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2022-01-01 02:03石建梅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校

石建梅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激励理论,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一定的有效措施对人的某些需求予以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达到既定目标或者向着某一既定目标努力的过程。激励理论也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主要根据人们的需求,通过内容激励、行为改造、行动促进等对人们进行引导,并充分激发其内在主动性,使其具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强烈动机和热情。[1]激励理论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以及推动意义,但是从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虽然认识到了激励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所采取的激励措施脱离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导致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探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激励理论引导价值的必要性以及强化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则十分有必要。

一、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激励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可激励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发挥出其自身的潜能和学习主动性,从而能主动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学习。激励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高校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学生在学校的任务,教师需要将其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内心深处形成敢于拼搏、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2]

(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配合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这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科学运用激励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的管理工作,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通过观察整理学生在校期间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使其主动配合高校的管理工作,甚至可以邀请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以达到进一步激励的目的,从而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3]

(三)能够形成学校优秀的文化特色环境

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细化的管理细则、可操作的管理措施等是高校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基础。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还要从学校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出发,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环境。激励理念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中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让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民主,更加科学,给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给予学生相应的荣誉激励,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开展富有特色的学校管理工作。从而逐步在校园中形成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的文化氛围,在这种美好的校园文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性的竞争意识,促进全员进步。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其管理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二者密不可分。如果想把激励理论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要对教师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双管齐下才能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例如,将“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制定奖学树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管理环境。从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晋升条件,让教师更有干劲。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竞争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为实现个人理想而拼搏奋斗。[4]

(一)提升学生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可以说,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非常烦琐、杂乱,需要具有较强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且懂得如何采取激励措施的教师从事此项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多为辅导员,很多辅导员不具备青少年心理学、学生管理相关知识,对如何将学生的管理工作与激励理论相结合,将激励措施有效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还不够了解,缺乏深入的探究,这样就难以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一些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一味采取强制的管理措施,这不但不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因此,学校要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整体能力水平入手,在辅导员岗位招聘时,结合岗位需求对竞选者的年龄、学历、学位、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招聘的学生辅导员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此外,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培训、交流、参考、座谈等,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和能力的培训,保证其工作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奖励机制

一方面对教师的激励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公平的工资及奖励制度。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适当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基本工作水平,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固定收入来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增加对教师的奖励内容,学校以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管理成果、科研成果、工作创新等方面的实际成绩为依据,给予每位教师相应等次的奖励,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评比,给予资金奖励,让教师在奖金的激励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5]还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事之间互评等方式,对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考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绩效奖励。另一方面高校要广开渠道,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渠道。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精神方面的鼓励,而对物质方面的奖励需求越来越淡化。因此,很多高校教师关注的是个人的发展,如职务的晋升、职称的晋升等。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把握当前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精准有效的激励措施,给广大优秀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位和职称。同时,也可以采取通过提供外出交流、调查研究、进修学习等机会来鼓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给优秀的教师颁发锦旗、奖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不仅让教师能够获得发展及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还要对其进行奖励,不断激发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进而达到学校学生管理的最佳目标。

(三)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激励奖励

一是物质方面的激励。物质激励是学生管理中比较常用也比较有效的激励措施。学校对学生采用物质激励的措施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避免因此而使学生形成不良的金钱观,同时也要避免因为物质奖励不合理而给部分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二是精神方面的奖励。多数高校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道德修养,在个人需求方面也越来越需要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在学生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关怀。同时要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心的情感认同,让学生在精神激励中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学生采取的精神激励措施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专业特点开展,设置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激励目标。三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要对这些榜样进行充分的宣传。此外,高校的管理者本身也是学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模仿的榜样,高校的管理者要以身示范,给广大教师和学生竖起良好的榜样。[6]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往往需要直接接触学生,同样也要为学生做好表率,通过个人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四是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来激励学生。广大高校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个人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有些学生也存在低估或者高估个人能力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给学生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正视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从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出发,量身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

(四)实现多种激励措施的有效融合

高校要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的激励方式和手段。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激励方式和手段还比较单一。例如,有些高校采用的激励方式比较陈旧,主要倾向于物质方面的奖励;有些高校在奖励中涉及的人员范围比较狭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被排除在外,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员的积极性被挫伤。还有一些学校的奖励内容单一,如教师的主要奖励就绩效奖金、职称晋升;学生的奖励仅为奖学金或者保送等。[7]因此要不断改变现状,对原有的激励措施进行甄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实现多种激励措施的有效融合。此外,要不断拓宽奖励的覆盖面,力争让所有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到奖金、职称晋升等竞争中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申请奖学金和保送等。高校还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物质激励水平较低的现状,增加对教师和学生激励的扶持力度,加大激励资金的投入力度。从精神激励方面,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精神激励方式也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内心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愉悦感,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有时在其个人成长进步中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高校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维度出发,合理配置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例,使其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最佳的激励作用。[8]

(五)建立公平、和谐的校园激励环境

目前,在很多高校内部都存在竞争激烈的局面,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职称名额非常有限,且晋升条件非常高,很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晋升都非常难,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因教学研究成果较少,职称晋升更是难上加难。教师除了要完成学生管理工作任务,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如果学校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那么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很多学校的校园环境难以满足教师、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要,如教学环境、科研环境、人文环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因此,高校要从建立公平、和谐的教学激励环境入手,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9]首先,学校要针对各项工作建立明确的制度和细则,尤其是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竞争的工作,例如教师晋级、学生奖学金评定、保送申请等,都要明确考核及评定细则,保证符合条件者能够公平参与竞争。其次,学校要对各项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学校形成和谐、融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学生主动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并逐渐形成学生自治的良好习惯。最后,公平、和谐的教学激励环境需要高校各个管理层面的人员积极参与,尤其是领导层面要以身示范,带动学校全体职工及学生共同营造公平、和谐、友善的校园激励环境。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作为各类管理中经常会使用的一种理论,它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时会存在激励方式激励手段单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分配的不合理、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一些不良竞争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因此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提升学生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奖励机制、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激励奖励、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整体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公平和谐的校园激励环境,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学校推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