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心使命的人民性本色
——基于《论联合政府》文本的解读

2021-12-31 19:39余文好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余文好

(福建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2)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论联合政府》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充分阐释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人民性本色。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论联合政府》一文进行了适当修改之后,把它收录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全文字数由原来的约6万字减少为4.5万字左右[1]。笔者就是基于被收录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的《论联合政府》来进行文本解读。

一 《论联合政府》人民性的基本内涵

《论联合政府》人民性的基本内涵很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利益至上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031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论点。历史创造者理应得到尊重,其利益更要得到维护。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此问题必须做出明确回答,因为只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才能与人民心连心。毛泽东首先提到人民自由的利益,其次是工农阶级的具体利益。关于人民的自由,主要是指人民获得抗日、团结和民主的自由。毛泽东指出,如果不解决自由问题,就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和统一一切抗日力量。当然,自由是人民自己争取得来的,不是他人恩赐的。毛泽东强调:“中国人民争得的自由越多,有组织的民主力量越大,一个统一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便越有成立的可能……没有人民的自由,就没有真正民选的国民大会,就没有真正民选的政府。”[2]1070在当时的解放区,人民完全获得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个方面的自由,而在国统区则无,沦陷区则更谈不上人民的自由。关于工农阶级的具体利益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对于“土地问题”和“工业问题”的论述中。纵观革命的历史进程,除了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革命民主派外,农民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因此,必须实行土地制度改革,解放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毛泽东明确指出,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对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要统筹分配,而对于日本侵略者和重要汉奸分子的土地则应当没收[2]1079。在农民获得土地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只能是建立在农民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的互助的劳动组织,如变工队等,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生产总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工人阶级得到迅猛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解放斗争进入了新阶段。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的贡献与作用,并预断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战结束之后的伟大使命。基于此,毛泽东认为,应当采取调节劳资间利益关系的政策,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二)团结就是力量,要团结国内外人民

《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能否取得抗战胜利,主要由中国人民的觉悟、团结和努力程度三个因素来决定。在国际上,我们要团结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人民,尤其是团结苏联人民。毛泽东指出:“苏联人民创造了强大力量,充当了打倒法西斯的主力军。苏联人民加上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人民的努力,使打倒法西斯成为可能。”[2]1031如何团结国际上反法西斯的人民?这就涉及外交问题。只要有利于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和维护世界和平,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中国共产党就愿意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国际合作,例如配合作战、和平会议、通商、投资等[2]1084-1085。在国内,总体上已经逐渐形成抗战的有利条件,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现了团结局面,但内战的危险始终没有消除,全国的团结与统一局面尚未形成。如果不能将分裂的中国变为统一的中国,就不能达到团结对敌的目的。那么,统一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统一?不是独裁者的专制的统一,而是人民的民主的统一。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非统一于投降而统一于抗战,非统一于分裂而统一于团结,非统一于倒退而统一于进步。只有这后一种统一才是真统一,其他一切都是假统一。”[2]1071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战是中华民族的大事,需要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团结。因此,必须反对大汉族主义的错误的民族思想和压迫少数民族的错误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完全赞同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

(三)发展人民军队,军队应属于新民主主义国家

没有一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军队,中国人民要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是万万不行的。而当时彻底地站在人民立场的军队只有解放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数量比较少,因此,要大力发展人民军队。为此,第一,要厘清国家、政府、军队三者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凡是军队都属于国家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例外的,问题是这个国家代表谁以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政府性质如何。他指出:“什么时候中国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出现了,中国解放区的军队将立即交给它。但是一切国民党的军队也必须同时交给它。”[2]1073第二,贯彻“国民之武力”思想。毛泽东高度赞赏孙中山先生的“国民之武力”论点,即是说,军队只有成了“国民之武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不断打胜仗,而八路军、新四军正是如此。第三,改造旧军队。毛泽东认为改造旧军队也是发展人民军队的重要途径。在他看来,对待旧军队的官兵,要十分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帮助他们清除陈旧观点,学得正确观点,就能使他们成为人民军队的组成部分。第四,为发展人民军队而努力奋斗。毛泽东不断提醒,须知发展人民军队,是全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人民都要为此而努力奋斗。没有人民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四)领导人民战争,为人民和民族利益而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单从数量上看虽少,但力量不小,因为它一旦开到抗日前线并和那里的广大人民相结合,就战果显赫,已经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其前途是无限的。何为人民战争?简言之,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配合作战,全面提升战斗力量。那么,人民战争的力量来自何方?毛泽东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军队是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着少数人或狭隘集团的私利。“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2]1039唯有这个宗旨,人民军队才能战胜一切敌人。第二,人民军队与人民自卫军和民兵等群众武装组织一道配合作战。在解放区,一切青年包括男人和女人,都可以自愿参加抗日人民自卫军和民兵等群众武装组织,并配合人民军队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2]1040。第三,人民军队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两部分并协同作战。两种兵团在战场上的作用各异,也都有各自的特长,如果忽视地方兵团作用,而一味依靠主力兵团作用,其结果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2]1040。其中,毛泽东对地方兵团的武装工作队特别感兴趣。在民主政府领导之下,一切抗日人民热烈地从事援助军队的各项工作,这就是人民战争的本质[2]1041。当然,人民战争并不是单纯靠人多,更不是手无寸铁地去做无谓的牺牲,也要注重新式武器的装备。

