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项融合”课程思政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21-12-28 17:48吴钟鸣陆慧张素红刘旭明高素美卢军锋
高教学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践建设

吴钟鸣 陆慧 张素红 刘旭明 高素美 卢军锋

摘  要:研究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效融合”的课程实践途径,在专业教学中把正确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全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围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工作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入挖掘课程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学的“工程案例”和“思政案例”有机融合,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双项融合;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5-0170-04

Abstract: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basic task to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with investigation of course practice approach for "vali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conveyance and value guidance" by fusing cultivation and formation correct values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course ideology",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to foster correct outlook of life, values and engineering along with patriotism. Further, by cultivation spirit of arduous struggle, dedication despite the difficulties and craftsman spirit of working hard and pursuing excellence in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were deeply studied i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which finally resulting i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ject cases" and "ideological cases" for the upgradation of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dual-cases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针对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要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承担形成有效果的育人成效,是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围绕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任务和“一体两翼三支撑”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紧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和内容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实践融合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有益的探索,并提升课程育人成效。

一、课程思政是落实育人成效的必然路径

围绕思政育人的要求,研究者针对课程思政的要求、模式和推进方式开展深入思考,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在育人环节中的角色地位、课程思政参与者及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各方开展的研究。高德毅、宗爱东分析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1]。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研究认为“课程思政”建设要聚焦高校育人的价值本源,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要求[2]。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石书臣教授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但又有不同侧重。二者的本质联系主要体现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等方面。二者的不同侧重主要体现在思政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和思政优势等方面[3]。上海大学邱仁富研究认为要建构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的同向同行运行机制[4]。石丽艳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的价值回归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要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元素[5]。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是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主渠道,是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更好地落实育人成效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明确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解决课程思政仅是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教师任务的认识误区,实现教师教书育人,全程立德树人。二是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避免直白的说教和形式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因此,思考如何通过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互融共进,形成丰富的教学形式,对提升教学成效有着现实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双项融合”的方案

(一)“双项融合”的体系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要在课程思政设计中注重全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效融合”的实践途径,把正确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课程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工作、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进一步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思政案例”相互融合,解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割裂的问题,探索工程案例教学中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工程观、工程伦理、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等相关的精神内涵[6]。

具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可通过“项目案例”与“思政案例”融合设计开展。通过挖掘专业课程大纲要求教学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具体工程项目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形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培育。课程的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构建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立多层推进的“专业教育案例库”,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担当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想价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两项融合”“多层递进”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二)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紧密围绕学校“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模式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开展改革。

一是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开展分专题教学。采用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围绕课程核心知识点,将内容分为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围绕重点和难点将课程内容分为有方向的专题。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每一专题进行内容设计,融入“最新应用”“最新技术”和“趋势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根据每个专题围绕设计内容,建立富含思政内容的工程案例,课程内容与工程应用无缝对接,形成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教育案例库,教育案例与课程相关内容结合,使内容转化成价值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二是根据“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的原则,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避免“生硬化”“附加化”“标签化”“尴尬式”的课堂说教,根据内容,精心选择案例,激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三是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互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专题论文,自学分享,进一步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三、课程建设的实践

(一)课程达成目标

实践研究以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将课程的思政价值导向达成目标和知识能力培养达成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互通共融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实践的思政价值导向达成目标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正确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价值导向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课程知识能力培养达成目标为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应具备下列能力:(1)了解汽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当前汽车新技术发展的方向;(2)掌握汽车和发动机的新技术、现代汽车转向技术、驱动防滑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针对具体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开展分析;(3)掌握汽车新型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能运用相关技术开展一般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了解汽车道路交通智能系统及关键技术。课程分成六个专题开展教学,分别从汽车新技术概论、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底盘与驱动技术、安全与环保技术和车辆制造设计技术。围绕课程内容,将汽车新技术围绕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容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和设计,让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同时将国家最新的产业规划和引导政策,导入到各章节内容中。

(二)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

根据双向融合体系的设计要求,对课程教学的整体环节进行设计。课程大纲将课程内容分为8个模块,围绕教学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工程项目案例与之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融合体系,如表1所示。

(三)教学实践设计案例

以知识模块3为例,本模块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类型;二是电动汽车的组成和驱动系统结构;三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介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学目标有:一是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二是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发展进步和成就体现了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三是努力为新技术的发展学习,树立做大国工匠,爱岗奉献精神。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内容着力点:一是全球命运共同体责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二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同样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机遇期,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期;三是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努力担当,要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跟踪最新技术发展,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案例一是分析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碳排放的规划和要求,根据IEA(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分析各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和目标,如日本的新一代汽车振兴中心规划,德国的《2030气候规划》中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课程教学中围绕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有关规划开展分析。案例二是对各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全部采用案例展开。电动汽车的分析选取目前市场上主流车型,分析典型电动汽车的系统特点,分析电动汽车的电机类型、驱动系统布局和控制系统构成。并针对国产电动汽车的典型企业产品开展教学,了解发展历程,树立新的发展环境下克服快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案例三通过典型氢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介绍最新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态势,树立努力向先进水平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勇于竞争的精神。

(四)课程实践成效

通过在本校车辆工程专业4个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学生反馈课程教学成效良好。一是课程的教学方式新颖,课程的思政案例和工程案例生动形象,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到了非常好的思政教育,很好地避免了思想教育的僵化和沉闷现象。二是课程案例中呈現的视频等富媒体展现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学习的氛围良好,课堂讨论也更加能促使大家积极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是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对未来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和职业规划。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专业课程教学中“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思政案例”相互融合,形成“双项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初步框架体系。采用目标驱动,任务教学,深入挖掘项目案例的思政元素,将“项目案例”教学结合到课程的教学中,提升了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度,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未来将继续研究课程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质量控制方式,跟踪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反馈。同时,进一步完善线上课程的建设,拓展课程建设的教学手段和维度,建设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水平[7-9]。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4]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5]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6]冯年华,张文妍.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目标体系构建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1):71-76.

[7]赵志恒.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视角探索实践教学的多维价值及改革新路径[J].高教论坛,2020(3):45-50+113.

[8]张科,纳学梅.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8):113-116.

[9]吴钟鸣,陆慧,顾云锋,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0(35):27-3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实践建设
寒露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