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2-01-01 16:24丁雪云
中学语文 2022年30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目标

丁雪云

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群是在大语文、群文阅读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全新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于语文学习任务的组织化与结构化。教师要立足学科育人视角,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有效利用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高效地完成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

一、确立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新课标指明了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此来确立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其中必修阶段着重强调高中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阶段则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深化、提高与拓展。学习任务群目标可为师生指明相对笼统的方向,而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其下移至具体的群文阅读单元之中,进行转换、分解与细化。

比如对《短新闻两篇》《飞向太空的航程》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时,学生需要接触新闻这种实用性阅读材料,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师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这一单元的具体课文内容,可设置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与一般特征、基本写作常识等知识教育目标,在能力目标的选择上,可增设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以及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形成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与追求和平等情感。教师针对这些教学目标,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与自主研读等学习方法,阅读文本,提取信息,提炼与总结短篇新闻与长篇新闻的结构特点,可通过绘制与填写表格的方式来使新闻表达的内容以更为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将三篇新闻的导语、主体、背景与结语分别填入到表格中,并进行对比。教师基于读写结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任务群目标,可引导学生尝试撰写新闻,在模仿标题、导语以及主体的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新闻语言进行适当创新。教师最后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新闻的重要价值,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信息化工具来获取新闻,了解国家、社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够正确解读新闻内容,形成客观、理智、独到的见解,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实用性阅读能力。

教师应当把握群文阅读活动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目标要求,筛选出合适的文本,建设群文阅读体系。案例中选择了同为新闻体裁的文本,教师可在任务群提供的大方向上,围绕新闻文本的读写教学任务,精准设立了具有层次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现对教学任务的层层细化,以此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精选议题,组合教学文本

教师对群文教学议题进行选择时,同样需要考虑到学习任务群,确保议题能够对于群文文本起到带动与贯通的作用,其本身要具有可建构性、可讨论性与统领性。教师可从人文话题、经典作家、观点、思维、学习策略等维度来筛选合适的议题,确保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学生共同完成群文体系的架构。

比如针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选择“情与景的共奏”这一议题,群文文本则选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文本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内容,体会作者选取的不同角度以及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的特色之处,感受典型的民族审美心理。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有助于形成比较式、贯通式的学习思维,以此可以打破单篇阅读带来的局限性,拓展阅读视野。首先,需要在“游赏自然之美”的环节中,熟悉文本,具体可选择撰写解说词、绘制游览图以及品析朗读等方式来初步解读文章内容。其次,进入“发现自然景色背后的‘我’”的环节,透过自然物,了解作者(朱自清与郁达夫)的审美意趣与情感,在把握重点词句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对作者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再次,进入“了解民族审美心理”阶段,学生可结合自身阅读经历,列举所知的写月写秋的古今文学作品,体会作者之间一致的写作心理,激发民族文化审美意识。最后,进入“如是我写,我眼中的景与情”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微写作,以家乡之美为主体,采用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将技巧与情感融入到练笔之中;完成写作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所创作的写作片段,互相鉴赏与品评,实现读与写的融会贯通。

“情与景的共奏”这一议题贯穿整个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体现了文本的共同主题,指引学生逐步深入到文本之中,从最初的浅读文本内容,直至理解审美趣味与思想情感,最终不仅仅使学生掌握鉴赏现当代散文的鉴赏方式,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实现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安排学生针对朱自清以及郁达夫,展开专题性的阅读与鉴赏活动,阅读其更多的优秀作品,了解其文化人格与精神世界。

三、创新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以往为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时,大多以问题为支点,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学习任务群导向下,教师需要将问题驱动模式转化为任务驱动模式,以整合与比较等典型任务来串联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要设置更多的情景化任务,以此来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比如针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开展群文阅读时,选择了《红楼梦》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节选内容,构建群文阅读体系,议题定为“同进贾府,不同境遇”,教师综合运用整合法与比较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片段,形成同异比较思维,了解不同人物的身世与命运,明确《红楼梦》这一著作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初读环节,学生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整合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为林黛玉、刘姥姥、贾元春建立人物档案,区分贾母外孙女、远房亲戚以及成为皇妃的孙女身份,明确各个人物“进贾府”的原因。在比较阅读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情节、环境、人物等角度,进行对比活动;学生可预先编写与演绎短剧,分角色扮演片段中的重要人物,以此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特点,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能够获得比单一阅读文本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于文本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可逐一攻克阅读教学专题任务:“不同人眼中的大观园”,分别从三个任务的视角来描述大观园图景;“同一人眼中的不同时间点上的大观园”,学生需要针对原有的文本实施结构化重组,对比刘姥姥“一进”“二进”“三进”大观园时,园里出现的变化,以此折射出贾府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体会人情世故与人间冷暖。

对比与整合是群文阅读中使用得相对较多的方法,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的文本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整合能力,同时还要学会多维度对比文本,把握文本间的关联。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学习中,还可引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鼓励学生去阅读《红楼梦》原著,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与古典著作。

学习任务群为高中教师指明教学方向,提供必要的教学设计依据,使教师能够更为有效地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目标的确立,议题的选择以及方法的使用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以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基本导向,科学筛选文本,适当增加课外文本,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以此能够更好地适应群文阅读教学节奏。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群文活动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