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2021-12-31 09:28杨佳江倪国良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杨佳江,倪国良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同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化、表面化、理论与现实脱节等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思政课教师自信不足,思政课教学亲和力、针对性不够,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等等。”从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展的政治需求。以创新思维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对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的最好回应,也是突破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的最佳途径。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创新思维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哲学原理

思政课教学是基于人的思想意识的范畴,是一个意识作用于另外一个意识的思想建构。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想意识,能够通过自觉的感官认知,对物质世界的现象进行思维分析和思维加工,实现自我感知。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自我的认知选择,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认知活动中,进行筛选,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自我理解。这个过程中,除了客观世界中对现象的认知以外,还有对他人的思想意识的认知。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也会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与他人关于世界认知进行思想交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过程中,意识与意识、思想和思想、观念和观念等,就会产生相互之间的作用。在思政课教学的范畴里,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学生对社会上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众多人的思想意识的认知,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形成的思想意识等,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复杂情形。学生对自我意识之外的他人的多重思想意识,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思政课教师必须客观面对和认知学生复杂的思想意识状态,以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意识,作用于学生。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个体差异也存在着多样性,这个客观事实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作用,也会产生参差不齐的效用。人与人之间,由于出生背景、成长经历、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认识水平。思政课教师也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综合体,在面对同样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同样的思政课教学活动,面对同样的学生群体时,认识水平的差异性就会导致不同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这其中也包括特殊情形下的个人情绪和个人偏好的思想活动,这些思想意识则会带有浓厚的自然人的个人感情色彩。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意识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过程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差异性,直接导致学生思想意识的被影响、被作用、被替换或者被改造的作用力产生效用。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生被影响的思想意识的差异性的发生,也决定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一个思想意识对另一个思想意识作用下不同的程度。

思政课教学范畴中,教师队伍的复杂性和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又衍生出了统一思想意识的输入和输出,影响和被影响的叠加的复杂过程。思政课教师的角色首先是自然人,他们在接受、学习和输入统一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过程中,肯定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肯定会产生不同认识水平基础上的、带有个人认知色彩的统一性认识。即不同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理解和认识存在着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输出带有个人理解色彩的统一性思想意识,出现了统一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形式。而复杂的学生群体存在纷繁复杂的个体差异性,在面对同一个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输出情况下,也会出现对教师语言风格、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的个人偏好,基于自然人的感性认识基础,对于思政课教师输出的统一性思想意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接纳。于是,复杂的教师群体,复杂的学生群体,复杂的带有自然人色彩的感性认知活动,在统一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导致了叠加的复杂效用,即学生思想意识被作用的程度呈现出了复杂的形式。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教师队伍以及学生群体的复杂性,给创新思维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自然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实现自然人思想意识中的预想结果。思政课教学内容虽然是理性认识的综合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教材里。但是,已经没有自然人面对面沟通交流情形下的活跃性。教师群体面对的教材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固定的,不变的。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自我意识思想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用科学的、灵活的、实事求是的、丰富多样的思维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个人理解、分析和认知基础上的教材内容,把固定的思想意识转变为可以灵活变化的思想意识。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深入学习并掌握教材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输出,以千变万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多样的教师个体,以多样的风格和方式输出同样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过程中,也会面临多样的和变化着的学生群体。思想意识的主动输出和被动输入的过程中,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的活跃性,也会给创新思维创造无限的创新可能性。思政课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意识影响多样性思想意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会刺激和激发教师产生更多的思维创新,作用于学生群体,使学生学习、接受和认同思政课教学内容。

可见,思政课教材内容是统一的,固定的。只要思政课教师牢牢把握住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精神实质,把握住原则,站稳立场,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可以在固定的客观对象(教材内容)面前,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理解,自我认知,形成个人的思想意识。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把固定的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输入和输出,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同时,在和充满复杂的个体差异性的学生群体互动交流过程中,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过程中,激发灵感,让创新思维在思想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思政课是关于改造人的思想的学科,是思想与思想相互作用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本质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客观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功能。为此,应从思想引领、舆论导向、法治素养、质量评价四个维度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构建,打造适应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思想与思想相互作用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通过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作用的。实践活动是在人的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影响下,通过人的行为,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一个过程。思政课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改造学生思想意识的一个过程,以思政课教学内容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成若干环节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整个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第一,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学内容以抽象的理论形式在国家统编教材中呈现出来,教学准备过程就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加工,把抽象的理论以教案、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形式进行分解,变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个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的思维再加工,将抽象的内容改造成具体的表现形式的过程。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改造的对象是教材内容,改造的目标是形成教学过程需要的内容和构想,体现的形式有文字、图片、案例、数据和方法理论的设计等。核心的内容是提前构想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思维中进行一场抽象的具体化教学实践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准备工作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过程,是一个思维创作的过程。在思维逻辑的演绎中,逐步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真实演练。结合具体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充分准备所有的教学资料和资源,设计规划一堂完整的思政课。思政课实现了由实践活动到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知过程,蕴涵着深刻的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演绎和思维推敲的哲理。这其中的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准备,教学活动的抽象演绎等,迫切需要打开思路,拓展思维。

