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对策研究

2021-12-30 17:51李妙然常校茹武翠芳谢秀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河北省金融机构文化遗产

李妙然,常校茹,武翠芳,谢秀丽

(1.河北经贸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3.河北经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经济实用价值。但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融支持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遭遇了不少困境。其中,河北省在金融支持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遇到的难题更为突出。从对河北省非遗项目金融支持的现状来看,资金缺乏和如何获取资金成了主要问题。对河北省非遗项目提出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对策,将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并且能促进产业扶贫和模式创新,从而为河北省进行非遗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1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燕赵大地。不仅拥有山海关等多项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还拥有种类丰富、形态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至今河北省共有14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量位列全国第四;并建立了磁州窑、衡水内画、曲阳石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和社会多方公益捐赠。目前,对河北省非遗保护的资金支持大都来自政府,其他渠道的资金支持较少。针对用于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条例和管理办法。2018年省财政厅和文化厅出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说明了非遗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分配以及资金管理等事宜。2018年河北省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为1 268万,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2019年河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提前下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资金521.8万。2020年河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其中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配资金为579.6万,省直部门非遗保护资金190万。

近年来,河北省先后进行了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全面调查、培训、救助和维护等工作。但是,河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是资金的短缺问题。①在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资金不足。国家每年下拨到各地方关于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资金有限,传承人演出经费有限,保护传承经费不足。②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资金不足。河北省非遗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金融机构和科技研发企业的支持,缺乏长久充足的资金支持。③在非遗市场化运作方面资金不足。河北省非遗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传统的运作模式因缺乏资金难以维持。

2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金融支持现状

河北省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的金融支持较少,对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不够重视,总是容易忽略效益较低的非遗项目。①金融机构只投资能带来良好收益的非遗企业,而对于小型个人手工作坊或者是刚起步的非遗企业的投资很微薄。商业银行主要是针对产业化程度高、产业规模较大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例如,曲阳石雕、磁州窑、赞皇土布等。②金融机构很少主动提出对非遗项目进行低息贷款、优惠融资等支持。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在“非遗+扶贫+金融”模式的推动下,才对非遗企业有一定程度的贷款融资支持。

对河北省非遗保护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中各地农村信用社极具有代表性,尤其是“文旅消费助力乡村振兴+非遗项目精准扶贫”的大趋势促使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2016年张家口蔚县农村信用社出资5万元为上苏庄村修出一条水泥路,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率,为该村的非遗传播开辟了道路。近些年,蔚县联社持续通过信贷优惠、资金资助、布设EPOS机等方式全力帮扶上苏庄村发展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宣传当地非遗项目“拜灯山”,为蔚县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提供金融支持。除此之外,蔚县联社还将金融服务提供给旅游文化小镇。暖泉古镇在该联社的帮助下,依据地方特色,另辟网点标准进行建设,优化网点服务环境,提升网点服务理念。周到的金融服务为非遗小镇之旅增添色彩,使特色文化小镇成为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多在农村地区,政府应鼓励放大各地农村信用社对非遗的支持作用。此外,金融机构缺乏对公益与非遗产业投资关系的认知,没有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建立相关的基金会。在公益金融扶持非遗文化方面,河北省各金融机构仍存在认知短板。目前,河北省非遗项目产业发展与金融扶持模式尚未建立稳定联系,河北省非遗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传统的运作模式因缺乏资金难以维持。以金融支持为媒介和工具,对非遗产业发展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及可持续性模式转型是重要举措。

3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金融支持困境

河北省虽拥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金融支持力度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河北省金融机构在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缺乏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难以做到与政府政策精准对接,欠缺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等困境。

3.1 金融机构缺乏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

金融机构缺乏对非遗保护的支持意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①从非遗项目自身特点出发。河北省非遗项目多分布于农村地区,有许多还分布在贫困地区。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落后、传承人文化水平低等条件限制,非遗项目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成企业的非遗项目较少,大多是个体小户经营,融资风险较大。非遗项目的销量受产品质量难以把控、审美风格不适应时代发展、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等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②各金融机构对非遗项目经济价值的评估不足,对非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不看好。对非遗项目开发以及非遗传承人权益保护意识也较欠缺,非遗文化产业很难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动扶持,金融机构对非遗项目资金优惠力度也较弱。银行对非遗的盈利模式和产业特点不了解,对于如何规避非遗项目投资的风险经验较欠缺。所以,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非遗企业的贷款融资以理性回避方式处理。

