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计量单位

2021-12-30 01:53董光先
科学咨询 2021年35期
关键词:时辰计量单位重量

高 彰 董光先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重庆 401123)

古诗词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所特有的、浓缩的精品,是彰显中华民族灿烂历史和文化的特殊载体,是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来,中国传统计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计量到现代计量的整个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从古代计量到现代计量所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涵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计量与古诗词结合起来,在古诗词中探寻计量光影,在计量中体现古诗词精髓,是弘扬计量文化很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1]。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古诗词中的“计量”吧[1]!

一、货币单位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

诗中的“朋”,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计量单位。夏商时期,贝壳开始广为人们接受,货贝在社会上取得了货币的地位,由于货贝逐渐增多,人们把十贝串在一起,称为一朋。用“朋”计量货贝,表明社会生产力又向前进了一步。

二、重量单位

由于重量单位各朝各代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对比各种说法,不难发现相似之处较多,比如:重量单位自古以来最常见的为:铢、两、斤、钧、石,统称五权。二十四铢即一两,十六两即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就是一石,可见石是最大的单位。

(一)斤、两

两京春荠论斤卖,江上鲈鱼不直钱。(《买鱼》)

青州七斤衫,尽力提不起。(《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二)石、钧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针对粮食的计量单位最为常见。石(担)、钧、斗、斛都是用来表示重量的(斗、斛同时也是容积单位)。

平生射虎裴将军,马狞如龙弓百钧。《画虎》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观刈麦》)

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对自己不干农活却能有三百石的俸禄,甚是惭愧。1石(重量单位)=79 320克(唐代1斤=661克,120斤就是一石)一年的俸禄有三百石,一年有约23 790千克粮食。

(三)锱、铢

锱和铢均为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四锱一两,六铢一锱”。即锱为四分之一两,铢为二十分之一两。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这一句道出了秦皇室的索取无度,不知节约。锱铢连用,表示比较微小的数量。

为利较锱铢,真成小丈夫。《燕居十六首》

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一)尺、寸、分

均为古代长度计量单位,1尺=10寸,1寸=10分

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赠元稹》)

咫(zhǐ)尺是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手伸展时从手的下端到中指尖端的长度。据《说文解字》记载,中等妇人之手8寸为咫。

此意形容距离较近。

遥岑数寸斜日,杨柳一江晚烟。《偶题》

四月梅黄雨易成,夜来犹是十分晴。《雨中》

(二)丈

丈为长度单位,即十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亭亭五丈馀,高意犹未已。《云居寺孤桐》

(三)丝、毫、厘、微

“毫”“厘”“微”是我国古代量值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孙子算经》载,“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到了宋代则把“秒”改成了“丝”。

老荷宽恩许退耕,丝毫无报亦何情。《书感》

进德功夫有浅深,一毫间断即差参。《进德》

(四)寻、常

“寻”和“常”是古代两个长度单位。古书载有“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倍寻谓之常”。寻为两臂伸展后双手指间的长度,故“八尺为寻”。即一寻为八尺;一常为十六尺。后来用“寻常”表示平常、普通的意思。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千寻”,形容其长。

(五)仞

仞为古长度单位。《孔安国曰》中记载说“八尺曰仞”。到了汉代又成了七尺为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这家喻户晓的诗句中的“仞”其实是计量单位。一仞就相当于七八尺之长,也就是说一仞大约为160厘米至180厘米之间,差不多一个成年人身高。

堂前九折溪,堂后百仞屏。(《仁智堂》)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幸蜀回至剑门》)

(六)里

里为长度单位,多表示路程的距离,古代以三百步为一里,约三四百米。

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

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

(七)步

步为古长度单位名称。历代不一,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

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环遶无十步,捷行财半之。《小径》

(八)亩、顷

均是古代面积计量的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

种竹才一亩,便有千亩势。《赋西轩竹》

万顷江田一鹭飞《利州南渡》

四、时间单位

(一)更、漏、刻

均是时间单位名称,古代一夜分五更,而刻漏是古代时间计量的重要装置之一。一刻约等于十五分钟。

由于古代报更使用击鼓方式,故又以鼓指代更。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和贾舍人早朝》)

其中的“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

中国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壶内装有漏箭。箭上有一百个刻度,用来计量一昼夜的十二时辰。

漏箭移,稍觉轻寒(《戚氏》)

漏断人初静(《卜算子》)

漏断: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十二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其中子时(23:00~01:00),即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其他时辰也有相应的名称。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篇》)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二)年、载

年为时间单位名称,即365天;载即年,如一年半载。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五、其他计量单位

(一)围

古代计量圆周的单位。古以双手合抱为一围。《古今韵会举要》:围,一围五寸,又云:一围三寸,又一抱曰之围。

上枝拂青云,中心数十围《艳歌行》

梨大围三寸,鲈肥叠四腮。(《舟中作》)

(二)一瞬、弹指、刹那、须臾、一念之间

都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其实是佛教里面表示时间的量词,一弹指是7.2秒,一瞬是0.46秒,一刹那是0.018秒,所以最短的是一刹那[2]。

别君须臾间,历日两度新。(《寄旧山隐者》)

如此看来,古人渊博的学识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上,连小小的计量单位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大都是为了使用方便简化而来的,那也算是取古人的精华了。

猜你喜欢
时辰计量单位重量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孔门十二时辰
疯狂的计量单位
长安十二时辰
重量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热扎依:人生犹如『十二时辰』
点兵
创新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