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析

2021-12-30 17:51姚桂湘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馆员肺炎学科

姚桂湘

(吉首大学 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像是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间,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抗疫成了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要遵守的要务,成了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无法置身事外的职责与使命,图书馆人也不例外。在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后,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在实体馆无法开放的情况下,主动配合学校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授课的教学要求,与教务处、各院系等教学管理部门、任课老师及校外服务机构(如数据库商、系统商、出版社等图书资源和产品的供应者)紧密联系,积极贯彻落实、密切关注并及时满足师生教学需求,涌现出许多独特创新思想,甚至为特殊时期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发挥了图书馆梦寐以求的线上特别保障作用。目前,全国“战役”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复学复课即将全面开展,图书馆工作也将走上正轨,恢复它原有的活力。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深入思考以后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抓住机会快速发展,在资源保障、技术应用,特别是学科服务能力方面有一个快速的提升,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国内学科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很多行业固有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对图书馆行业来讲也是一样,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都在推行融入一线、嵌入过程,让在线化、数字化的工作学习方式成为常态,然而,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开展的都不太顺利,有点步履维艰,国内开展学科服务从引进到实现差不多20年,但真正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的不多。多数高校图书馆虽然开展了学科服务,甚至进行了嵌入式学科服务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学科服务持续进行、学科服务方式多样、学科资源建设比较丰富、学科服务内容个性化知识化等,但是,因学科服务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

有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普及率不高,受经费、仪器、场地的限制,一些服务平台无法进行有效的构建,导致学科服务平台单一,满足不了科研人员对最前沿、最新的信息资源的渴求,加上学科馆员素质的差异性,使学科服务只流于表面形式,导致学科服务普及率不高。

高校图书馆受制于没有进人的自主权,专业学科馆员缺乏,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学科馆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而学科馆员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介入专业学科层面有难度,对科研人员的帮助不明显,导致很难得到用户的接受和认可。因此高校的学科服务一度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2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

2.1 利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实现学科服务“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

近年来,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的推动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在线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突破的神器。而开年就暴发的让人们措手不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因疫情防控长时间居家上课学习让我们的学科服务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例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利用QQ和微信两个社交平台分别建立多个学科服务群。学科馆员嵌入群中,利用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线上”“线下”充分结合,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文献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了实体条件下难以实现的嵌入式服务。在与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并及时满足师生教学需求,在技术保障、服务保障、资源保障上下功夫,细心、贴心、耐心地面向师生做好线上教学保障服务工作。依托高校图书馆已有的数字资源为服务平台,利用网络新媒体手段,如慕课、微视频、大数据等,将数据素养、信息意识、检索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服务技能主动面向一线融入科研,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深层次、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极大地推进了学科服务深度,真正实现了嵌入教学第一线,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达到辅助教学科研、助力学科建设、提供决策支撑等目标。极大地激发了老师和学生教与学对图书馆的依赖,使学科服务真正走进教学和科研融入一线,使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科服务必将走出尴尬局面,走向它的辉煌。

2.2 借助外力,参加图书馆联盟,加入学科服务联盟队伍,克服地域限制,提升学科服务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预算逐年减少,而软硬件维护成本和获取软件许可成本却居高不下的状况,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一些高校图书馆尝试结成区域联盟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3],组建了各种形式的跨地域的图书馆联盟,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高校联盟已取得一定成效,如2018年6月在上海成立的已有22所高校图书馆参加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等。这些联盟的存在,犹如久旱逢甘霖,可以大大降低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成本,为图书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依靠单个图书馆无法解决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的状况;有效地克服了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障碍;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打破了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服务壁垒,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科研人员的信息服务需求,有效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

在高校图书馆联盟内,一流重点高校图书馆大多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可依据学科服务内容设立拥有从事学科服务的、拥有优势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和熟悉新兴学科的专业人才的牵头馆,在联盟内可以实现牵头馆的以强示范、以强带弱,参加馆集中培养分散传播,逐步打造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团队,实现学科服务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2]解决由于专业学科馆员缺乏,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学科馆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改变目前学科服务参差不齐,团队建设较弱的现状。经由牵头馆的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的情报分析能力,学科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馆的学科服务,提升学科服务水平,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的飞跃。

3 结束语

图书馆的五定律之一:“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特殊时刻下,作为高校图书馆中的一员,我们要苦练内功、学会借助外力,努力改变现状,开展适合本校的学科服务,积极探索、不断在学科服务能力方面取得进步,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所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准确信息、弥合信息鸿沟、供给阅读资源、实现精神慰藉等方面,依托开放、自主的全新智慧和云服务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构建面向全场景、全终端服务的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实现学科服务从外到内嵌入教学一线、科研一线、学习一线中终将不是梦,他们众志成城齐聚力,奋斗不息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馆员肺炎学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学科新书导览】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