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角妊娠的临床效果

2021-12-30 04:29黄翠萍
智慧健康 2021年29期
关键词:垂体子宫腹腔镜

黄翠萍

(东莞市清溪医院,广东 东莞 523660)

0 引言

宫角妊娠作为一种女性疾病,主要是指受精卵在输卵管口近宫腔侧子宫角部着床,属于一种类型较为特殊的异位妊娠疾病,极少数胚胎会向宫腔内发育至足月,但大多数宫角妊娠向宫角肌层往外发育;作为一种罕见病,在异位妊娠疾病中发病率仅为2%~4%[1]。宫角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同侧卵巢动静脉、子宫血管及输卵管血管吻合部位处,具有丰富的血运,孕卵被种植在异常部位处,随孕周的不断增大[2],宫角的肌层被不断侵蚀变薄,最终导致肌层破裂而出现腹腔内大出血,出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宫角妊娠疾病治疗中现阶段推荐采用腹腔镜术中在宫角妊娠病灶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在止血、促进子宫肌肉收缩、升压及抗利尿方面作用显著[3]。本文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来本院确诊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确诊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运用随机分组法,平均每组15例。对照组,年龄22~48岁,平均(35.7±2.4)岁;观察组,年龄23~49岁,平均(35.9±2.6)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本院临床诊断被确诊为宫角妊娠者;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出血性疾病者;②糖尿病者;③高血压疾病者;④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本次研究活动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治疗法,要求患者取仰卧位姿势,给予患者的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法,为患者建立CO2人工气腹后,将10mmTrocar 置入患者的脐缘上,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操作孔选左侧麦氏点及左侧脐孔外下方两处,充分探查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确认病灶侧子宫角呈紫蓝色及向外凸出,在病灶基底部做荷包缝合后,切开妊娠病灶并将病灶清除,宫角部妊娠组织物应采用钝性剥离方式进行,用单极沿包膜下切除病灶,冲洗干净后,双极电凝止血,对切口进行缝合,充分止血。

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法,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垂体后叶素治疗法,在腹腔镜确认宫角妊娠后,在患侧宫角妊娠病灶基底部肌注6U 垂体后叶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10min、手术20min、手术30min)不同时间收缩压水平。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治疗3d 后,经B 超检查,病灶包块消失,盆腔积液未增加,血HCG<3.1IU/L 且连续3次为阴性;有效:治疗3d 后,经B 超检查,病灶明显减退,盆腔积液明显减少,尿HCG 明显下降;无效:治疗3d 后,经B 超检查,病灶未减退,盆腔积未减少,尿HCG 未下降或上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2.0 软件,手术情况、术中不同时间收缩压水平用()表示,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2 术中不同时间收缩压水平对比

观察组术中10min、20min、30min 收缩压水平升高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术中不同时间收缩压水平对比()

表2 术中不同时间收缩压水平对比()

2.3 疾病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成功例数为14例,治疗成功率为53.33%,血β-hCG 恢复时间为(5.04±0.38)周;观察组,治疗成功例数为8例,治疗成功率为93.33%,血β-hcG 恢复时间为(3.53±0.27)周。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血β-hCG 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宫角妊娠属于一种异位妊娠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不高,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受精卵在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的子宫角位置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孕妇均未能意识到该种疾病对身体所造成的危害,随着孕周的延长,胎儿的不断生长,会将子宫角部撑破,由于子宫角部处部位有丰富及较广的血管分布,当子宫角部被撑破之后,孕妇会出现大出血情况,将会对孕妇的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宫角妊娠疾病的判定标准为:第一,子宫部位处出现不对称增大情况,孕妇出现破裂及流血等现象。第二,子宫一侧部位处的宫角出现扩大情况,并且还会出现圆韧带外移情况。第三,当分娩结束之后,子宫角内会留置有胎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保健意识提高,以及超声影像学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宫角妊娠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宫角部位处存在有丰富的血管,在妊娠期间极易发生子宫角部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4]。宫角妊娠疾病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几种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该种疾病的妊娠刮宫难度较大,极易出现漏吸,并且容易出现宫角破裂,风险较大。在疾病的传统治疗中主要是采用剖腹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将患侧的输卵管及宫角切除掉以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5]。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水平及内镜技术不断提升,在宫角妊娠疾病治疗中倡导使用腹腔镜术中肌注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方法。垂体后叶素主要是从垂体后叶中来进行肽类物质提取,提取物包括血管加压素及缩宫素等,对收缩平滑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6]。加压素在宫角妊娠疾病治疗中应用,能够起到抗利尿及升压作用,而缩宫素在疾病治疗中应用,通过对血管进行收缩的方式,进而起到止血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宫角妊娠疾病治疗中,但是垂体后叶素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会伴有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禁止在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疾病治疗中应用。

