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乡村发展时代特征 “四化同步”推动乡村振兴

2022-01-01 12:1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宋林琼丁晨轩罗定徐洁谷林
区域治理 2021年45期
关键词:工业融合农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 宋林琼,丁晨轩,罗定,徐洁,谷林

我国城市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经济水平逐步提升,但是乡村经济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国家政策和资金都在向乡村倾斜,而“四化同步”本质上就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农村,促进乡村振兴是改善经济总体格局的有效措施。根据时代特征,推动城乡关系重组,依托“四化同步”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从而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四化同步”实施的背景

“四化同步”是基于我国当前城乡差距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以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来促进信息和工业相互融合、工业和城市经济实现互动、城市经济和农村相互协调发展,而且实现“四化同步”推进[1]。信息化本质上是工业发展过程的产物,但在实用价值上会与工业融合,推动工业实现信息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被运用,实现了工业领域的创新。而在工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中,会形成良性互动。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大量资金积累,从而为城市金融行业发展奠定基础,促使银行业大规模发展来存储工业化积累的资金。而城市经济发展中对物质资源和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导致商业银行得以建立,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支持。产业是城市经济得以发展的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质量在稳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要格外重视“四化同步”的时代特征,不仅仅要追求数量增长,更应该重视质量和社会效益。新时期应该把握好信息化趋势,将信息化作为主要推手推动产业重新布局实现变革,也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保障更多群众的现实利益,提高城市经济质量,以农村现代化来推动乡村振兴[2]。

二、乡村发展的时代特征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城乡经济拉开较大差距。落实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应该从当前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四化同步”过程的挑战。从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现状看,存在城市和乡村、区域间以及乡村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整体上看,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升,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具备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3]。从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均衡上分析,2020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6:1。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而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我国经济总体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较早开放的城市经济基础好,而中西部就很落后,缺乏工业基础和相对雄厚的资金,导致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城乡差距更大。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而言低收入人群增收和经济发展是其主要问题。工业化和城市经济发展对乡村产生了重大影响。乡村产业结构逐步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发展,呈现融合趋势,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加工业、物流和服务业相互渗透,延长了农村产业链,也提升了农业经济产出的附加值,形成农业与其他产业多样化发展。近几年多数地区都开展了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市和乡村实现融合和统一[4]。农业人员占比总人口比例下降,但是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结合,更多生产力被解放出来,进入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中。从人口空间分布上看,农业人口逐步走向聚居,传统的熟人社会被改变。不同农村地区拥有的交通、自然资源、人口架构、地方政府政策等都不同,一些在农业空间布局保留较好的农村区域形成了田园乡村的主流;也有的农村地区逐步走向衰落,甚至一些缺乏发展动力的区域,基本上在经济发展上处于边缘化;大部分农村地区还保持现代和传统并存的模式;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和集中居住地区在不断出现,未来大规模农村社区会成为当代乡村整体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落实“四化同步”是当前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在传统经济上是以农业为主,也是农业大国。目前,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平稳推进,但是和工业、城市、信息化比较,农业在发展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不管是生产组织化程度,还是农业人口素质,都与其他三方面存在差距,而农业现代化依旧是最为关键的问题[5]。因此,逐步强化农村区域的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分布格局,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创新,实现市场化供给,在产品种类、供需、质量等方面满足市场需要。应该通过乡村产业整合和优化,实现农业多样化发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从而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不断增加农业人口创收的渠道。依托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使农业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土地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

三、城乡关系协调统一,推动乡村振兴

(一)各种资源的相互流动

在工业和城市化发展中,努力协调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促使实现一体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会促进二者融合,这需要把握新阶段的主要矛盾,结合乡村时代特征,重新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实现二者生产资源的自由流动,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产业发展协调统一,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促使城市资源可以转向乡村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进行流动。这需要发挥是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促使城市和乡村都可以平等获得资源。例如,将建设用地和土地因素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以市场价格形成土地价格,让更多的土地收益可以留在乡村,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土地权利在商业银行抵押,推动金融资本进入农村,带动更多行业的资本和管理等向农村流动;建立开放的劳动保障市场,消除对乡村人口进入行业的限制;通过商业银行提供创业资金扶持,引导乡村地区人员创业,组织和搭建创业服务平台。通过金融政策进一步消除对城市资本进入乡村的限制,以商业银行作为担保机构,让城市资本和相应人才有制度上的保障。例如,不同的市场主体存在法律地位不适应,没有较好的共享合作机制,乡村实际需求的资源与进入的不符合,一旦涉及到农业用地就会产生政策性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区域的管理和服务改革,营造较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使城市资源和乡村发展相匹配。建立更完善的资源流动保障机制,确保农转非、人才引进、土地制度等合理规范,以此保障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有效融合。

