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动机及激励策略研究
——以宁夏理工学院为例

2022-01-01 09:05宁夏理工学院张赫
区域治理 2021年4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日语学习动机

宁夏理工学院 张赫

在新时代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种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对外语类人才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其中高校复合型外语类人才的课程设置模式为专业外语+第二外语,对于英语专业,二外语言对于促进就业、拓宽视野、增强语言思维、提高各文化理解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学习普遍面临课时少、任务重、教材陈旧等问题,对学生选择日语作为二外的初衷有一定影响。然而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可以影响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深度。本研究以内陆地区民办本科高校宁夏理工学院英语专业选择日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最后结合目前教学情况和学生状况提出激励策略。方便对今后的二外日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7日—2021年9月26日,调查对象为宁夏理工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共计54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份,回收54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学生自身背景和主体部分,其中背景调查包括学生性别、选择日语作为二外是否有基础、如有基础是学校学习还是自学;主体部分包括动机部分23个问题和学生上课状态及教师授课方式部分3个问题,问卷问题在参照李晓霞的问卷基础上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稍做修改最终形成。背景调查问卷3道题目均采用单项选择;主体部分中动机部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包括“A非常同意、B同意、C一般、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学生上课状态及教师授课方式部分采用单项选择,希望可以找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真实原因。考虑学生日语水平有限,问卷采用汉语语言进行表述。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动机类型

将调查问卷主体部分中动机调查部分的结果导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并通过总结归纳出学生选择日语作为二外的六种动机,分别为就业型、兴趣型、考试型、易学型、单纯型、提高型。

本类型包括8道题目,在学习动机中占比最高,包括想看日语版漫画、动画和日剧,想读日本杂志、报纸、小说,喜欢日语歌曲并想学唱,喜欢日本文化和日语等,因此将该类型命名为兴趣型。该类型学生在选择日语作为二外前对日语或日本文化均有所接触或了解,可以较为积极主动地搜索日语学习或其他相关资源。

2.就业型

本类型包括5道题目,在学习动机中占比第二,包括毕业后想去日本工作、想去日本留学和为找工作提供更多机会等,因此将该类型命名为就业型。该类型学生选择日语作为二外具有较为明显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的。

3.提升型

本类型包括4道题目,在学习动机中占比第三,包括学习日语可以提升我的自信心,提高我的日语水平和它将使我获得更多知识以及拓展我的视野等,因此将该类型命名为提升型。该类型学生学习较为主动。

4.考试型

本类型包括3道题目,在学习动机中占比第四,包括参加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参加笔译或考试,通过考试提升自身能力等,因此将该类型命名为考试型。该类型学生学习日语主要为通过考试。

综上可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认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国外学者注重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而较少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普及程度进行研究,这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较高有关。

5.易学型

该类型包括2道题目,在学习动机中占比第五,包括听说二外日语考试较容易通过和感觉中国人学习日语比较容易,因此将该类型命名为易学型。该类型学生学习日语主要是为通过学校考试获得学分,对能力提升或兴趣培养没有主动追求。

6.单纯型

该类型包括1道题目,在学习动机中占比第六,包括只是想多学习一门外语,因此将该类型命名为单纯型。该类型学生学习动机单纯,学习动力较弱。

(二)性别在学习动机中没有明显影响

本次调查分析共有男生6名,女生48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在数量上较为悬殊。通过学生性别和动机结果分析,男生在兴趣型中占比较高,女生在就业型中占比较高,其他类型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得出性别在选择日语作为二外的学习动机上没有明显影响。

(三)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将调查问卷主体部分中学生上课状态及教师授课方式部分的结果导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在课堂听讲方面:48%的学生“课堂上可以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问题讨论”;32%的学生“可以认真听讲,但基本不参加问题讨论”;15%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认真听讲,注意力偶尔无法集中”;5%的学生“无法保持认真听讲的状态”。由此得出二外日语课堂中学生参与度和互动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方面:57%的学生选择“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但补充讲解课外知识和语言实际应用”;38%的学生选择“教师针对教材进行尽可能地详细讲解”;5%的学生选择“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稍做讲解,多讲多做可以提高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练习”;无人选择“教师针对教材稍做讲解,多讲一些日语能力考试练习”。从该部分可以得出学生相对偏重日语实际能力的提高,包括日常场景会话运用、与日本人交流或去日本旅游。无人选择能力考试,因为学校培养方案为对英语专业学生做出获取二外日语能力考试的要求,同时二外日语周学时仅有4学时,达到日语能力N2或N1水平较为困难,学生对日语能力等级考试的需求较低。