腹腔镜治疗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临床治疗中,对于一些血液流变学不稳定患者,仍然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是一种安全性的手术治疗方法,可防止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大量的出血情况。Β-HCG 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敏感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宫角妊娠疾病临床诊断中,可将β-HCG 值作为疾病治疗是否成功的标准,当疾病治疗结束后,患者的β-HCG 值会回归到正常标准范围内,使用B超对患者进行检查,若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出现缩小时,则代表本次手术十分成功。反之,若β-HCG升高,并且B 超中检查结果显示盆腔中的包块无明显变化时,则代表药物治疗失败,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多年来的治疗经验显示,在对宫角妊娠疾病进行治疗期间,应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手术适应症,对于一些孕周<8 周,膀胱与CPS 之间的基层厚度<2mm 的患者,若其腹痛轻微或未出现腹痛,血液流变学稳定,宫角部位处未出现破裂,则在疾病治疗期间可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为了确保疾病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为患者制定出完善的治疗计划。在药物治疗中,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药物,米非司酮药物通常在疾病治疗中不单独进行使用,甲氨蝶呤药物在服用后患者极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一些严重者还会出现肝硬化就骨髓抑制等,若是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应尤为注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10min、20min、30min 收缩压水平升高度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血β-hCG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宫角妊娠疾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受加压素起升压及抗利尿作用影响,对子宫肌层及相应血管具有收缩作用,有助于提升破裂血管止血效果[7]。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在使用之后有助于加速子宫的收缩,妊娠宫角凸起明显,腹腔镜在操作期间为荷包缝合部位查找提供了方便,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止血效果显著,防止妊娠物出现残留及宫角处的血运过于丰富而引发患者出现大出血情况,给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轻,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及康复质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生育功能,以便再次进行妊娠[8]。

既往研究显示,吴琼在2015年提出,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为(50.65±3.39)mL,手术时间为(41.06±4.27)min,排气时间为(9.21±1.94)h,术后住院时间为(3.08±0.44)d;成功率为97.56%,血β-hCG 恢复时间为(3.52±0.29)周。腹腔镜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为(83.63±6.62)mL,手术时间为(55.64±5.28)min,排气时间为(14.27±2.83)h,术后住院时间为(4.12±0.58)d,成功率为76.67%,血β-hCG 恢复时间为(5.08±0.37)周。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成功率高于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血β-hCG 恢复时间低于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9]。苏艳艳在2016年提出,在不同时间点收缩压水平上,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手术10min 为(105.05±1.76)mmHg,手术20min 为(113.21±0.51)mmHg,手术30min 为(118.17±0.53)mmHg。腹腔镜治疗方法,手术10min 为(86.40±1.89)mmHg,手术20min为(90.42±0.90)mmHg,手术30min 为(94.89±0.72)mmHg。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术中10min、20min、30min 收缩压水平升高度较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高(P<0.05)[10]。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知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这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宫角妊娠疾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该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期间血压更为稳定,推荐在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

猜你喜欢
垂体子宫腹腔镜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跟踪导练(五)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