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四五”,南京旅游演艺业应该走创新型讲南京故事之路

2021-12-31 11:28王晓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演艺十四五文旅

王晓华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政策法规处,江苏 南京 210019)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南京,面向“十四五”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能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注意重点探索旅游演艺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旅游演艺是常驻于旅游景区或目的地,以游客为主要观众,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特色文化背景或民俗风情的主题商业演艺活动。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成功经验来看,以实景演出为代表的旅游演艺模式,最受游客的欢迎,是推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旅游演艺是南京旅游推广的动力源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我国“十四五”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南京是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来访的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历史走到今天,我们面临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挑战。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旅游演艺市场巨大并依然保持高速发展,除了杭州、西安、太原等城市外,上海、郑州、珠海、敦煌等城市的旅游演艺项目也日益成熟。南京也在迎头赶上,如2020年10月在南京熙南里试运营的《南京喜事》,这是以南京文化为灵魂,集沉浸场景、沉浸表演、沉浸互动、沉浸视效为一体360°全沉浸互动演艺项目。它采用独特的沉浸式互动视角及世界级全新的舞台视觉技术,从“视、听、嗅、味、触“全感官层面来呈现南京历史及文化。业内人士指出,该项目有望成为江苏甚至全国文旅项目的创新标杆性产品,以及南京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释放出极大的市场号召力。

面向“十四五”的南京文化与旅游产业在努力探索高质量的文旅融合之路中,必须进一步完善旅游演艺产业链,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创作出具有时代水准、反映南京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经典作品;创新型讲好南京故事应该能够反映南京历史文化特点,从而产生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更重要的是吸引国内外运营规范、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经营主体参与讲好南京故事。只有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繁荣有序的南京旅游演艺市场,才能够高效推广南京旅游。

二、存在问题

自2005年以来,南京先后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实景演艺项目,但始终处于不温不火、徘徊不前的状态,成为制约南京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弱项”和“短板”,例如《神韵金陵》《夜泊秦淮》《报恩盛典》等旅游实景演出。虽然市博物总馆与市文投集团联合推出了一台名为“金陵寻梦·夜瞻园”的实景演出,2019年国庆期间,9天演出收入18.8万元;2020年又相继推出了“明月印中华门”光影秀、“金陵幻夜·意境愚园””原创园林主题实景秀等一批实景演出项目。但与杭州的《宋城千古情》,西安的《长恨歌》、《秦汉风云》等演艺项目相比,我市的旅游演艺不仅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少、影响弱等问题,而且在观众人数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南京喜事》是由南京旅游集团、南京大件集团联合打造的,作为浸没式戏剧,每场观众仅80位,初期硬件投入达1千多万元,30多人的专业演员团队月运营费约百万元以上。负责运营的熙南时街区公司周经理表示,直接从经济角度看,《南京喜事》项目是亏损的。但从提高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来讲,则是成功的。从试运营至今来看,该项目已初步展示了南京城市蓬勃的文化创新消费力,是拉动文旅消费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可见,南京旅游演艺业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中是可以出一份力的。我们认为,南京特色的旅游演艺业在进一步挖掘南京文化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同时,还应该研究如何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以摆脱演艺项目起初的成本与收益倒挂困境,对于可持续地推动南京文化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拉动文化旅游消费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对策建议

1.科学统筹规划。旅游演艺的制作生产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许多部门和单位,必须结合旅游城市发展的现实条件,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从硬件建设和内涵挖掘方面进行统筹,将演艺项目生产与文学艺术创作、旅游品牌塑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历史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及特色文旅小镇打造等相结合,做到融合发展、重点突出。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三是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尊重文艺创作生产和旅游市场规律,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公司化运作。

