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1-12-30 17:51渠孟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辅导心理健康

渠孟璟

(河南大学 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新媒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乐于走进新媒体,长期沉醉于虚假的网络世界,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是非观念,滋生了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工作和责任,而是需要全面渗透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中心的高校图书馆,理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阅读推广、学科服务的各个环节,通过拓宽阅读服务渠道,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有机渗透,不断提升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及合格人才的培养。

1 加强高校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1.1 完善自身修养,提高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帮助大学生解决不良心理问题,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需先从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抓起。高校图书馆员应在国家教育政策及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通过自修、研修、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应当具有正确的育人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较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客观理性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以便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1.2 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员业务素质

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还必须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采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图书馆定期组织相关馆员教师,积极开展新媒体的运用技术、心理健康辅导阅读书目的推荐指导、实现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应用技术等多项专题业务培训。与此同时,图书馆员还需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为提高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与智能保障。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2.1 发挥新媒体优势,打造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极具实时性和共享性,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新媒体环境状况,在顺应新时代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下,变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借助新媒体优势着力开拓切实可行的、健康生动的且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优势,通过微博、微信、QQ、影像作品等新媒体渠道,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大学生最新心理变化和心理动态,以便时刻保持互动交流。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采用线上交流互动有效避免了师生面对面的尴尬与紧张,学生可以更加放松自然地进入互动模式,敞开心扉、倾诉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不满,让负面情绪得以完全释放。图书馆员则可根据掌握的大学生心理现状,第一时间为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推送相关阅读书目、线上心理危机干预、推荐影音作品、开办线上“心声”交流会、心理专家咨询“一对一”等多种心理辅导和阅读服务,以新媒体为载体为大学生搭建起一个虚实结合的心理健康互助通道。

2.2 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化图书馆心理健康辅导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参与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其成员的流通性、互动性不断增强,为此,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新媒体发展为契机,把现代化网络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服务完美结合[2],采用“高校”“学院”“图书馆”三级协同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利用新媒体、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快速传播,扩大受众面,确立三级协同管理的责任意识,树立全员育人观,以“早发现、早干预、早介入、早教育”为心理辅导服务理念;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新时代青年为心理教育服务目标。高校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以心理辅导与人文关怀为服务宗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从而保障心理辅导的有效开展运行。

2.3 因人而异,采取“公共辅导+个体疏导”相结合模式

当前,高校图书馆网站、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教育和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图书馆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3]。可以在这些公共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关注当下大学生心理需求,帮助其进行必要的自我心理建设。内容包括释放压力舒缓学生情绪的优秀书刊、心理专家讲堂、优秀影音作品、案例分析等,定期为高校学生推送,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应把馆藏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数字化,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4],方便大学生读者检索、查询和阅读,为大学生获取文献搭建更好的资源平台,在由图书馆优秀文化资源所构建的健康心理环境的熏陶下,促使大学生的人格与修养得以提升,品格与信念得以重塑。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他们家庭背景不同、城乡不同、贫富不同、期待不同,再加之学生本身的个性特质、气质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则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其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建立个性化心理帮扶机制[5]。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感情受挫问题、自卑心理、学习压力问题、价值取向问题、就业压力等引发的负面心理现象进行合理、优化的个性化疏导。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帮扶,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媒体素养,缔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领大学生的积极思想行为。

3 结束语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6],在现阶段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管理工作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挑战。高校图书馆理应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打造高校图书馆育人服务新模式,力求通过加强新媒体资源建设,逐步构建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进高校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