三、针对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探索

(一)学习态度和认识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兴趣性和就业型的学生占大多数,而以上两类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日语学习。在日语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对二外日语学习的认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二外日语学习是和自己的就业、未来密切相关的,学好日语并不是应付学校的课程或考试。学好二外日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还可以通过不同语系语言的学习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拓展语言思维,提升语言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自身信心、构建身份认同和丰富社会化跨文化心理体验,是专业英语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助燃剂”。在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日语学习方面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学一门爱一门,学一门精一门。

(二)兴趣引导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调查发现兴趣性的学生均能较为积极主动的搜索日语素材,课堂表现较为活跃,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自主拓展课堂内容,并在课外时间进行日语学习,日语学习接受程度和成效均比较理想。二外日语教学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学习中发现新的兴趣点,周而复始形成上升的闭环,从而获得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可在课前或课间播放日语相关的纪录片、电视剧、动漫或歌曲,讲述日本近期较为关注的新闻点等,利用当下舆论热点进行相关问题讨论,引起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好奇,并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日语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学好日语的目的。

在兴趣引导时,需要注意英语专业学生与日语专业学生的区别,英语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日本文化方面的教育,较为容易混淆中日文化的差异点,从而无法正确认识某些事物。并且中日因历史、战争等原因,需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引起学生对日语学习、日本文化、日本文学等兴趣的时,要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外语人才。

(三)学习习惯改变

目前二外日语学习面临课时少,任务重,教材陈旧等问题,而学生选择二外日语后可以坚持积极主动学习的较少,大部分学生不预习、不复习、不练习,课堂外的时间多数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二外日语的学习基本靠教师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但是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日复一日地坚持学习和练习。不良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消化,语言学习环环紧扣,无法消化旧的内容就无法接受新的内容,长期积累后失去学习日语的信心和兴趣。

为提高学生二外日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认真识记单词和背诵课文,进行书面练习和口语练习都是二外日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骨架”,单词是语言学习的“血肉”,只有日积月累地学习与运用才能将“骨架”与“血肉”融合,变成丰满的、生动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将日语学习和相关知识掌握和内化,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师观念和身份转变

教师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目前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注重日语单词和语法的讲解、结合讲解内容进行练习。虽然强调知识的灌输,但容易造成学生开小差、课堂参与度低、主人翁意识较差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日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是否有日语学习背景和基础,利用课前、课间、课后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感情,让学生对教师有感情,并将感情带入到二外日语的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云班课等互联网+智慧手段提供大量的课程素材和课外拓展知识供学生选择,引入翻转课堂、MOOC慕课精品课程学习等,开展教师、学生、网络平台学习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可以根据课后时间灵活、反复进行日语学习。组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学习任务的共同完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吸收和接纳知识。

教师也需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学习困难,并记录在案。在备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五)考核方式更新

考核具有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之前二外日语的考核方式为以终结性考核方式为主,过程性考核占比较小。这种考核方式侧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未考虑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和发散思维培养较为不利。而且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大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备考,少部分学生甚至通过作弊通过考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动机明确后,激励学生持续学习需改变现有的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转变为形式较为丰富的过程性考核。目前,宁夏理工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均以百分制评定,最终成绩=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50%来计算最终成绩。如过程性考核未达到60分,则无法获得终结性考试资格。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表现(40%)、自主学习能力(20%)、知识运用能力(20%)、任务完成结果(20%)。同时,丰富终结性考试的题型,提高翻译、作文、实景会话等题型的分数,让学生不仅仅是生搬硬套所学知识,而是达到真正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是日日功,久久功,而不是突击任务。从来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自主深入学习。

四、结语

本次调查显示,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生表现出就业型、兴趣型、考试型、易学型、单纯型、提高型共六种学习动机。性别在学习动机中没有明显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二外日语的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激励学生学习。

本次的调查对象仅有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且男女比例不够均衡。虽然根据现有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关于激励策略的建议,但实际的激励效果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今后将扩大调查对象样本容量,进一步验证理论正确性,为二外日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日语学习动机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