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6例的临床分析

2021-12-30 04:29吕芳吴光启戚玉杨
智慧健康 2021年29期
关键词:危险度核型白细胞

吕芳,吴光启,戚玉杨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一个主要类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ALL 的发病率在3~4/10 万,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生存有极大威胁[2]。ALL 的发病通常与染色体、基因相关,许多发病的患儿在出生时就已携带相关变异基因,但这些变异基因的来源却不是遗传,而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异常发育产生的。携带异常基因的患儿起病多见于骨髓内前体B 或前体T 细胞,当异常细胞竞争性抑制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后,可导致造血系统功能的紊乱,并通过血液影响到其他组织和器官,形成浸润,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并出现AL 的相关症状。急性发病后患儿需及时接受治疗,目前国内的相关报道显示经科学治疗后ALL 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在80%左右[3-4]。本研究对既往收治的ALL 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临床特征对预测疾病结局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治的病例来源于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ALL 患儿。

纳入标准:①年龄≤16岁,且相关临床资料齐全、完整;②经骨髓形态学、细胞学、免疫学等分型诊断确诊为ALL;③在确诊后,患儿均接受科学、规范的干预治疗,均严格按照参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草案)[5]等指南要求治疗;④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他院初诊、初治患儿;②各种原因中途放弃治疗患儿;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④先天性畸形、残疾患儿。

1.2 治疗与随访

患儿在本院初诊疾病后,予以其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在收治患儿后予以隔离、抗菌,同时予以患儿“CODP+培门冬酶”的方案治疗。具体:环磷酰胺650mg/m2,d1;长春地辛3mg/m2,每周1次,共4次;地塞米松0.15mg/kg/dd1~28;柔红霉素40mg/m2/dd1~3;培门冬酶2500IU/m2,肌内注射,d4,d11。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出生年龄、临床症表现、危险度分组。

(2)分析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免疫分型、染色体。

(3)整理患儿疾病治疗结局,评价患儿的治疗疗效。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缓解(NR)。总缓解率=(CR+PR)/总例数×100%。

(4)保持对患儿的随访,记录患儿并发症、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 量表对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36例患儿,其中男25例,女11例;发病年龄上1~5岁的患儿19例,年龄超过5岁的患儿17例;症状表现上主要包含发热、乏力、关节痛、面色苍白、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危险度分组上低危、中危、高危患儿分别为20例、10例、6例,详情见表1。

表1 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n,%)

2.2 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白细胞计数检查结果中:20例患儿为<10×109/L,9例患儿为10~50×109/L,7例患儿为>50×109/L;血小板数检查结果中:25例患儿为<100×109/L,11例患儿为≥100×109/L;血红蛋白检查结果中:32例患儿为<110g/L,4例患儿为≥110g/L;免疫分型中:B-ALL 患儿有33例,T-ALL 患儿有3例;染色体中:正常核型患儿29例,异常核型患儿7例,详情见表2。

表2 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n,%)

2.3 患儿疾病治疗结局

治疗后患儿的疾病总缓解率为83.33%(30/36),其中男14例,女16例,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示,白细胞计数下降14例,血小板下降13例,合计22例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15例患者为Ⅰ级骨髓抑制,7例患者Ⅱ级骨髓抑制;所有患儿的白细胞复常时间为(14.67±3.48)d、发热持续时间(6.72±2.52)d、中性粒细胞胞恢复时间(16.41±2.52)d。另有12例患儿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3%(12/36)。

2.4 复发情况

2.4.1 复发时间及部位

复发中位时间(6.50±1.69)个月,有9例患儿属早期复发,复发距离初次缓解<18 个月;有1例属中间复发,复发距离初次缓解≥18 个月,且<36个月,10例均为髓内复发。

2.4.2 复发后治疗情况

复发后2例放弃治疗,其余8例再次CODP+培门冬酶诱导,有6例再次获得缓解,缓解率为75%。

2.4.3 复发患儿的特征

分析10例复发患儿,2例为低危组,6例为中危组,2例为高危组,有5例患儿初诊时白细胞增高,10例年龄均>5岁,有6例存在染色体异常。

2.4.4 复发后生存时间

通过随访10例复发患儿,2例未治疗患儿在复发后3 个月内死亡;经再次诱导未缓解的2例患儿已外院行骨髓移植,生存期超过半年,后未再随访;再次诱导得到缓解的6例患儿,有3例半年内再次复发,1例1年后复发,均为外院治疗,未再随访,另外2例至随访结束仍存活。

3 讨论

ALL 在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发病为主,约占所有发病人群的70%以上。

第一,在性别表现上,无论是本次研究还是其他学者的研究均呈现明显的性别分布差异,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次研究结果由于样本容量因素的影响,男女发病比为25:11,而大数据样本研究显示,其比例约为1.28:1[6]。其原因可能在于男性血睾屏障的存在,使睾丸白血病的风险增加。此外,既往研究认为性别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性别不会对预后产生明显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的普及,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性别在对预后的影响上也无明显差异[7]。

第二,临床特征的不同可能会对ALL 患儿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本次研究中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乏力、面色苍白、关节痛、肝脾淋巴肿大等,这也证实了不同个体的生物学变异性差异。但这些不同症状特征作为疾病的具体表现,对患儿的预后则未呈现出直接明晰的相关性。在本次研究中患儿大多伴有数种不同的典型症状,因此也难以通过分析其临床症状而评估其预后情况。

第三,染色体分型上则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正常核型的患儿生存情况明显好于异常核型患儿,其他学者研究也显示存在是有利的预后因素存在t(4;11)/MLL-AF4、t(9;22)/BCR-ABL 融合基因提示预后较差,进一步的证实了不同核型对患儿预后的影响[8]。刘晓明等[9]的研究显示超二倍体、正常核型的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而其他核型的预后较差,提示染色体核型对ALL 患儿预后的重要影响。

第四,危险度分组是临床用于预测患儿预测的分组方式,其分组依据包括年龄、白细胞计数、化疗治疗状态、骨髓形态学等。通过危险度分组能够对患儿的预后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基本得到临床的认可[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组为低危的患儿,其预后明显好于中危、高危患儿,证实危险度分组的有效性和价值。

回顾本次研究,ALL 患儿在临床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来自其变异基因、细胞的不同;临床可通过患儿初诊年龄、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等资料对患儿的预后加以预测,对选择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但本次研究由于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较少,因而可能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产生影响,尚需要继续增加病例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危险度核型白细胞
不同危险度分级胃肠道间质瘤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复杂水域船舶智能避碰专家系统设计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百日草的核形态学研究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