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22-01-01 12:19解忠信冯莹莹
区域治理 2021年45期
关键词:滨州市传统产业格局

解忠信,冯莹莹

1.中共滨州市委党校;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一)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新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主动选择,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具体情况如下。

1.新发展格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主动选择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发展要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旦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逐步从外向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十多年前这一规律开始显现,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超过60%下降到2020年的30.6%,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配置要求大体一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国产品行销全球,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现在,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总体上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阶段。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靠原有发展模式无法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新发展格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是可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五大传统产业迎来了以国内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转型升级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挑战。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的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是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将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之一。新发展格局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通过“转型+升级”逐步形成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绿色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劳动能力强的全新产业体系;转型即结构、规模、组织、技术装备等多方面的转型;升级是面向市场需求的升级,通过市场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等手段使整个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绿色发展生态健康的升级,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升级。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协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升级

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新发展格局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淘汰、放弃或替代原有传统产业转而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不是简单地理解提高研发占GDP的比重或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占比,而是要突破技术、质量、品牌三大关键点,紧握传统产业优势,将传统产业优势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随之协同发展,强化传统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制造能力优势,进而将传统产业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大变局中塑造滨州市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二、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为何要转型升级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缩小,出口规模缩减,对滨州市传统产业的发展形成挑战与压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规划也要求滨州市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具体原因如下。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滨州市目前已形成了高端铝业、新型化工、家纺纺织、粮食加工、畜牧水产等“五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滨州市的特色铝产业、纺织产业、活塞产业等俨然成了城市的名片,伴随着高质量的产品传遍了海内外。然而,随着新旧能动转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家对于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滨州市传统产业许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地方经济支柱的需要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中小城市,五大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作用。“十三五”时期,五大传统产业年均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年均税收收入占整个制造业税收收入接近三分之二,为滨州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新发展格局下,传统产业仍将是维持滨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国内国际循环体系的再部署、再调整,国内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进程中,高端铝、新型化工、纺织等外向型传统产业面临着国内外产品需求差异、销售渠道转移、资金不足等诸多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传统产业从工业化中前期向中后期迈进的关键期,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地方经济的支柱。

(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守护人文经济之根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更是传统产业孕育之根。滨州市传统产业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更是彰显城市文化自信的纽带与传播者。滨州拥有特色雄厚的产业基础铝业、纺织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目前已形成了高端铝业、新型化工、家纺纺织、粮食加工、畜牧水产等“五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培育起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龙头企业,魏桥创业集团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5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7家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滨州市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铝电、化工、活塞早已成为城市的象征,也是滨州享誉国内外的拳头产业。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提出,滨州市传统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新发展格局下,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为破解转型升级中横亘的工艺传承与技术创新、传统保留与现代提升等难题提供了应对策略,传统产业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中转型、在优化融合现代技术下升级,不断调整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从而创造更好经济效益,为守护新发展格局下“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之根。

(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实体经济之魂

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是滨州市实体经济业态的主要特征,在城市的智慧崛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正是依托于传统产业的基础,且大部分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衍生而成长为先进制造业,强大的传统产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现代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比如,高端铝产业是传统产业,要素创新方面,设立100亿元高端铝产业及园区发展母基金、5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打造集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创投资金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铝谷”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启动“中国铝谷”资源共享服务、在线研发检测等八大平台,科技信息、市场行情等八大资源库建设,全面打造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科创综合体。新发展格局下,传统产业仍然是增强人民幸福感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稳压器”,加快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智造新优势,在广阔的国内市场支撑下翻越“重资产、重杠杆、重成本”三座阻碍转型升级的大山,为重塑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民生福祉”的实体经济之魂。

三、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在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面临着新消费、新制造、新零售、新组织等多重变革。传统产业如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进行转型升级,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以需求侧为导向,传统产业向引领消费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消费生态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双循环消费新格局,新消费既有传统需求的转型升级,又有新兴需求的强势拉动,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滨州市五大传统产业主要涉及“衣”“食”“用”等生活生产领域,可替代性较强,新发展格局下,更要在迎合国内消费者需求愿望与激起国内消费者购买欲望间寻求发展方向,在“拥抱新需求”打开产品销路与“开拓新品牌”引领新时尚中找到“好卖的产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着力点。

(二)以创新为导向,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新消费变革下的新制造不同于传统的规模化、标准化制造,而是在制造流程中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使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化、灵活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新发展格局下,滨州市传统产业要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中探寻产业转型升级插翼赋能路径,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不断通过自主创新和外部引进,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体系,走出智能化、高科技化、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生产工艺革新与技术装备现代化,更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导向,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滨州市应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国家级重点发展规划,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充分研究分析国家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做好区域重点发展产业上下游的承接,充分发挥滨州市原有产业基础优势,吸引区域产业发展中心的资源流动,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延伸。积极关注临近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做好调研和沟通,做好产业布局,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有效降成本,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共同开发周边区域的优势资源,最终达到产业升级以及整体效益提升的目的。

(四)金融赋能滨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是产业的活水,在滨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高端化迈进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滨州市产融中心在金融资源整合、产业平台搭建、政企银企对接的作用。利用产融中心资源,深入企业做好推介对接。引导企业发布需求,银行开发产品,通过系统线上配对+线下撮合,让每一笔融资需求都得到充分服务。时刻围绕金融赋能目标,突出重点,强化统筹对接,真正让产融中心“活”起来,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滨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滨州市传统产业格局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