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1-12-30 01:17李桂苹
甘肃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李桂苹

【摘要】信息技术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对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文章结合信息技术在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显著作用,提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5—0097—03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目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生动,化生动为灵活,化灵活为技能,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又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然而,在课堂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理解有偏差、情境设置落后等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谈几点经验。

一、借力“微研究”,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主要由教师引导,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小学生知识储备量少,而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开展“微研究”,以微小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探究,让“质疑”“设疑”“思疑”“解疑”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的“我要学”。

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质疑,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以及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等知识,对小学生而言,要真正理解它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組为单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这一“微研究”。课后,学生有的收集文字资料,有的收集图片资料,有的收集视频资料。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将这些资料汇总、整理,并开展“微研究”。这一过程就是“思疑”。通过研究,他们发现钱塘江大潮形成的三方面原因。这样,学生便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研究”实现了“解疑”。在充满挑战的“微研究”中,学生以“疑”引“思”,以“思”促“学”,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真正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

二、开展“微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能力培养与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储备知识,还要提升能力和文化素养。以识字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汉字,更要了解汉字的音美、形美、义美,了解汉字里所蕴含的文化,让学生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识字教育“守正、启智、立美、育人”的目的。

小小的汉字能传递出很多信息,通过单纯的识字教学,很难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其内在美,让学生爱上汉字,爱学汉字。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笔者在去年春节来临之前组织学生寻找“最有年味的汉字”,学生找到了“春”“拜”“鲜”“年”“味”“钱”“炮”“饺”“岁”“福”“康”“祥”“祝”等与春节有关的汉字,然后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理解,将自己找到的最有年味的汉字进行解说,实现资源共享。如“拜”字,甲骨文中的“拜”,左边是一个“手”的形状,右边是一个“页”字,“页”本来的意思是指人的头部,合起来的意思是将手举过头部上方,再向前叩拜。而小篆中的“拜”,左右两边都变成了“手”的形状,表示拱手向前拜。这和今天的汉字“拜”很相似,双腿跪地,双手放在地上,这就是叩拜。又如“康”字,古体字下面是个“米”字,表示肚子吃得饱饱的,中间像左右各有两只手,上面是一头牛的样子,在古代“康”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吃饱肚子,力气大得能举起一头牛。

通过寻找最有趣的汉字、最有年味的汉字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兴趣,还使学生了解了汉字本来的意思以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实现了“立德树人”目标,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

三、借力“微展示”,强化语文能力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应该具有开放性,“微展示”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学生的实战训练场,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通过“微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调查类作业、操作类作业、实验类作业、应用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等,分享“微研究”成果,分享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学习的收获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1.“随堂拍”——课堂教学“微瞬间”

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瞬间,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把平时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拍下来,如学生的精彩发言、优秀作业、游戏场景、独特见解等,之后将它们展示在教室大屏上。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关注,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把这些“微瞬间”分享到家长群,方便家长通过网络及时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满足家长迫切希望了解孩子课堂状态的愿望,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2.“随堂改”——圈补删改“微习作”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评改学生习作,可以使习作课由“低效”变“高效”。学生怕写作文,而教师费时费力地批阅,学生却毫无兴趣。利用“班班通习作平台”,开展习作讲评“微展示”,可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投影到“班班通习作平台上”,让全班学生阅读赏析,取他人之长,补个人之短。将有典型错误的作文也投影到“班班通习作平台”上,所有学生针对该篇习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圈、改、删、补。这样,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会对这篇文章的评改一目了然,可以杜绝自己的习作出现这样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既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作品唯一读者的局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3]。

3.“随堂播”——开放课堂“微实录”

家长开放日活动一学期只有一两次,远远无法满足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状况的愿望。“家校新时空——随堂播”既满足了家长想看到孩子在校实况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随堂拍摄“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歌朗诵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故事会、“穿行在汉字中”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去读、去想、去说、去演、去悟,将学习的过程变得容易、有趣,既拓展了教学资源,又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丰富,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随堂测”——课堂检测“微作答”

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家校新时空”平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知识点练习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的编写、发布;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根据作业系统,结合平台上的图书馆,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查阅、整理,然后随时提交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练习作业、课后巩固作业,最后系统自动针对作答情况给出评判。教师根据系统评判情况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针对性讲解,当然也可以展示学生的作答情况。

5.“随堂评”——课后作业“微协作”

为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无论是课前预习作业,还是课中练习作业,抑或是课后巩固作业,学生都可以利用“家校新时空”作业系统相互评改。这样学生既能从优秀作业中受到启发,还能从较差的作业中得到经验,又促使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当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家校新时空”平台回答学生的提问,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或者开展主题沙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家、校、社”教育共同體,使信息技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促使教育教学遍地开花[4]。

学无止境,教有良方。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形成“家、校、社”教育共同体,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能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13-14.

[2]罗玉梅.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2(14):32-34.

[3]陈云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111-115+128.

[4]徐云.小学语文情境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41-44.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优化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