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理念下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建构策略

2021-12-28 07:59董超孙薇薇
高教学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立德树人

董超 孙薇薇

摘  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学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学业指导要从认知和理解、组织和运行、评估与反馈等诸环节进行完善。基于教育公平理念建构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以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通过学校师资力量的协同参与、需求导向的内容设计和完善的运行与评价机制构成的闭环系统,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业指导;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5-0043-05

Abstract: Fair and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fai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academic guidance is key to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realizing educational equity. At present, the cognition,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operat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academic guidance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academic guidance system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 the light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equity aims at achieving fair higher education with equity. Through the closed-loop system composed of the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demand-oriented content design,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realized.

Keywords: educational fairness; academic guidance; leadership

高等教育扩招为弱势家庭子女和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学生提供了打破阶层固化、实现个人价值的通道,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地发展。但是,缺少对教育过程的有效控制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学业水平、职业发展能力等各要素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每年因学业问题导致的退学率达到0.75%,每年约有16万人退学,其中不包括延期毕业或者肄业等情况。高等教育在解决机会均等的问题后,面临两个新的问题,即如何从机会的公平转向质量的公平;如何从起点的公平转向起点-过程-结果的全方位公平。因此,高等教育构建基于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景,通过补偿性策略进行教育资源再分配,保障每个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尤为关键。大学生学业指导是高等教育弥补过程差异的重要手段,它的构建基于教育公平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业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协同多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缩小学生差异,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真正落实中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教育公平与大学生学业指导的逻辑内涵

(一)新时代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

关于教育公平的理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充分地阐述,概括来说就是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中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伴随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演变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延伸。在精英教育阶段更强调教育起点的公平性,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进入新时代,教育公平得到更加全面地阐释和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同时指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而是平等地享受更多教育资源和更有质量的发展机会的问题。新时代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要义建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着眼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公平问题,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深化和发展。

1.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办教育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1]。新时代教育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强调“全体人民”,为教育公平确定总基调。这也就意味着,虽然每个人在出身、智力、机会上存在天然的差异性,但是不能由此而否定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平等性,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资源在向弱势群体倾斜以弥合先天的差异性才是教育公平追求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这与高等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内在逻辑完全一致,即基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采取教育指导策略,激发学生潜能,满足每个学生公平获得未来发展所需技能的教育机会,体现教育公平的本质。

2. 有质量的教育发展观

有效维持不平等理论(EMI)认为教育不公平包括两个方面,即“数量”和“质量”。虽然高等教育扩招增加了教育机会,但是高质量的教育仍然聚集在优势教育阶层,并不能降低基于家庭阶层地位带来的不公平。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也证明,教育扩张带来教育机会的均等,同时也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王处辉、李娜研究认为,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家庭资本等在内的前期积累差异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实习实践也同样处于劣势[3]。布尔迪约和帕斯隆则认为,大学生入校前的资本差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校园文化等环节中进一步得到巩固,而不是弱化[4]。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内在统一性反映出当前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已经跨越了教育起点和过程公平的阶段,转为对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追求。曹倩等认为,促进教育公平,应该开发实施公平与质量共同作用的整合模式[5]。因此,新时代教育公平在解决了机会均等的同时要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创新教育方法、优化育人平台,转变育人理念,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聚合,帮助每个学生提高文化素质、职业发展能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学业指导的概念及界定

2010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编写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词汇》将大学生学业指导定义为“高等学校对在校生进行的学术与非学术、课内与课外、大学学习与终身学习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所有学习活动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思想与观念、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心理与道德等”[6]。这一定义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聚焦学生专业知识、社会人格乃至人生目标,通过师生合作、过程导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学业指导的概念过于宽泛,各个高校对其理解和范围的界定不尽相同。目前,国内研究和实践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狭义的学业指导,具体指和学生学业相关的辅助学习活动,如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提升、时间管理、学业帮扶等。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业指导都侧重于对特定群体的指导上,以朋辈指导为主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第二,广义的学业指导是指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视角,基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利用资源,规划学业路径、职业发展路径,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清华大学学习与发展中心为例,它的定位是为全体中外本、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基于这个目标采取了多样化的指导内容,如学习发展指导课程、学习发展指导培训项目各类学习辅导、发展支持资源等,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指导服务体系。从对教育公平理念和学业指导的阐释可以看出,教育公平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观恰恰是学业指导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教育公平理念指导和融入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设计和运行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二、学业指导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学业指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受到高校体制机制和传统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学业指导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阻力。

第一,在教育理念层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在整个教育领域达成共识,但是很大程度上也仅仅是以一种理论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从教师主体来分析,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自身受教育过程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从精英教育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伴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教师需要接受学生群体日益突出的个体差异性和思想多元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遵循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化、差异性特征重新审视和提升教育思想,进而指导教育实践过程。从学生主体来分析,应试教育体制下唯成绩论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学生在报考学校、选择专业时并未与自身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也很难建立长远的基于专业学习的职业发展路径问题。这导致了入学后学生自我感知效能降低,在群体中逐渐边缘化,成为高校课堂和学生活动中的“隐身人”。再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能存在割裂的状况。教师希望通过学术研究获取职称和实际效益,学生希望通过接受大学教育找到满意的工作。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本来互为依托的两大功能变成了一对矛盾体,由此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缺乏以生为本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人本主义发展观。学生重成绩、轻德育,追求精致的利己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被削弱。