(二)城市引导,实现产业融合

重新构建乡村和城市的关系,必须要走二者融合的道路,促进城市各类产业可以进入农村,发挥城市的引导作用。在新阶段下,工业和城市发展中,产业布局形成了集聚,导致产业在扩张和就业上有较强的作用,实现了农业生产劳动力向城市经济转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城市存在的产业类别多种多样,而新时期下已经将城市产业与乡村进行融合,引导第一、二、三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城市和乡村区域资源流动和融合,推进了城市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统一协调。而且城市具有很多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让商业银行拥有的资本和金融优势都下了乡,结合商业银行给予创业资金把愿意留在乡村创业的人才留住。在消费心理上,传统农村消费心理都是较为固化的,物美价廉和节约是主要的消费观,但是城市经济进入农村区域后,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贷和信用贷,使农村群众的消费心理逐步趋向城市化,促使消费结构调整;消费观念的改变让居住的农业人口对食品、农产品等安全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农业产业和生产贯彻绿色经济理念。

(三)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基本上都是完善的,而乡村需要依托上一级的城市才能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我国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强对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整改,确保居民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应该从公共资金角度考虑,推进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等制度的调整,建立网格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促使城市和乡村间的有效联系。将公共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建立相关机制,推动各项工程有序开展,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也可以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逐步转移到郊区乡镇,借助信息化和网络来实现统一规划。

四、“四化同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

(一)工业和城市化优势互补

依托工业发展来带动城市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在实践阶段有过一些成绩。加快工业产业的发展,以产业集聚优势来促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四化同步”要先在区域内发展支柱性产业,通过支柱性产业的优势,逐步构建工业产业园区,结合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实现农业人口转型;推动不同产业相互聚集和同产业不同经营来形成产业园区,以此来带动经济薄弱地区;产业聚集后对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基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社会资本和公共资本会逐步完善该区域的各项设施,从而实现工业和城市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发展过程增强了城市经济实力,也激发了其他行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农业人口逐步被农业现代化解放出来,从而反哺工业和城市发展。而且城市经济发展会积累大量的闲置资金和信息技术,对农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二)实现信息化深度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必须发展的,也是“四化同步”的有效保障措施。通过自身优势来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农村地区可以将原本低产出、高能耗产业逐步转型为信息技术、软件等产业;乡村基层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行政服务制度,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以智能化、电子政务、智慧经济等为主的乡村经济模式,确保信息技术可以合理运用乡村发展中去,将理论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生产逐步科技化和智能化,向更科学的生产方式迈进。在“四化同步”模式下,将信息化与三者进行融合,促使同步高质量发展,将信息化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可以平稳高效实现产业升级,促使农业产业价值提升,不仅仅增强了产业优势,也保护了乡村自然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确途径。

(三)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化同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乡村振兴,而乡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在推动过程中应该关注农民诉求。在工业产业集聚中,要形成支柱性产业,通过各类政策来引导农民就业,不仅仅要吸引农业生产过剩劳力,还要从制度和管理上保证平稳就业。农民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可以依托当地城市发展实现就近城市化,从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从农业角度分析,农民进入企业工作,农业生产将受到限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引导限制农业土地进行再利用,让当地农业生产企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既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获取收益,也可以通过就业增加收入,丰富农业人口收益增加的渠道,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化同步”是基于我国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也是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但是,“四化”实施需要形成完整的体系,结合现状促进乡村改革发展,遵循“四化”的基本规律。要认识到“四化”是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来完善,不同的乡村在运用中要立足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对策,从而保障不同乡村区域在发展中体现特色,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工业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