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

2021-12-30 05:54周绍琛王嘉冕
辽宁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跨学科跳绳动作

周绍琛,王嘉冕

(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

STEAM教育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 程(Engineering)、艺 术(Art)和 数 学(Mathematics)知识于一体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的课程结合起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在活动中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我校体育项目中,传统的跳绳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将跳绳与其他学科融合,增加其趣味性与教育价值是我们积极探索的方向。

一、“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的理论研究

(一)“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的内涵

“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以下简称“绳舞乐动”课程),是将简单的身体活动进行拓展,将音乐、艺术、技术等内容有机融入到体育学科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水平,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绳舞乐动”课程将跳绳活动项目化,教师分层布置任务,学生主动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利用音乐、美术、阅读、计算机等综合学科来设计项目方案,内容包括项目解读分析、收集资料、方案设计、实施过程、反思修改等。此外,按照积分制,最后评选出最优项目设计,让学生对各个环节中的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的价值

1.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绳舞乐动”课程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可以多种形式,比如双人或多人。在多人合作跳绳的同时,简单的动作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总结、实践、反思、再讨论等一系列的交流增加团队凝聚力。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绳舞乐动”课程中,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会说话、说明白话、说出的话能表达清楚自己内心思考过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同学和老师明白所表达的意思。肢体的表达也是传递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中如果能利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想法,会提高表达意思的准确性和趣味性。只有每个人把思考的问题表达清楚了,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绳舞乐动”课程中,需要大量的音乐素材作为支持,而音乐的选用、剪辑,与动作的匹配度都考验着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课程中,教师辅助学生完成绳舞乐动成果,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发展是全方位的。

(三)“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的实施

从项目开展顺序来看,“绳韵STEAM+绳舞乐动”课程按照三个步骤依次实施。

1.第一阶段: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设计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主题,考虑作品应用的场合以及作品表达的情感。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组:队形编排组、动作编排组、音乐组、信息技术组、数学组等。这个环节体现了项目的跨学科性,每一节设计思路都不是单一的体育学科所能完成的。这种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逻辑,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跨学科思考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阶段:项目实施展示阶段

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方法性指导,并鼓励学生深层次思考。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完成项目的设计,在展示环节逐一对所设计的环节进行讲解说明。这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的考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

3.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作品的反思和评价阶段。对比其他小组或者团队的创作作品,学生自我评价和打分,发现优缺点,参与项目的所有成员均发言,讲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思路,确定整改方案。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客观对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给予最大的鼓励以及理论层面的支持。

这三个阶段都注重学生素养的发展,教师从关注学生动作技能到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活动评价借助评价量规,多角度进行评价,以评促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绳韵STEAM+跳绳项目”普及和拓展的评价

传统体育项目的评价相对单一,只是从数值、时间、难度几个方面去考量,而STEAM教育体系下的评价不同于传统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是跨学科角度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大的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的角度,可分为社会评价、家庭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二是评价的内容,可分为应用能力评价、项目成果评价、思想品德评价等。

跳绳项目普及和拓展评价的关键在于真实有效。对于学生自我评价而言,有效的评价反映出的是学生真实的参与程度,如一个项目从头至尾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其中。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和观察,冷静地分析事件的逻辑串联,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师而言,真实有效的评价能帮助自己因材施教,并帮助学生解惑。社会评价和家庭评价的对象既是对学生也是对学校,他们的评价相对是比较宽泛的,也是教师和学生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所谓旁观者清。这种多维评价、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绳韵STEAM+绳舞乐动”项目化学习案例分析

(一)“绳韵STEAM+绳舞乐动”跨学科项目化设计意图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标准中还特别强调跳绳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跳绳运动简单易学,运动强度可以结合练习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小学生在参与跳绳活动时对矫正身体姿态、促进骨骼生长有很大帮助。同时,跳绳运动对发展身体协调性、下肢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参与跳绳运动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探究式学习、学科间统整为主基调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校结合课程标准及跳绳的锻炼价值,以花样跳绳为牵引,将学习与生活中所学到和接触到的音乐、舞蹈、数学、美学等多元素相融合,展现不一样的跳绳魅力,跨学科的实践,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绳韵STEAM+绳舞乐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目标

