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训练体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2021-12-28 07:59孙齐英周世力夏明
高教学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本科生体系

孙齐英 周世力 夏明

摘  要:科研训练对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研训练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值得探索。本研究以江汉大学2021届918名本科毕业生为样本,以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作为科研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就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两项科研训练内容的现状展开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在分析出科研训练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发现存在学生参与面不广、学校及指导教师管理不到位、科研训练相关课程缺失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科研训练;体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5-0047-04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 wa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and its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content was worth exploring. In this study, 918 graduates from the class of 2021 from Jianghan University were taken as samples, the achievement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was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eff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training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projects and participating teachers' research project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adequate management by the school and instructors, and lack of courses related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quality

江漢大学是一所以“创新性、应用性”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地方大学,为了增强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提高科研能力,江汉大学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体系,主要内容为承担大学生科研项目(校级、院级)、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设立科研训练课程,还包括了参加专业社会调查、参加专业竞赛、参加设计研究型开放实验等内容,并要求完成相应学分。

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通过创新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1],对研究生的培养也有着良好的延续效应[2-3]。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无疑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良好的综合指标,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4]。

各高校都尝试采取各自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科研训练,有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如清华大学跨学院共建创新班[5],利用校企合作进行科研训练[6],在专业内构建科研创新班[7]。但从报道的情况来看,科研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高校在科研训练的实践中就训练体系、评价指标、指导教师的挑选、时间节点的确定等方面还在进一步探索。

为加深了解科学训练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索其科学性,本研究对江汉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江汉大学在建立完善的科研训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汉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由学校教务处组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通过问卷星在网上作答。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15日-2021年6月30日。

(二)抽样方法

运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方法,按每专业人数1/4的比例,从全校47个专业随机抽取1000名毕业生完成问卷调查。共计回收918份问卷答案,约占毕业生人数约1/4,男生297人,女生621人。专业涵盖工科、理科、文科类共计47个专业,其中工科类135人,理科类138人,文科类645人。

(三)调查指标

本研究以毕业论文等级作为评价科研训练体系的指标具有科学性,因为其等级是按不同权重综合了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组全体成员对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中期检查、工作日志等毕业论文各环节的评定,综合体现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

(四)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了解江汉大学实施科研训练计划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问卷以毕业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承担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为科研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展开调查。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方面主要调查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指导方式、提供的条件及资历。问卷主干内容见表1。

(五)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二、结果

(一)主持或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联

结果见表2。

主持过大学生科研项目(包括1项和2项或以上)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良好以上等级(包括优秀和良好)的比例为81.5%,没有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成绩为良好以上等级的比例为68.8%,经X2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4),说明承担并主持大学生科研项目对科研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没有主持仅仅参与过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学生成绩为良好以上等级的比例为71.1%,与68.8%差异不显著(p=0.557)。

(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联

1. 不同课题来源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比较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課题来源为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良好以上等级(包括优秀和良好)的比例为82.0%,其他课题来源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良好以上等级(包括优秀和良好)的比例为70.9%,经X2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4),其优秀率前者为22.5%,后者为14.6%,差异亦为显著(p=0.014),说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有重要的促进效应。

2.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与教师过程管理的关系

(1)教师的指导工作态度

在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178篇论文中,有171篇教师的指导态度为“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有7篇为“没有特别要求,看得过去就行”,前者的成绩为优良以上的比例为83.0%,后者为57.1%,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显著(p=0.034)。

在“教师的指导频次是否满足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选项中,143篇为“完全满足”,34篇为“基本满足”,1篇为“不能满足”,其论文成绩为优良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4.6%、70.6%、0%,经X2检验,教师的指导频次不同,其论文成绩为优良以上的差异显著(p=0.046),但前两者差异不显著(p=0.08)。

在“指导教师能否详尽回答你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提出的问题”选项中,148篇为“完全能”,30篇为“基本能”,0篇为“不能”,其论文成绩为优良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3.1%、76.7%、0%,经X2检验,其论文成绩为优良以上的差异极显著(p=0.006),但前两者无显著差异(p=0.56)。

