第二首描写菩萨泉,均为咏物写景之作,引用“千牛乳”旨在数量之多,是一种夸张手法,又以比喻之态形象生动地突显了泉水的乳白甘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来此处的愉悦心情。

又如《次韵陈四雪中赏梅》:“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陈谢爕《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別意看。”苏诗和谢爕诗所表达情感几乎相同,都是对梅花迎春早发精神的赞赏。此典源于《楚辞·招魂》“独秀先些”,意在传达腊梅与众不同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寒梅傲雪独秀精神的赞扬。

(二)典面

主要来源于语典,集部语典最多,被苏诗引用的也最多。可分为词组和足句,词组更多时候是一种意象或者意象群。如《雨中看牡丹》(其三):“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千花与百草”这一意象在前人诗句中也多次出现。杜诗《白丝行》:“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白乐天《李次云窗竹》诗:“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苏诗为题咏牡丹,以“千花百草”来衬托牡丹之美。虽是雨中,正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均具有朦胧美。

足句是将整句化入诗中。如“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引渊明诗:“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苏诗将陶诗原意化入诗中,用此典来寄托对友人及过往美好的怀念之感。又如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杜甫诗《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苏诗将海棠比作幽居在空谷的佳人,整句化入诗中,借杜诗之意来赞扬海棠清幽,充分表达了苏轼对海棠的喜爱与歌颂之情。

(三)用典方法

首先是正用,分为明用和暗用两种,《游净居寺》:“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此处明用《楚辞》:“製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自制山中衣”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此处将屈原《楚辞》中足句化入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又如《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暗用欧阳修《暮春书事呈四舍人》诗句:“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欧诗表达了一种闲淡平静的心绪,苏诗借以化入诗中,将自己被贬之后的闲居生活与海棠幽居定惠院作对比,透露出一种隐逸情感。

其次是反用,可分为直反和对比两种。《红梅三首》有诗句云:“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此二句诗反用石曼卿的《红梅》诗典意。石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针对此二句所言,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辨梅花和桃杏呢?视为直反。

又苏诗《雨中看牡丹》:“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与杜牧诗:“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形成一定对比。杜牧诗为《醉题》,喝醉以后沉睡不起,日高三丈还觉得头重沉沉,想起也起不来。苏诗中所描述牡丹硕大花朵因在雨中而显“头重”,是外界力,且在黄昏风雨中更加萧瑟,让人“欲相扶”。“黄昏”对“日高”,“欲相扶”对“扶不起”,这种对比式的反用使得诗中所讲事物更加形象生动,使得作者的情感表达也一览无余。

再者是并用。并用典故分列于同一首诗的上下两句,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两句诗同用一类典,所讲为同一事理;另一种是上下两句同用一个作家的作品典故,形成一个完整的典故群。苏诗《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上句化用傅玄《蝉赋》:“美兹蝉之纯洁兮,禀阴阳之微灵。”下句化用曹植《蝉赋》:“独怡乐而长吟。”此为第一种情况。

又如苏诗《二月二十六日雨中熟睡至晚强起出门还作此诗意思殊昏昏也》:“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前句引用白居易《闲乐》诗:“空腹三杯卯后酒。”后句亦化用白诗。《闲放》云:“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此为第二种情况,这两首诗为闲居之作,苏诗将其两句并用,正为表达这一闲适情怀。

三、苏轼黄州诗引集部典故之特征

(一)典故类型多

赵翼《瓯北诗话》卷五:“坡公熟于庄列诸子及汉、魏、晋、唐诸史,故随所遇,辄有典故以供其援引,此非临时检书者所能办也。”[2]7-8指出苏诗善于用典的特点。苏诗用典包括语典、人典、事典,其中语典引用最多,而语典又多出于集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苏诗还用到了方言和民俗的典故,如《二蟲》:“君不见鷃滥堆”。《方言》载:“阿如轧,亦名鷃滥堆。”[3]197“鷃滥堆”即为方言。

(二)用典规模大

一则同一首诗中用了多处不同典故,是为纵列;一则诗中所用典故在前人已被多次引用,是为横列。据笔者统计,苏轼黄州时期所作诗歌集部典故,一首诗中引用典故数量不等,最多高达12个典故。用典数量由少到多,涉及诗歌数量呈递减模式。其中一首诗中用2个典故的最多,约有35首。如下表所示:

表1 苏轼黄州诗引集部典故统计表

(三)善于推陈出新

东坡用典善于创新。比如用时人典故会有争议,但东坡就经常引用其老师欧阳修的诗文。如《初秋寄子由》:“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引用欧阳修诗《会饮圣俞家》:“须知朱颜不可恃,有酒当饮且相属。”又《四时词》(其二):“蜜脾已满黄蜂静。”欧阳修有《山斋绝句》云:“蜜脾未满蜂采花。”这些都表明苏轼在诗中用典姿态横生,创新继承。

刘熙载《艺概》评曰:“无一事一意不可入诗者,唐则子美,宋则苏、黄。”[4]126指出苏诗题材之广,苏诗用典亦如此。严羽《沧浪诗话》云:“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5]11严羽这段话指出了宋初之诗的弊端,同时也肯定了东坡、山谷诗歌的创新,而“唐人之风变矣”则主要体现在“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即使是用典,也能翻陈出新,为我所用,大开宋诗独特的诗风。

猜你喜欢
招魂用典黄州
杨优秀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习近平用典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漫谈诗词“用典”
招魂(短篇小说)
招魂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