第二,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包含着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学实践主体相对于教学活动准备环节的实践主体,虽然是同一主体,但实践活动的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改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承载着最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投入真正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进行改造。在提前准备和规划好的思维中,指导教师实施教学行为,开展教学活动。这其中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难点,就是现实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准备环节中预想的情况存在着差异。同时,教学实际情况也会随着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学生情绪的状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变化情况而发生变化,成为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传授教材知识和思想改造的主要任务,在价值性和知识性相互统一的情况下,会出现多次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认知过程,也会多次出现否定之否定的情况。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一边组织进行课堂教学,一边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调整,教学认知也随之发生变化。贯穿其中的关键内容是思维方式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进程中的演绎和调整变化。所以,这个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思维创新的灵感,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也为以后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温床。

第三,完成教学活动以后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课下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是对自我教学实践的肯定和否定的过程,也是从再认识到再实践的过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已经完成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为依据,通过自我回顾和反思,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反映,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完成的所有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实现二次认识的飞跃和发展,实现否定之否定的上升过程。这个过程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思维创新助力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教学实践是基本,也是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所有的教学实践过程都离不开思维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过程的动态变化和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难点的突破,也助推了思维创新。经历了思维加工,教学活动的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思维演绎为提纲,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学认知和新的思维方式,经过理性思维的分析判断,进一步创新思维,指导未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改革。

二、把握认识规律:创新思维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事物的发展变化,导致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的不断出现,使得原有的方法和理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能实现应有的良好结果和良好效用。这就促使思维创新成为了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促进新事物再次发展的动力。思政课教学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我国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里,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思政课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21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思维创新的迅猛期。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生产领域里,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智能化机器设备和机器人逐渐代替了人力,传统工业正在被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业代替。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便捷的移动终端和高速运转的数据处理设备,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吃穿住行用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能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和互联网解决。网上购物、订餐、订酒店、订机票和办理各种行政审批申请等,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手机。如果绑定的银行卡里有足额的存款,一部手机加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走遍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国际国内的各种时政要闻,都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出现在手机里。当然,海量的热点新闻、信息评论和消息传递,使得各种社会思潮也通过互联网途径,夹杂在庞大的信息流中,出现在所有人的手机里。这使得人们离不开手机,也被手机里的各种内容和信息影响。

青年大学生沉迷于手机是一件值得让人警惕的事情。他们缺乏科学的和理性的辨别能力,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容易迷失方向,容易偏离人生发展的正确航向。所以,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讲,既要借鉴全行业领域里的精神和方法,也要在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思维,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

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发展变化促使思政课主动改革,思政课教学实践和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困难、迎接新挑战的经验过程是改革的基础。只有创新思维,才能逐步代替传统的旧思想和旧方法,推陈出新,使思政课教学改革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特定的历史时期,以特定时期的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为主要依据,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有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发生变化以后,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十年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初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电脑的使用和普及,让很多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方面成瘾。虚拟世界的事物对青少年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给传统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于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

针对网络世界的信息传递和虚拟世界新颖的事物,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投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2010年开始,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在现如今“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原来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了。互联网+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思维进入了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由此可见,思维创新在引领和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思维创新突出了人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激发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师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缺少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活动就缺少了行为主体,就会失去思政课存在的意义。作为人的类群体范畴中的一个特殊角色,思政课教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在现实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方法能否有效实施教学行为,能否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程度,思政课教师有着深刻的体会。教学进程是否顺利,学生反映是否强烈等,这些体会就成了思政课教师最直接的感受。人的认识规律说明,这种来源于具体实践活动的直观感受,经过思政课教师的思维加工,就会为下一次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改善和改进的方法。这种经历和感受就会促使思政课教师认识到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会认识到,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获得内心世界的舒畅。特别是收到来自学生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回应,收到学生真诚的敬意和感激时,思政课教师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感。这种实践的经验和实践过程中的认知,会促使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思维创新,开拓更加有效、更加理想的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实质上是传播知识和实现价值引领的过程,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实现了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落脚点是学生的主观世界和认识发生了变化,扩展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受到了影响,朝着更加科学和更加合理的方向靠拢,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维创新则是基于学生情况的方法论创新,是更好为学生进行教学服务的价值引领。不同时期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80后”青少年生活的时代和“90后”生活的时代存在着巨大差异,“90后”和“00后”的价值观也有不同。思维创新的源泉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实施,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就会遇到不同的教学困难和教学问题。要不断刺激和激发教师进行思维创新,以适应不同情况的课堂情况,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和到课率”。即思政课教师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思维创新的指导下,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相反,没有思维创新,就不会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情况,也不能适应不同情况学生的需要,更不能真正实现改造学生客观世界的目标和任务。