2.加强精品生产。从选题策划来看,南京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文化资源当属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以及渡江(红色)文化,通过对核心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是可以开发优质旅游演艺精品的。从剧本创作来看,加强原创,组织最好的作家对南京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创作精品剧本,打造更有生命力的完整演艺作品体系,形成经典的示范作用。例如,借鉴红色教育主题演出《延安 延安》和大型实景演出《12.12》(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等成功案例,整理、挖掘、提炼南京的红色文化,创作形成自己的演艺精品。当然编导团队也是精品产出的关键,每个成功运营的演艺项目,都需要高水平的编导团队,如王潮歌“印象”系列,黄巧灵的“千古情”系列,均成为可复制的旅游演艺品牌。南京的旅游演艺项目也必须依靠高端制作团队来打造。从科技支撑来看,作为科技强省,南京市有条件有人才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无人机、雾气成像等新技术手段,多维度营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走进故事、走进场景,从被动的观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增强观演体验,实现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和文化旅游服务全方位、全链条的提升。

3.合理配置场馆。目前中国的旅游演艺项目达300多台,但绝大部分都是以室内表演为主,室外山水实景演出占比仅10%左右,这也导致绝大多数旅游演艺项目短期内难以复工。从当前及今后防疫需要出发,我市旅游演艺场馆的规划必须依托南京的“山水城林”优势以建设室外开阔场景为主,以封闭的演出场馆为辅。一是根据区域特点和演艺内容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演艺场馆。如紫金山、玄武湖、长江边等景区可采取“印象”模式;秦淮河可采用“沉浸”模式;特色小镇以及郊区可采取“宋城”模式;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小剧场模式打造商业性戏剧娱乐场馆。二是充分利用好现有存量打造以剧场为引擎的商业综合体。以剧场表演为核心,推动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三是进一步推动剧场演出模式改革。在运营模式上,剧场和剧团之间积极合作,探索场(剧场)制(制作)合一、委托经营、院线联盟等运营方式,加强剧场和剧团的联系,强化剧场和剧团的抗风险能力。

4.坚持融合创新。旅游景区不能仅仅依赖形式单一的旅游门票收入,要努力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性,大力发展、融合创新旅游演艺,形成多元化立体的增长方式。一是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路径和模式,特别要推进业态模式创新,鼓励发展中心型、主体性、特色化、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二是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利用户外广场、商业综合体、老厂房、产业园区等拓展中小型旅游演艺空间,支持条件成熟的旅游演艺项目向艺术教育、展览展示、餐饮住宿等配套业态转型。这方面可以借鉴法国巴黎红磨坊的“演出+餐饮”模式、美国拉斯维加斯“演出+住宿”模式等经典案例,大力发展“文化演出+夜间经济”。三是“大小兼顾”。实现演艺主体多样化,演出形式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演艺表达方式,采用高技术手段,融合歌曲、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

5.强化市场运作。利用好财政、税收、金融、国土等多种政策手段,规划调控产业融合,打造南京“演艺+旅游”产业集群,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百老汇、杭州宋城景区等商业模式,依托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保利大剧院、南京文投集团等演艺产业资源,结合南京博物馆群、玄武湖、秦淮河风光带等旅游资源,以及六朝古都、民国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市场化运作,重点打造“演艺+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集聚效应明显的演艺产业基地和园区,促进南京旅游演艺向参与体验式等新业态转变。

6.强化政策引领。一是制定出台推动文旅演艺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包括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做强品牌文旅企业,培育特色文旅产业集群。二是进一步深化文旅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文旅单位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理顺保护管理与开发运营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三是完善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将旅游演艺创作生产纳入南京艺术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将旅游演艺演出纳入政府文化消费补贴范围。四是加强用地保障。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旅游演艺场馆建设用地有序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重点推进存量开发及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五是加强金融扶持。坚持投资市场化,加快建设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文旅产业发展基金;重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参与我市旅游演艺项目的生产和运营;鼓励担保机构开展旅游演艺项目担保业务。鼓励文旅企业发行债券,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鼓励创投资本进入旅游演艺产业。

综上所述,南京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创新系统去挖掘游客喜爱的南京故事,创作出精典文艺作品,培育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文旅融合的优质土壤。总之,面向“十四五”,南京旅游演艺业应该走创新型讲南京故事之路。

猜你喜欢
演艺十四五文旅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