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教材插图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22-01-01 05:27张洁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松鼠文本

文|张洁

文|张 蔚

教材中选编的插图种类众多,有国画、油画、水彩画,也有漫画、版画、宣传画等。这些插图作为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还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据这些插图的类型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童话故事类插图中感受创作之美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童话作品,旁边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放飞学生想象、促进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借助这些插图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之美。

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充满了语言美、意境美与思想美。课文中的插图充满了梦幻般的感觉,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课文中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呢?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来想象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教师可让学生思考:编者为什么要特意选择这两幅插图?你从这两幅插图中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编者,你会选择怎样的插图?教师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样子并写一写。这样教学,在看图创编中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创作之乐。

在教学中,教师以插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创作,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创作之趣、创作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在人物画像类插图中感悟人格之美

统编本教材中一些写人类的文章大都附有与这些人物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形神兼备,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外貌与内心世界,为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洞察其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格之美。

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配了一幅少年闰土的画面,画中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从图中可以看出闰土目光专注,姿势优美,呈现出一个聪明机灵的孩童形象。引导学生从图中读意品情,可以让学生在物我合一的自由状态中获得视觉美感与美学享受,促进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与感悟,为学生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闰土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对闰土的形象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形象之美的感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事件场景类插图中体会文本内涵之美

统编本教材中事件场景类插图的特点比较鲜明,主要以场景化、形象化的画面来还原真实的事件,以促进学生对事件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可借助这些插图来让学生感受文本内涵之美。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所作,是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主要讲了母亲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给钱让“我”买书的一件事。在这篇课文旁边配备了一幅“我”去母亲工作车间找母亲要钱的插图,怎样才能让学生借助插图感受到母亲的深明大义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插图的灯光、戴着的口罩、一台台缝纫机以及工人们埋头工作的情景,让学生想象一下文中所描写的昏暗的灯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等。“我”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所以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但尽管这样,母亲仍然愿意花钱让“我”买书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借助插图学生也更容易感受到文本的内涵之美,真正体会到母子情深。

在《母子情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插图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描写的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领悟也会更加深刻,提升了阅读教学效果。

四、在事物说明类插图中发现世间万物之美

统编本教材中事物说明类的插图主要是对文本中所描写事物的解释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些实物主要包括动植物、自然现象、世界名画、现代科技产品等。教师要能够借助这些插图,让学生发现万物之美。

五年级上册《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主要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精练准确的说明以及生动传神的描写把松鼠的外貌、习性等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文旁边,编者特意配了一幅关于松鼠的插图,插图中松鼠玲珑的面孔,美丽的长尾巴,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松鼠的距离,还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1 自然段的内容,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松鼠之美,使学生能够与动物和谐相处。

在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感知,教师依托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感受松鼠的外形之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

五、在古诗词类插图中感受诗词意境之美

统编本教材中编排的许多古诗词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借助这些插图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感受到诗词所表现出的意境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一诗旁,编者为学生配备了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相符的插图,整幅插图给人以意境幽远、无尽之美之感。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感受诗句意思,体会情感,以使学生从朗读和观察插图中感受到作者的轻松愉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自然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统编本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旁边的插图都充满了意境之美,教师借助这些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诗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六、在景观名胜类插图中领略人文自然之美

统编本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国内外风景名胜的课文,在课文旁边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培养美等奠定基础。

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我国名胜景观之美的文章,对于许多没有去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来说,在阅读这篇说明性文章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基于学生的阅读需要,编者为学生配备了两幅插图,一幅插图是关于太和殿的全景图,一幅是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平面示意图,直观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很多方便。这两张图一实一虚,优势互补,对文本抽象的描述、概念的说明与逻辑思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学这篇说明文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对照课文插图,厘清课文的脉络,以使学生对故宫博物院各殿间的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深刻的认知。这样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布局美、人文美等感受也更为深刻。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边阅读,边观察,边学文,促进了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直观感知,使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故宫博物院的鲜活画面,促进了文字美与图画美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与学生的观察能力、言语能力、思维能力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引导学生在插图与文字间穿行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要能够以“以图解文、以图赏文”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图文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次寻美体验的过程,也成为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松鼠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