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绿”词义考释及其文化内涵
——基于《说文解字》的视角

2021-12-29 03:59王慧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青衣青色

王慧丛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古代汉语中,“青”“蓝”“绿”这三个颜色词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

一、“青”“蓝”“绿”的出现

(一)“青”

“青”是三个颜色词中出现最早的,自一开始便是一个颜色词。《周礼》:“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而“青”在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出现则更为普遍,并且多被用作颜色词来使用,如《汉书》:“时则有下体生上之,时则有青眚青祥。”

(二)“蓝”

《说文解字》:“蓝,染青草也。”[1]10《诗经·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2]在上古时期,“蓝”是一种植物,是可以做染料的原料,后来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蓝”几乎不表示颜色,而用上面提到的“青”表示蓝色。直到中古时期,“蓝”作为颜色词使用才较为普遍。

(三)“绿”

在诗经中最早出现了“绿”字,《诗经·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2]《说文解字》:“绿,帛青黄色也。从糸,录声。”[1]274这也是最早对“绿”的解释。“糸”字表示细丝,从《说文解字》对“绿”的解释中可以看出,“绿”在最初指的是一种颜色为青黄色的丝织品——帛,“绿”作为颜色词的产生应该与纺织品染色有关。

二、“青”“蓝”“绿”的词义演变

以《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基础,厘清“青”“蓝”“绿”三个颜色词的词义演变。

(一)“青”

《汉语大词典》对“青”的解释有10个:(1)颜色名。(2)青色物。(3)使之变青,发青。(4)穿上青衿。借指取得秀才资格。(5)古以青为东方之色。后因以指东方。(6)年轻。(7)通“清”。(8)“青衣”的省称。(9)九日的代词。(10)地名[3]15874。其中,前5个和第8个解释与颜色有关,因此只对这几个解释做分析,总结“青”作为颜色词的词义演变。

1.颜色名

“青”作为一个颜色词,就研究其词义演变,特别是它的色彩流变来说,“颜色名”这个解释尤为重要。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青”一共出现过3种颜色的解释:(1)绿色,似植物叶子的颜色。(2)蓝色。(3)黑色。

《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必]然。”[1]101“青”与“丹”一样,起初是一种矿物质,颜色较为相近。甲骨文的“青”字形似植物初生的样子,后来也引申为植物生长的颜色——绿色,似植物叶子的颜色。

自先秦伊始,“青”不仅指绿色,也包含蓝色、黑色。古代的“蓝”是指一种能提炼出颜色的草,这里的“青”便是指这种草提炼出来的颜色,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蓝色。在古代汉语中,“青”大多是表示蓝色。例如,《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青天”也就是指“天,色蓝”,是现代汉语中的“蓝天”;“青”也表示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孔传:“色青黑而沃壤。”孔颖达疏引王肃曰:“青,黑色。”《楚辞·大招》:“青色直眉,美目媔只。”洪兴祖补注:“青色,谓眉也。”到了唐宋时期,“青”用来表示乌黑色,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跟别的字组成双音节词:如“青眼”“青丝”“青睐”“垂青”等,“青”作为“黑色”的意义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极为少用。

2.青色物

“青”作为“青色物”的解释,一共有9个:(1)指青玉或系玉的青丝绳。《诗经·著》:“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2]毛传:“青,青玉。”郑玄笺:“青紞之青。”(2)指青雀。(3)指靛青。一种从蓝草中提炼的染料。《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4)指青雘。一种可涂墙壁的青色矿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附。”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青,青雘也。”(5)指青色竹皮,竹简。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杀青所编,百有八十余家矣。”引申为书写(文字)。(6)青色花纹。宋朝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江州圆通寺僧死后,有雕青于背云‘李重进’。”(7)指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比至冬月,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唐朝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宋朝王安石《东门》诗:“迢迢陌头青,空复可藏鸦。”(8)指荧荧如豆的灯光。清朝杜诏《百字令·灯花》词:“扑去飞蛾青不定,怎禁夜寒风起。”(9)指青色的系印纽的丝带。《文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李善注:“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3]