第二,在运行机制层面,学业指导尚未建立清晰的组织框架和统一的工作平台。首先学业指导作为大部分高校并未建立专业化学业指导机构,岳华等在《中美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发展中心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研究中显示全国有32所学校建立学业指导机构[7]。现阶段学业指导工作存在边界不清、机构不健全、指导内容单一等问题。学业指导机构学生参与度不高、模式单一分散、缺少评价和反馈机制。究其原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运行中有两条主线,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专业课教授队伍和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业教师只关注课堂内教学,对课程在课外的延伸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很少主动去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遇到困惑时不知去找谁,如何去解决。课外的学生事务往往都交给了辅导员、班主任跟进负责,而辅导员、班主任主要工作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专业课程领域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在学业上进行有效地指导,只能从思想教育层面进行教育和督促。本应有效合作、互为补充的两条线无形中被割裂开来,即使学业指导机构在形式上存在,在实际运行中也无法形成强大的人才培養合力,导致学业指导的功能被弱化。尚航、张德祥在进行大学生学情调查时显示,57.93%的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时自己解决,只有20.6%的学生选择寻求老师或者相关机构的帮助[8],由此可见大学的学业指导工作并未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三、教育公平理念下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建构

所谓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9]。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是由相对简单的基本元素构成的。一个有效的体系应该包括育人理念、组织模式、实施方法、实施对象等多个要素构成。虽然每个高校的办学定位有所区别,但核心的育人理念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在建立学业指导体系时应该遵循“教育公平”的理念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宗旨,回答“由谁来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如何评估指导成效”等问题,寻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学业指导体系。

(一)协同性思维确立学业指导的组织架构

协同性思维强调,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各个子系统各行其是,整体必处于无序状态,协同思维关注系统的整体,侧重解决系统各要素的逻辑关系达到最佳的状态。学业指导要利用协同思维,树立校内外育人资源“一盘棋”思想,以问题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的协同性。

1. 目标协同,即协同推进高校改革、教师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需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加强组织保障等措施来实现。具体到学业指导工作,高校各行政部门、教学单位都是育人主体,在顶层设计时,高校要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落实、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学校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行政服务人员,教师与学生在政策制定和实施领域进行合作,资源共享,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教育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整体能力和辐射效应。

2. 组织协同,即协同好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关系。从协同体制构建的过程分析,体制需要围绕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这三个主体,建立起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企业导师及学生骨干等分工协作的工作队伍,形成以专业课教师为核心,辅导员、班主任为保障,学生骨干、企业导师、家庭为补充的组织框架。具体来说,在学校层面牵头组建大学生学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总体的协调和规划;在职能部门层面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为主体建立学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制度制定、组织和指导等工作;二级学院是执行主体,建立起院领导、教研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为主体的工作小组,统筹调配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落实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

(二)系统性思维构建学业指导的教育闭环

作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闭环管理,闭环管理强调问题的提出、分析、决策、控制、反馈等各环节优化配置,促进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如图1所示,学业指导的闭环系统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宏观环境和微观个体出发,基于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不同层次学生成长需求,制定工作制度、确定指导内容,配置师资队伍并进行评价反馈,以此构建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

1. 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学业指导人员

目前,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运行过程中各部门承担不同的育人职责,教务处专注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监测,学生管理部门又纽分为心理健康、资助育人、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多个功能板块,相互之间分工明确,但是协作不足。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单纯从学业或者从心理、就业等单个层面可以解释的,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例,心理指导教师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去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心理问题诱因的专业学习问题、职业发展问题需要各方教师力量共同讨论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成长解决方案。因此,学业指导人员应该以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校党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抽调力量与学生朋辈指导团队共同组成学业指导的核心师资力量。

2. 全覆盖的学生群体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征,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多元,存在模糊的“中间”和“两头”,教育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抓“两头”、促“中间”的现象。这种指导理念也造成了高校学业指导功能单一,形式单一,多数是以朋辈指导的方式对学困生群体进行帮扶,而忽略了“中间”的大多数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从学业成绩单方面看基本符合教育培养的要求,但从综合发展角度在某些成长要素中仍然存在缺失。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每个学生群体都会有特定的發展需求,指导对象的群体应该指向每一位学生,按照补偿性和差异性原则,根据每一类学生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学业指导方法和策略。

3. 科学精准的指导内容

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发展阶段来说,学生的学业指导涵盖专业适应性指导、专业创新性指导、职业能力指导;从精准细分学生群体的角度,针对特定群体的学业指导又可以分为学困生的学业帮扶、心理指导、资助育人、就业帮扶等内容;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又可以点面相结合开展素质能力拓展、实习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归纳而言,高等教育以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知识、健全人格、高尚情操、职业能力等多种元素为中介构建和延伸宏观的学业指导内容,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4. 完善的运行和反馈机制

运行机制是保证学业指导体系正常运转和取得成效的基础,这需要学校层面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中,从系统化、组织化和制度化的角度统一指导思想、制定工作流程、确定实施方案、破除部门壁垒,确保顺利实施。考核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评估其实施效果,制定优化整改方案;二是对师资团队的考评和激励能够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未来工作的发展。考核评价采用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元评价,首先通过师生座谈会、同行评价、问卷调查等形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学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制定量化指标,如通过不同阶段学业预警率、留级率、就业率、平均学分绩点的前后对比,很容易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了解学业指导的具体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34.

[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9-10.

[3]王处辉,李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研究——基于某高校农村学生群体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36-41.

[4]P.布尔迪约,J.-C.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曹倩,吴佳芬,谢翌.国际教育公平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2-2007年WOS资料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5):17-22.

[6]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词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岳华,田炜明,王坦.中美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发展中心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10):1-4.

[8]尚航,张德祥.我国大学生学业指导状况研究——基于全国5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9(9):74-79.

[9]吴亚东,李钊.对体系、制度、机制、体制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理解[J].现代商贸工业,2010(4):237-238.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立德树人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