3.2 金融机构和政府难以做到政策精准对接

政府针对非遗项目保护向金融机构专门出台相关的金融政策较少,从省级层面对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的有效政策远远不足,政府也较少将非遗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当地的地区发展规划中去。而金融机构也较少注重精准对接非遗保护的金融对策,这使得当地的非遗项目由于利益导向型的投资理念很难得到相关金融机构的优惠支持。没有形成针对河北省非遗项目的专项投资机制,也没有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导致河北省非遗项目很难接受优异的金融支持政策。

3.3 金融机构欠缺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途径主要为政府提供专项保护资金,且数额有限,河北省相关金融机构欠缺对非遗项目保护和发展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①河北省各金融机构缺乏对非遗文化产业能有效带动经济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因此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项投资机制构建较少,没有投资研发规避非遗项目产业风险的金融产品,也没有完整的一套非遗基金运行模式。②缺乏针对非遗企业或非遗旅游搭建专门的金融服务平台。非遗产业化的过程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开通绿色融资贷款通道,但目前河北省内金融机构对于非遗产业的金融服务平台重视程度不高。③缺乏对非遗企业融资的优惠力度,较少推出非遗信贷和非遗理财产品,对非遗传承人的金融保障意识也较缺乏。

4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金融支持对策

为了能够充分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河北文化名片,河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诸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增强金融机构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精准对接非遗保护的金融政策和实施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来维护、尊重和弘扬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1 增强金融机构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精准扶贫有重要推动作用,所以要增强金融机构对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意识。①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和保护的重要作用,积极履行在非遗保护和非遗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全省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非遗扶贫中的关键作用。②金融机构应公平分配金融资源,不应过多偏袒眼前收益好的非文化产业而忽视非遗产业的金融支持。应针对非遗产业风险,建立非遗项目保障机制,熟悉非遗产业运营模式和盈利特点,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③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人们对非遗文化产品认知度的提高,金融机构应认可该领域产业的发展前景,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非遗项目的发展潜力,相信非遗产业发展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4.2 金融机构精准对接非遗保护的金融政策

政府应针对当地相关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政策来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非遗投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精准对接国家出台的非遗金融支持政策。①省级政府应带头通过贷款补贴、资金发放、专款专用等方式,鼓励各地区非遗产业基地的建设以及非遗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努力培养非遗项目的“自我造血”能力,前期需要通过股权投资、金融机构扶持等方式使之稳定成长。同时,建立银证金融合作战略机制,鼓励农信机构与政府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非遗产业发展、非遗旅游开发、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等提供金融服务。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河北省非遗项目构建专项投资机制,投资高价值的非遗项目。同时,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基金运营模式,参考国外对非遗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设立河北省专业金融机构对非遗保护专项基金进行投资运营。鼓励投资者参与投资,并进行股权分红,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帮助非遗产业实现良性市场化运作。③河北省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应鼓励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并降低对金融机构投资非遗项目的监管指标,促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非遗企业提供低手续费、低利率、低标准的金融支持。

4.3 金融机构实施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

金融机构作为非遗项目金融支持的主要参与者与实际推动者,其采取的金融支持措施代表着河北省非遗金融的发展水平。所以,金融机构更应重视对非遗企业的优惠力度、非遗金融产品的推出和非遗传承人的金融保障,实施配套的金融支持措施。①河北省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在现有方针政策范围内,为非遗企业融资加大优惠力度,拓宽非遗企业融资渠道。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应针对运用于河北省非遗项目的金融资金给予降低利率和减免其他费用的优惠。如,降低非遗企业融资难度,采取一定的降息、贴补相关费用等措施,从而减轻非遗项目投资人的资金周转负担。②促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河北省非遗企业推出贷款项目和非遗理财产品,运用品牌效应在银行进行低利率信贷。相关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形象担保,来增加贷款信任额度。开通非遗专项贷款通道,提高非遗项目贷款审批效率。另外,在对河北省非遗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整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还应吸引社会投入,为该地区非遗项目的资金流入、资金管理、产业开发、基金分配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③鼓励金融机构为非遗企业员工尤其是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提供优惠或免费保险。结合河北省农村非遗发展现状,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相关金融机构应响应国家战略,为当地非遗企业致力于脱贫攻坚做出金融支持。为非遗传承人提供金融保障,就是在为非遗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河北省金融机构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与文化遗产相遇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Tough Nut to Crack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