思维创新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适应新问题和新挑战的需要,还是激发思政课教师热情投入教学事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的需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维创新也是探究思政课教学规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新发展、把握认识规律的重要体现。

三、认识指导实践:创新思维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实践路径

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适应新事物发展的需要,更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如上述分析,创新思维体现了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在把握认识规律和实施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离不开创新思维。

(一)实践教学改革

将抽象的理论进行思维加工,把逻辑严谨的学理性内容,政治色彩较为浓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既定的,教学目标也是既定的。实现形式的创新,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国内外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方法论的组合,分解和再组合的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在原有事物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或者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不同于原有事物的再创造,都是运用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而创新思维的运用过程,首先是对抽象理论进行思维加工,实现多元化的形象化教学。

“在思政课教学中将理论小课堂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师是关键。要着力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丰富其社会阅历,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实践教学是抓手,应该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为支撑构建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学校与社会联动是保障,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从而形成开门建好思政课、协同上好思政课的大格局。”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教材中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解决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掌握这一节内容的问题时,需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研判。然后,设计去“红色革命博物馆”的规划,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和感受教材内容当中的理论知识。以此类推,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中,可以广泛使用创新思维,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

近十年以来,“互联网+”教育模式已逐渐成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学内容除了严谨的哲学原理,严肃的政治理论,宏大的历史叙事,日新月异的时事政治,条理化的思想道德论述和法律法规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互联网信息技术原理的知识。但是,思政课改革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解决新生事物催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现在全社会都在参与的主流,跟进则发展,不跟进则落后。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催生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容许传统的思维模式存在了,周围人都在用智能手机和各式各样的手机APP(Application),思政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生环境的发展,就不会走进青年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将思政课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次进行思维转化,用创新思维,把既定的教学内容,以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科学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X”形势下的一切资源,采用灵活多变的模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翻转课堂”的大规模使用,教师先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等全部上传到手机APP(各种关于在线课程教学的手机应用软件)里,让学生在线预习和学习教材内容,并记录相关问题的疑问。在真正的现实课堂中,教师主要以解决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为主。互联网技术让思政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释放,在广泛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积极性。

(三)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教学具有非常严格的界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因“术业有专攻”的思想,无形中设置了各课程之间的藩篱。所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都归思政课教师负责,这种观点已成为很多任课教师的惯性思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讲好专业课,传授好专业知识,就已经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实现了高校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则忽略了政治责任和使命,忽略了国家“主人翁”意识,缺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感。党的群众路线内容中,明确指出,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一切从群众来,再到群众中去。

任何专业的任何教师都应该肩负起政治责任,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所有教师都应该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共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表明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手段性和铸魂育人的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让手段为目的服务,围绕目的采取合适手段,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党整体性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经验。”因此,创新思维就是打破了传统教育思想的藩篱,开辟了思政课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空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

(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党和国家重视思政课,就会出台一系列政策,贯彻落实政策,就必须要抓思政课教学质量,否则就会违背“重视”的本意。

思政课教师围绕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摸索和思考提升质量的方法。这就需要创新思维从中发力,形成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据特定的内外部条件形成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原有的时空发生了变化,内外部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脱离实际情况,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只能起到消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创新思维既不是彻底地抛弃原有方法,也不是机械地沿用,而是基于原有的方法再组合,再变化和再创新。例如,原有教学方法中的课堂讨论,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个体发言讨论,到今天的多媒体弹幕式讨论,评论区匿名讨论,以及手机应用软件中设计的其他讨论方式。同样,创新思维对于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例如,从原来的思政课小论文考核,纸质闭卷考试,主题演讲,到今天的社会调查报告,带有照片和视频的课件讲解,在线电子文档,以及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考核等。这表明,创新思维不是僵化地沿用,更不是无端地臆想。而是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依据新的内外部条件,结合新形势下的国际国内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如果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的改革,涉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队伍的建设等,那么,教学理念的变革则更为重要。教学理念怎样,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方法和环节的改进,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注重创新思维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念,是基于人的认识规律基础上提出的论题,是对于进一步把握认识规律,揭示和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的重要体现,对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思维创新,形成了逻辑思维严谨的指导理论,就能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