从上述三项结果看,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科研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2)教师的指导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方式”选项中,120篇为“随时沟通、多种方式”,38篇为“以通信指导为主”,20篇为“以面对面指导为主”,其论文成绩为优良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3.3%、81.6%、75.0%,经X2检验,不同的指导方式其论文的成绩为优良以上的无显著差异(p=0.67)。

(3)教师指导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在“你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花的时间是”选项中,73篇为“9周以上”,78篇为“5-8周”,27篇为“4周以下”,其论文成绩为优秀的比例分别为23.2%、28.2%、3.7%,经X2检验,其论文成绩为优秀的差异显著(p=0.027),但前两者差异不显著(p=0.98)。说明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更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你的导师同时指导几名学生”选项中,教师指导2名以下的学生论文成绩优秀率为33.3%,指导6名以上的为17.3%,两者差异显著(p=0.06)。说明指导教师花费的精力越多,论文成绩越优秀。

3.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与教师职称、年龄、试验条件的关联

在“你的导师职称是”选项中,指导教师为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副教授)的学生论文优秀率为27.6%,指导教师为讲师的学生论文优秀率为16.1%,1篇为助教指导,优秀率为0,前两者优秀率差异不显著(p=0.13)。

在指导教师年龄方面,50岁以上的教师学生论文优秀率为33.3%,30-50岁的教师学生论文优秀率为21.7%,30岁以下的教师学生论文优秀率为0%。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02),但前两者差异不显著(p=0.32)。

在“关于学校为你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的物质支持(设备、器材、资金等)”选项中,92篇为“完全满足”,69篇为“基本满足”,17篇为“不足”,其论文优秀率分别为23.9%、20.3%、25.5%,差异不显著(p=0.67)。

三、讨论

1. 由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承担了大学生科研项目及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其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说明了江汉大学的科研训练体系取得了实效。但人数显然偏低,主持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7.6%(162/918),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9.4%(178/918)。

究其原因,首先从培养方案来看,学生完成科研训练给予的学分偏低,比如“承担学校批准的学术科技项目学分为1”“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完成规定的任务学分为0.5”,而听一次专业讲座就可以拿到0.5学分,所以建议学校加大科研训练的学分权重,否则对于科研没有兴趣的学生根本没有吸引力。

其次,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研究项目,学校在教师考核时,也没有相应增分,教师仅仅凭责任心或者科研任务对人手的需要而指导学生,势必难以接纳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无法保证指导的效果,所以建议学校对教师建立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保证科研训练体系的有效落实。

2. 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成员,其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参与项目并没有学分,加之学校给予的项目经费仅有几百元,其项目主要由负责人一人完成,所以建议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科学管理好项目团队,做好分工协作,尽可能地提高整个团队的科研能力。

3. 在江汉大学的培养方案中,科研训练为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的子项目,在教学中大部分专业尽管开设了统计学和实验设计课程,但对于完成整个科研任务明显不够,而学生对于诸如科技论文写作、科技文献检索和综述等课程要求开设的呼声很高,建议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以保证科研训练的系统性。

4. 由调查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参与教师项目的学生,其指导教师的年龄、职称与成绩关系不大,但工作态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對学生成绩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问题是学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管理缺乏有效性,仍然有些教师由于精力不够或缺乏监督而疏于指导,建议学校实行诸如项目周会制、中期检查等管理办法,避免科研训练流于形式。

5. 科研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注意的环节还很多,如指导教师的职称、年龄的挑选,资金和仪器设备的支持,科研训练各种方式的衔接和配合,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如何形成有特色的科研训练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湘萍.大学生科研参与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129-147+191.

[2]杨灵菊.学习兴趣转变,研究生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基于学习者利益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10(2):75-77.

[3]潘光辉,郭予和.感受科研魅力提高科研能力[J].科技视界,2015(30):159.

[4]赵霞.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作用[J].高教学刊,2015(23):103+106.

[5]鲁自群,张贺春,马辉,等.跨院系教学共建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75):245-247.

[6]杨灿,唐小武,唐姣玉,等.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提高应用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7):246-248.

[7]张轶,黄青松,原焕,等.浅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科研创新班”为例[J].海南医学,2021,32(2):258-260.

猜你喜欢
本科生体系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物质体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运行体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