3.使之变青,发青

清朝郑燮有诗曰:“洗排泰岱砺邹峄,吹青汉柏秦皇松。”这里的“青”作为一个颜色名词,在句子中变成动词。

4.穿上青衿,借指取得秀才资格

清朝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子以读废耕,徒费膏火资,又不获青其衿为宗族光宠,甚无谓也。”[4]77康有为有诗曰:“故多有总角应试,耄耋犹未青其衿者。”[5]

5.古以青为东方之色

《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1]101后也指东方,《周礼·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

6.“青衣”的省称

在早期,青色是帝王、贵妃的服饰之色,《礼·月令》:“(天子)衣青衣,服苍玉。”但是,在汉代,奴婢为“青衣”;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元明清只有娼妓、优伶中人的服饰才会用青色。

(二)“蓝”

《汉语大词典》对“蓝”的解释有7个:(1)植物名。有多种。如蓼蓝、松蓝、木蓝、马蓝等,叶可制蓝色染料。此外,如甘蓝、擘蓝、芥蓝等,虽为蔬菜,因叶作蓝绿色,故亦以「蓝」称。(2)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3)滥,不加节制。(4)用同「婪」。古称行酒一巡。(5)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6)通「褴」。(7)姓。明代有蓝玉,见《明史》本传[3]13019。在对“蓝”的7个解释中,只有前两个解释与“蓝”作为颜色词有关。

1.植物名

如蓼蓝、松蓝、木蓝、马蓝等,叶可制蓝色染料。另外,还有甘蓝、擘蓝、芥蓝等蔬菜,因其叶子是蓝绿色,故亦以“蓝”称。《诗经·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2]《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吕氏春秋·仲夏纪》:“令民无刈蓝以染。”这些都印证了“蓝”在上古时期是一种植物名。

2.颜色的一种

杜甫《冬到金华山观》:“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到中古时期,“蓝”才作为颜色词被人们使用。

(三)“绿”

《汉语大词典》对“绿”的解释有4个:(1)青黄色。(2)变为绿色;使变绿。(3)乌黑发亮的颜色。(4)指绿色的东西。上面对“绿”的4个解释都与颜色有关[3]13431。

1.青黄色

“绿”起初指的是一种颜色为青黄色的丝织品——帛,“绿”由此逐渐演化成“青黄色”。《诗经·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2]孔颖达疏:“绿,苍黄之间色。”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朱绿染缯,深而繁鲜。”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2.变为绿色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绿”作为“绿色”的解释出现时间较晚,但是自出现开始,便发展迅速,普遍被大家使用。

3.由“绿”的本义引申而来,用于形容鬓发,指乌黑发亮的颜色

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中的“绿云”指黑发,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绿也是“黑发”的意思。

4.指绿色的东西

杜甫《对雪》:“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这里的“绿”指颜色发绿的酒;韩愈《晚春》:“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这里的“绿”指树叶;黄庭坚《看花回·茶词》:“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这里的“绿”指绿茶;姚鼐《题汪君试砚斋图》:“蕉叶满窗苔满迳,椅楹研绿写《黄庭》。”这里的“绿”指绿墨。

三、“青”“蓝”“绿”的文化内涵

(一)“青”

“青”是会意形声字,金文的“青”上面是“生”,下面是“丹”。最早的青色是从一种矿物中提取出来的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染料,也就是深绿色或浅蓝色。在古代,“青”泛指蓝色、黑色或绿色。

“五色说”是最早的有关于色彩的理论,五色包括青、赤、黄、白、黑[6]。据记载,“五色说”来自“五行说”,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青”在五行中属木,对应东方,代表生长,象征欣欣向荣和年轻活力。

