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古诗词教学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2-01-01 16:24
中学语文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古诗词月亮诗歌

肖 挺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蕴与艺术手法,体验古诗词蕴藏的丰富的情感,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一、浸入意境,品味诗情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重要特征。诗人把自身的生命经历与体验都融合在创作之中。不过,因为古诗词写作的年代和学生生活的年代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所以学生通常都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创造与古诗词相适宜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但学生们很难理解作者的真实感受。在学生眼中,春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但是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孤独?为此,教师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的同时,应该告诉学生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表达的真实情感。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们可以看出在这首诗中作者写诗时处于危险和混乱之中。他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没有心情欣赏风景。当时洛阳的田地很粗糙,杂草丛生。于是诗人表达了“春天变深”的感觉。另外,作者还用借用风景的抒情手法说:“我后悔花溅起眼泪时,其他鸟儿吓到了我。”花“和”鸟“本来是美丽的形象,但“眼泪”和“惊喜”结合在一起,会让读者伤心。所以这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越抓越疼。由此可见,境界对于诗歌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不同的氛围构成了一首奇特的诗的意象。而倘若学习者们能把与诗的意境联系起来,并感受诗的情境,就可以更进一步地掌握作者的情感,从而增强对诗的鉴赏能力。

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情境当中,把与诗的意境联系起来,并感受诗的情境,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情感,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内涵,促使同学们更积极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同时通过不同的意境感受诗人所描述的独特的诗意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诗的能力。

二、增强记忆,扩展积累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增加阅读量。老师可以借鉴课文中的片段为例,引导他们根据这种题材进行朗读。由于相同题材的作品所运用的形象和文字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旦他们能深入朗读,就能形成相应的语感,加深情感的积淀。

古代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知识诗。当时老师可以指导苏轼的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积极拓展书本。学生们发现,张若旭对春江月光中的月亮也有很多描述,月亮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的理解。月亮也代表了永恒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这与“水鸟头、明月何时存在”后半部分表达的意义相似。其他学生发现,月亮的形象也出现在很多诗歌中,体现了作家对故乡或故乡的热爱。因此,在李白的作品《静夜思》中,月亮与故乡有着明显的联系。

许多诗歌可以帮助他们增加自己阅读的量。在讨论了古诗词教学后,一些学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读古诗词,或让学生独立阅读,从而开展自己的阅读。”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古诗词,体会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形成相应的语感,加深情感的积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联系生活,学会欣赏

一些学生认为,由于古诗词和现代诗词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热情。他们可以找到古诗词和现代时尚生活关系的焦点,将现代时尚主题和古诗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引导人们对古诗词进行新的解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王健的作品《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篇关于望月怀旧的短诗。作品主要讲述了在月圆之夜赏月亮,学生对父母产生了清晰的想念,以及老师如何利用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学生满意,可以与作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们首先想象自己的中秋节。如果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会有什么感觉?接着就将自己的体会说了一下,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做了对比,看他们是不是也会和作者一样表达自己的体会。学生们都认为,思乡之情是古今一致的。在看满月的时候,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位学生说:“月亮照在地上,孤独的世界里没有人,只有孤独的树与我同在,所以我心里一点幸福都没有”。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古诗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尽管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的差别,但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却是一样的。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在诵读古诗词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并在同样的前提下关注现代人的情感,也能够促使他们根据自己具体掌握古诗词的内容,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意识。

四、结合背景,产生共鸣

教师为了在学生和作家之间形成情感共鸣,将根据作家的生活背景指导学生的创作。一旦他们能理解作者的感受,感知作者的情感,就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四川成都时写的古诗。初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创作背景自由朗读,体验作者当时要表达的思想和感受。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意识到作家当时的生活很悲惨。由于社会动荡等因素,作家已经流离失所,在成都茅屋稳定后才有所变化。学生们试图用情感解读诗歌,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作家不是很穷,他就不会那么担心失去草房。那些偷茅草的孩子其实很穷,否则他们不会随风而行。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仍然可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心声,表达他的崇高思想。

许多诗歌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诗歌的特点就在于通过事件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教师还能够引导他们关注于诗词的生活变化以及对其情感影响的作用,许多诗歌中都有关键词,教师能够让他们试着抓住诗意的眼睛,并了解诗词的生活背景,如此也就可以帮助他们对古诗词有进一步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增加古代诗歌的积累,开发明确的朗读能力。这对欣赏古诗,训练学生,提高中国的核心素质能力是非常积极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老师在培育语文核心素质的过程当中,采取了推行过程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教学方式、完善语言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革新过程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以此推动学习者的全方位发展。而且,这也有助于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古诗词月亮诗歌
诗歌不除外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