二 《论联合政府》对反人民行为的批判

不言而喻,人民性是贯穿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文的主线,他要求全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党、全国人民鲜明地指出了侵略者和独裁者的反人民本质。

(一)消灭反人民的侵略者

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国家为了侵略利益逐渐形成了具有反人民性的法西斯同盟。其中,日本帝国主义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亚洲称霸一方,并将侵略矛头直指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日本侵略中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公愤,并促使形成了反侵略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谈到当时的国际形势时,毛泽东兴奋地指出:“目前的军事形势是苏军已经攻击柏林……将最后地消灭希特勒。希特勒被消灭以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就为时不远了。”[2]1030-1031世界形势发展已经很明朗了,法西斯国家终究是要被打倒的,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侵略者的反人民行为体现在哪里?

1.侵略成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没有专门、具体地谈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过程,但已经隐含在关于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论述中。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机器,并扬言短期内征服中国。毛泽东在“走着曲折道路的历史”篇章中,详细回溯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他明确指出,早在1931年日本就开始了侵略中国,即占领沈阳后几个月内把东三省全占领了,这个“小”侵略为它后面的“大”侵略做了很好的准备。随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热河、察哈尔以及华北等地区,侵略步骤一环扣一环,直至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进入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步伐,分别向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进攻,企图全面消灭抗日力量。显然,日本侵略者的最终目标是鲸吞中国并称霸亚洲。因此,在进入抗日战争末期后,日本帝国主义作垂死一搏,给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举行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国民党军队表现了手足无措,毫无抵抗能力。”[2]1043

2.手段多端。首先,日本帝国主义组织军事进攻,妄图消灭抗日力量。日军所到之处,滥杀无辜,包括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以及实施“细菌战”等。其军事进攻是主要手段,并贯穿整个侵略战争。其次,建立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日军在占领沈阳后几个月内把东三省全占领了,并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这就意味着东三省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我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为其侵略战争源源不断地提供煤炭、钢铁、木材、粮食等物资。再次,成立伪政府,实施民族的欺骗政策。卖国贼汪精卫的“曲线救国”,使国民党内部分化为投降派和抗战派两大主要阵营,并最终在南京成立伪政府。汪伪政府实际上完全受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尽心尽责”。最后,日本帝国主义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进入相持阶段,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日本帝国主义深感力量不足,不可能在短期内征服中国,于是改变对华政策,对国民党顽固派加大实施“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的力度,并在共同反共方面达成一致,从根本上分裂中国的抗日力量。自此之后,国民党政府“坐山观虎斗”,一方面对日消极作战以保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让日寇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

(二)推翻反人民的独裁者

毛泽东在分析当时国内形势时指出,中国人民面前的敌人,除了强大的民族敌人外,还存在着强大的国内反动势力,他们实际上是在帮助民族敌人[2]1032。显然,国内反动势力的存在,是抗日战争顺利进行的阻碍,不利于打败日本侵略者。“因为中国反动分子的这种背叛民族利益的反动行为,完全是帮助日本侵略者的”[2]1066,因此,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还要与反人民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毫无疑问,这个反动势力就是国民党内反人民集团的独裁者。实际上,在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了两条路线:国民党政府脱离人民的消极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积极抗战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是能否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路线极大妨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不言而喻,国民党政府是“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始作俑者。那么,我们如何认清国民党内反人民集团独裁者的反动性呢?

1.抗日战场上反动。如前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除了初期外主要是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路线,而解放区的敌后战场则是实行发动人民积极抗战的正确路线。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的抗战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主张抗日的政策逐渐转变为以反共反人民为重心的政策。具体做法是保存军事实力,引诱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解放区,“一面在口头上宣称‘共党问题为一政治问题,应用政治方法解决’,一面又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残酷地压迫中国共产党,把共产党看成他们的所谓‘第一个敌人’,而把日本侵略者看成‘第二个敌人’,并且每天都在积极地准备内战,处心积虑地要消灭共产党。”[2]1046这种政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更是变本加厉。国民党政府在战场上的反动,极大地帮助了日寇,不仅在日寇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助敌人“一臂之力”,而且上演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滑稽戏,在反共道路上更是马不停蹄——从所谓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到三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再到皖南事变,看不出任何准备停止进攻解放区军队的征象[2]1042。