“青”一直被古人看作是正统颜色,“纡青拖紫”比喻地位显贵,古代的衣着服饰、宫殿庙宇等也经常使用青色。不过,到了中古时期,“青”也表示较为低贱的颜色,在唐代官品服色制度中,品级较低的官员衣着便是青色,如“江州司马青衫湿”[7]15。直至后来,八、九品的官员使用绿色较多,造成青衣、绿衣泛滥,发展到后期已经成为侍女、婢女的服色,“青衣”甚至成为她们的代名词。“青”的文化内涵的不断变化,也见证了它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地位的转变。

此外,“青”字还蕴含有天空的颜色,如“平步青云”。同时,“青”也代表着永恒,古人记事用竹简,竹简选用上等青竹,用火烘烤冒出水珠,像出汗一样,古人称此为“汗青”,所以有“名垂青史”“青史留名”之说。

(二)“蓝”

“蓝”是形声字,蓝本来是一种草名,叶子可以制成蓝色染料。蓝字在汉代开始有表色彩意的功能,直至唐代转变成专指蓝色的基本色彩词[8]。所以在汉代以前“蓝”字并不表示蓝色,蓝色这一颜色内涵是被放在“青”字的语义之下的。自汉代以后,“蓝”开始表示蓝色,并将蓝色所蕴含的所有文化内涵一并“纳入麾下”。蓝色是如晴朗天空一样的颜色或者是用靛青颜料染成的颜色,在物理光谱中属于短波,冷色调,代表永恒、沉着、冷静、忧郁。蓝色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文化中也有所体现,白色、青色、褐色、绿色、蓝色等颜色都是地位卑微的官员或者平民穿着的服色。

(三)“绿”

“绿”是形声字,绿色是自然界最常见的颜色,“绿”最初只用来表示颜色,绿色是草或树叶的颜色,在物理学光谱中属于中波,和红色、蓝色属于三原色,冷暖色调兼属。绿色通常代表蓬勃的生机,代表自然,常令人想到松软的草坪、葱绿的树木等,给人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经过词义的不断引申,产生了许多与时代相契合的新词新语。例如,“绿”可以做“绿化”讲,衍生出“绿化带”“绿色长城”等,《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11)这样解释“绿化”:“种植树木花草,改善自然环境或使生活环境优美卫生。”[9]249“绿”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一些。

随着语言的发展,“绿”被赋予了一些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封建社会中,等级、尊卑明显地反映在当时人们的穿着上,自周代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始终有严格的正色与间色之分,服色也渐渐成为尊卑观念的一个集中体现。当然,这也随着统治者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审美而发生改变。例如,汉高祖酷爱赤色,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赤色便是权高位重的象征,到了清代,统治者开始崇尚黄色,并把它视为权利的象征。青衣,本来是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有庄严、正式的意思,但是在“青”开始表示“绿色”之后,很多时候都暗含“地位卑微”之义,后来“绿”字也包含了这一内涵,“绿衣”“绿袍”“绿衫”等都表示地位低下的官员。如白居易《忆微之》:“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这里的“绿衫”是指低微官位[10]。后来,这一含义也从朝廷延伸到了民间。汉代,由于婢女、仆人等大多身穿青衣,则慢慢赋予了青衣“卑贱者”的意思;唐代之后,“卑贱”之义逐渐扩展,开始有了侮辱性色彩,例如宋代乐者的衣服就是多为绿色;元明两代,“绿”由“地位卑微”下降到“下贱”的含义,含有贬义色彩。

此外,“绿”在当今社会中,也有“天然、健康、环保”的文化内涵,例如,“绿色消费”“绿色蔬菜”等,单音词“绿”已经变成了双音词“绿色”,而“绿色”也主要与当代社会的生态意识相关联,并且是建立在“绿”的基本义基础之上的。如今“绿”跟植物的果实搭配表达颜色。例如,近几年风靡一时的服装的流行色:“牛油果绿”,是用“牛油果”这一植物果实的颜色来限定绿色。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青衣青色
青衣覆雪
青色的海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青衣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