1.STEAM学科目标

在掌握跳绳基本动作基础上,发展身体基本素质,结合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使跳绳活动更丰富。

2.STEAM跨学科学习目标

通过多种整合性的学习体验提供多元成长机会,经历同伴交流、创编体验、合作共进的学习过程,利用数学手段记录学习过程和实施中产生的一系列身体变化。

3.STEAM综合素养目标

学生学会收集相关资料并阅读、理解、分析,提高与队友的交流沟通能力,养成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

(三)“绳韵STEAM+绳舞乐动”跨学科课程评价量规(见表1)

表1 “绳韵STEAM+绳舞乐动”跨学科课程评价量规

(四)学程设计(见图1)

图1 “绳韵STEAM+绳舞乐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图谱

(五)“STEAM+跨学科”项目化学程

1.模块一:设计方案

(1)学习任务

一是项目主题的确立;二是学生根据爱好进行自由分组。

(2)教师建议

动作可以自己创编,也可以看网络视频进行学习;负责剪辑音乐的同学首先要学会下载,再用软件进行剪歌和合歌;美术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或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咨询美术老师,排列出多种队形,再把队形画出来;数学组同学负责研究几个八拍换一个动作合适。

(3)“STEAM+”模块评价要点

一是两人共同探索跳绳花样,至少两种,并进行展示;二是两个人用一根短绳进行创意编排,动作和难度不限,至少5种跳法,能根据音乐将编排的动作融入其中,要求元素多种、设计新颖、自主创编、音乐优质、层次分明。

(4)成果展示个案

小晶:“我原来就已经会跳两人一绳的动作,但是没尝试过多种花样的变换,这次我和搭档先创编单个的动作,再将两个比较容易衔接的动作组合在一起,我们创编出了6种方法,并且我们能跟随音乐的律动去控制节奏和速度。”

2.模块二:项目实施

(1)学习任务

一是探索多元素融合;二是根据内容具体实施。

(2)教师建议

动作的难易程度尽量要能保证整体套路的流畅性,太难的动作如果完成效果不好,就会在观赏性上打折扣。可以先敲定音乐,根据音乐里的拍数和节奏进行设计。转场的变换不要过于复杂,武术和街舞的融入要流畅,不能突兀。

(3)“STEAM+”模块评价要点

通过探索交流,融入武术、街舞等元素,并能保证协调流畅;队形转场变换要符合音乐的特点,并保证具有观赏性,尽量减少过程中的失误,合理设计动作的难易程度。

(4)成果展示个案

小琪:“我和其他两个小伙伴都很喜欢音乐和街舞,我们想将街舞动作与跳绳融合在一起,这样会让跳绳展现不一样的美。”

3.模块三:精品合集

(1)学习任务

一是创编组合;二是总结反思。

(2)教师建议

既然是合集就要展示出最好的一面,展出的整体过程中,要保证前边的一个位置是主要展示区,各组把自己最精彩的环节利用轮换转场的时机,轮换到这个主要的中心位置,录像、表演后,大家集体讨论,分析总结不足,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改进。

(3)“STEAM+”模块评价要点

最终的成果展示是否是合作讨论的结果;跨学科的融合是否合理,能否说明整套动作的设计思路;整套动作的运动量是否达到锻炼标准。

(4)成果展示个案

小业:“我们小组将跳绳与音乐、武术动作等多种元素融合,将单人、双人、多人的动作全部编排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了展示。

(六)“STEAM+绳舞乐动”跨学科项目化课程反思

1.学生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平时所学是否能完全应用,是否能合理地编排串联。如小阳的反思:“我可以将查找收集到的视频里的动作经过自己的拆解,重新创编,形成属于我自己的动作。但是我对音乐的节奏掌握还需要提高。”小琪的反思:“我可以通过观看别人展示的动作进行改编,同时套用不同的音乐变换节奏,不足的是动作的熟练程度不好,有的时候衔接有问题。”

2.学习者互评

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有没有清晰地创作和完成任务的思路。如小强:“有的同学在集体练习的时候,态度不端正,总是练自己的动作,导致进度过慢。”

猜你喜欢
跨学科跳绳动作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学跳绳
跳绳
动作描写要具体
NO.10 跳绳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