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2-30 04:29郭伟凡
智慧健康 2021年29期
关键词:后遗症医护人员病情

郭伟凡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脑卒中是由脑局部血异常而引发的神经功能损伤,并且可能导致脑损伤。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出汗与体温变化、呼吸频率的改变等,急性脑卒中患者除上述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外,还有因病情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变化,如瞳孔的改变、尿失禁情况、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血糖的改变等[1]。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收集患者病史及主要体征后,对分析病情的诊断和危重程度,以及对患者抢救时机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与患者亲属交待病情时,也能更加客观。引发该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是本身就患有脑血管性相关疾病。大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一般都会伴有三高或者糖尿病等并发症,因而大多数老年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增加这类人群患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并且不同的出血部位、大小等都会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68.7±6.5)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11h,平均(4.5±0.7)h;观察组男29例,女性27例,年龄为51~80岁,平均(68.2±6.9)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11h,平均(4.3±0.8)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在患者同意并自愿参与后进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路径,具体流程如下:患者在住院后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住办手续办理流程,医师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进行采取血液、CT 等相关检查,医生以此来得出最终结果,并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

1.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常急救理路径,具体流程如下:组建起患者管理的专业团队,一般由医务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室等成员共同组成,并且将各部门的责任与工作进行细化,做好各部门之间工作的有效衔接,以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病时长、既往病史、服药情况等,将救护车到达之前的家庭救治工作仔细告知家属,嘱咐患者家属切勿随意挪动患者,并清除患者口腔中异物,用冷敷的方式对患者头部进行降温处理,适当抬高患者的头部等,这样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救治时间;医护人员达到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以及相应的急救处理,此时应注意患者头部是否维持偏向于一侧,身体是否为平卧位或恢复体位。到达医院后对患者进行降颅压、吸痰等救护措施,帮助其生命体征恢复;对患者经检查确诊之后,为患者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可先手术后缴费,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士应准备好病房,并将病房中所需的相应设施准备齐全,术后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24h 监护,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分为三种(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通过统计各个满意度上的人数,找到两组患者在对护理的满意度人数占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分别是确诊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包括转科时间和科室会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4.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伤残率与死亡率统计结果[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的对比(,mi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的对比(,min)

2.4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h)

表4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h)

3 结论

急性脑卒中发病迅速,是临床中常见脑血管疾病[3]。急性脑卒中患者除恶心呕吐、出汗与体温变化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外,还有因病情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变化,如瞳孔的改变、尿失禁情况、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血糖的改变等[4]。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收集患者病史及主要体征后,对分析病情危重程度及选择患者抢救时机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向患者亲属交待病情时有较客观的评价[5-7]。引发该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是本身就患有脑血管性相关疾病。该病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都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变,这种巨变不仅是在发病治疗期间,甚至还会延续到患者出院之后,因为该病一般都会在患者身上留下后遗症[8]。急性脑卒中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h 内,如果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接受有效治疗,其康复的可能性会很大,并且患者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度减小[9]。随着年龄的增大,三高的可能性也逐步上升,因而大多数老年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也会发生改变,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就更容易增大,并且出血部位、大小等都会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10]。一般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耗时很长,这往往会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而难以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也会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上升[11]。因而,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得到有效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以及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

急救护理路径是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环节,对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重要作用[12-14]。急救护理路径是医护人员或专业人士针对患者症状及病情而采取最恰当的护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和提升患者的康复概率都极为有效[15]。如果患者在发病后接受了不当的家庭治疗,会使其留下后遗症的概率上升。急救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患者后遗症的概率,在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会嘱咐患者家属切勿随意挪动患者,并清除患者口腔中异物,用冷敷的方式对患者头部进行降温处理等,在医护人员达到之前,这样的处理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救治时间,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预后病情的康复。在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通过有效沟通指导患者家属正确施救,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还能有效避免因不当施救而造成额外伤害。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P<0.05),这表明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有重要意义。并且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P<0.05),这表明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比较两组患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相关时间,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相关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时间(P<0.05),这表明观察组患者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发现病情的及时应对到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黄金时间都得以有效保障,从而为之后的身体康复以及避免后遗症的发生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能够保障多数患者在最佳治疗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并且对于患者今后康复和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猜你喜欢
后遗症医护人员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春天的“后遗症”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