2.国内政策上反动。国民党内反人民集团的独裁者搞一党专政,蓄谋内战。国民党政府坚持独裁统治,在国统区实行反人民的国内政策,使得工业大部分破产、基本的日用品靠进口、工人与农民生活痛苦、官吏贪污成风,最终造成国内民生凋敝。国统区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情况?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政府反动政策的总根源:“因为这个集团所代表的利益是中国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利益……他们将保全自己少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抗日放在第二位。”[2]1045-1046事实上,国民党政府屡次蓄意挑动国共军事摩擦,只不过因为日本帝国主义还在加强对中国的“鲸吞”“蚕食”政策,不方便国民党军展开手脚大规模进行而已。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内战能否避免呢?毛泽东分析了内战危险,他指出:“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2]1051所以,毛泽东提醒全国人民要注意并揭露国民党政府内战的阴谋,否则就会在某天的早上听到内战的炮声。最后,毛泽东强调,国民党政府一党专政终究要被历史扫进垃圾堆,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破产了。“中国的国家制度不应该是一个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反人民的国家制度,因为这种反人民的制度,已由国民党主要统治集团的十八年统治证明为完全破产了。”[2]1055

三 《论联合政府》人民性的当代启示

时光荏苒,7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意义在于从经典原著中得到启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仅仅是中国国内的一个党派,不是国家的执政党。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担当大任,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实施的政策,赢得了民心,建设新中国的大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等各项主张以及党的今后任务,始终围绕人民性这个主题。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研究这个主题。

(一)人民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权问题。国民党政府一党专政,代表着中国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等少数人利益,决定了其政权组织不可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旧的国民党政权组织。新的政权组织与此相反,由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并通过选举所产生的新政府来执行。对此,毛泽东明确主张采取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2]1057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的政权组织形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政府,其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并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当前,就如何完善人民代表选举、发挥人民代表作用、严防家长制作风等问题,尤其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六个坚持、六个切实防止”指示精神,需要深入进行探讨。同时,在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方面,还有很多具体的步骤需要贯彻落实。

(二)人民军队问题

早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指出“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没有“枪杆子”,如何打击反革命?又如何保卫革命果实?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再次集中论述了“人民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预示着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把握“枪杆子”。他突出强调,“人民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与旧式军队、旧式警察等武装组织完全不同。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承担着特殊使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并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在听取军队参与防汛救灾情况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集中精力练兵备战……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4]因此,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人民军队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国防尖端科技研发与应用、完善日常实战训练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三)人民利益问题

毛泽东始终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性,批判反人民行为,是贯穿《论联合政府》的鲜明论点。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到新民主主义纲领在解放区的完全实施,毛泽东时时处处从人民利益着眼,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维护人民利益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线。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5]30第一,要同贫困作斗争。不平衡不充分,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此,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下,各级政府扶贫工作重在真脱贫,脱真贫,严禁数字脱贫,更要防止返贫。第二,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只有通过发展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才能凝聚改革的共识,推进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第三,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现实生活中,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治安等方面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领全党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346。

(四)人民团结问题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十分注重团结和联合,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的人都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为了革命的胜利,党内领导班子必须团结在一起,同时必须团结各阶级、阶层、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团体等,以凝聚革命力量。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特别指出共产党在国统区、沦陷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组织,为实现阶段性目标寻求最广泛的力量支撑。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善于联谊交友,并要积极帮助党外人士排忧解难[5]303。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也是和平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法宝,没有统一战线,实现中国梦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台湾的和平统一、港澳的繁荣稳定、民族的和谐发展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等,都需要我们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在不断发展壮大。单从数量上讲,共产党员也就9000多万,在全国14亿人口中的比例大约是6.5%,非中共党员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而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除了要加强对占人口多数的人民群众的领导外,还要注意团结民主党派、无党派以及广大的新兴社会阶层。

(五)人民教育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力量。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论述的文化教育工作的使命在今天内涵更丰富了。首先,农村新文盲问题,即“科”盲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关键,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缺乏在广大农民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科”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农村新扫盲任务异常艰巨。其次,尊重知识分子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作为科技的传播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理应在物质生活和人文关怀上得到优厚的待遇。在新时期,如何尊重各领域、各层次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代表,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从制度上予以规范。最后是教育公平问题。这主要是指农村与城市、沿海与内陆、边远地区与中心地区等区域差别所带来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生源、硬件设施等)的不均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5]365-366。今后必须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以使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全民素质的稳步提高。

(六)党的作风问题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就在于“三大作风”。换言之,没有“三大作风”,中国共产党就不能称为“共产党”,那就被“修正”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第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历史沉淀历久弥新,至今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辉。要在新时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就必须练就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功夫。首先是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前提。为此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举一反三、环环相扣、刨根问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次,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要以知促行,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推动工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最后,在实践中印证理论,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性认知,确保我们的一切工作不偏离马克思主义方向。第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要克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忙于参加各种会议、听取各类报告汇报,高高在上,不做调查,远离人民群众的不良作风,要求他们必须定期下基层,随机做调查,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真实情况,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质上是监督与自我监督,既能让工作不实、平庸的党员干部“红脸出汗”,又能给那些游走在党纪国法边缘地带、面临违法犯罪危险的党员干部“排毒祛病”。在今后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领导干部们必须定期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