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2021-12-30 04:29吴桂蓉
智慧健康 2021年29期
关键词:疝囊疝气修补术

吴桂蓉

(东莞市清溪医院,广东 东莞 523660)

0 引言

腹股沟疝高发于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腔内脏通过腹股沟缺陷突出于体表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2]。腹股沟疝为难治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引起坠胀及疼痛感,治疗不及时将损害腹腔脏器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根治效果。随着外科技术发展,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多,关于哪种术式效果最好仍存在一定争议[4-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例;年龄23~85岁,平均(51.37±5.25)岁;病程1 个月至40年,平均(8.67±2.19)年;类型:右直疝2例,左直疝1例,双直疝1例,右斜疝13例,左斜疝11例,双斜疝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例;年龄23~86岁,平均(51.59±5.47)岁;病程1 个月至40年,平均(8.35±2.45)年;类型:右直疝3例,左直疝1例,双直疝1例,右斜疝11例,左斜疝12例,双斜疝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者均满足手术指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恶性病变、重要功能不全、下腹部有手术史者。同时,本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切口做在内环口至耻骨结节连线处,逐层切开,对脂肪组织进行游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联合腱。寻找疝囊,并进行游离,若体积较小可直接完整剥离;体积较大者,横断后远端旷置,近端行高位结扎,平铺预载补片,四周固定于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上,结束手术。

观察组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全麻,取头低脚高位,采用三孔法,维持气腹压力12mmHg。使用超声刀分离腹膜外间隙,分离范围向下至耻骨疏韧带,上达弓状下缘以上2cm,内侧达耻骨联合超过中线约1cm,外侧达髂前上棘,解剖疝囊,直接剥离体积较小的疝囊,对于疝囊较大者,应结扎后横断,远端旷置,在腹膜外间隙平铺补片,覆盖耻骨肌孔,医用胶固定补片,Retzius 间隙留置负压引流管,体外引出。之后释放气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反应及并发症。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反应: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尿潴留、皮下或阴囊气肿、切口感染、腹股沟区血肿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2 炎症因子

两组术前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炎症因子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对比(,U/L)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对比(,U/L)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疝可发于任意年龄段,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发病后最常见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肿块突出,可引发呕吐、局部疼痛、呕吐、肠梗阻等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困扰[6-7]。腹股沟疝的治疗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难点与重点,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创新,临床主张首选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摒弃保守治疗无效的弊端[8-9]。手术多以修补缺损为主,无张力疝修补术为重要术式,能够直接清除疝囊,达到根治效果,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良好预后,逐渐成为主流术式[10-11]。

近些年,人们在追求切除疝囊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舒适的医疗体验,微创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分为开放式与腹腔镜式两种类型,腹腔镜手术凭借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人们的新选择[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炎症指标水平低,并发症少。表明与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更好,利于缩短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刘波[14]研究中,A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B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B组手术时间(47.66±9.13)min、下床活动时间(16.06±6.51)h、住院时间(6.48±1.63)h 均短于A组(65.11±16.32)min、(31.03±12.01)h、(9.89±3.22)h,术中出血量(8.94±1.54)少于A组(14.21±2.43);A组并发症低于B组;TNF-a(15.98±1.26)mg/L、高敏C 反应蛋白(4.32±1.08)mg/mL 均低于B组(26.88±2.79)mg/L、(12.76±2.76)mg/mL。由此可见,与传统疝气修补手术相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佐证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安全性。

分析其原因在于,传统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逐层切开病灶组织至腹股沟管,而补片放置位置较浅,无法完全覆盖,并发症较多,预后相对较差[15-16]。而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能够直观清晰的进行手术操作,准确游离疝囊,避免对血管、神经造成损伤[17-18]。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均在腹膜外完成,不用进入腹腔,不会导致腹腔粘连,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该术式无需解剖腹股沟管,不会对髂腹下神经造成损伤,且补片位置深,术后不易出现异物感与不适感。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创伤相对较小,对机体刺激小,不会引起强烈应激,机体炎症反应轻,术后更利于机体恢复[19-20]。

综上所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较好,利于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炎症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疝气修补术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处理策略的应用研究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疝气患者能运动吗?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