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下广东华人华侨与中国体育*

2022-01-01 18:0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阴晓林
区域治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华人华侨梅州国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阴晓林

一、相关概念界定

“华人”是海外所有中国人的统称,狭义的“华人”是指原是华侨或华侨后裔,后来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国国籍者,而广义的“华人”是指所有海外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1]。

“华侨”一词,通常认为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在1900年以前,“华侨”一词并未广泛使用,大约从1906年开始,“华侨”一词才开始广为流行[2]。中外学者对“华侨”的定义也并未形成较一致的界定。总的来说,“华侨”是个动态概念,一般认为要具有如下四个基本要素:特定的民族共同体、侨居海外、保留中国国籍、强烈的中华意识。早期,华侨为海外中国人的统称,与国籍无关。清末民国初,是指定居国外且有中国血统的人。现在国务院侨办则认为“华侨”是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3]。

“归侨”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裔”指在海外出生的中国人后裔。“侨乡”的概念在学术界至今并没有特别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侨乡”为国内某些华侨和侨眷较集中的地区。而有人认为“侨乡”不仅是华人华侨数量多,还应该具备对家乡认同感强、与家乡联系紧密、对家乡的社会公益贡献与影响大等特点[1],如广东的台山、梅州、江门、中山等地就是著名的侨乡。

二、广东华人华侨变迁史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简称“粤”,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广东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海最早、最多的省份。早在3000-5000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先秦时期的广东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近代以后,广东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侨乡。具有关资料数据统计,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有三千多万海外侨胞,占了我国海外侨胞人数的一半以上。省内有十余万归国华侨、三千多万侨眷,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梅州和潮汕地区。广东有侨资企业超过6万家,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6成多。至2018年底,在粤华侨华人专业人士5.8万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捐助项目遍布全省城乡,项目总数超过5万宗,折合人民币超过540亿元,有力支持了广东省教育、卫生、体育、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公益事业[4]。

中国人民移居海外,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先民移民海外的记载。唐朝时期,很多中国先人就乘船到了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商贸活动,唐朝时期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活动就已经很频繁。我国与海外各地的经济交往、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南海和东海两条航线。南海航线是由我国南海通往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直至欧洲和美洲的通道。东海航线是由东海通往日本以及朝鲜的通道。由于广东是我国的南大门,地处我国大陆的最南端,同时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由于广东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广东一直是我国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国人出国,仅开放广州一地通商,因此国人移居海外几乎销声匿迹。一般认为1840年是国人移居海外的分水岭,1840年前,国人主要是因为通商贸易而移居海外。1840年后,我国被迫打开国门。与此同时,东南亚、美洲、非洲、欧洲等地需要大量的劳工,因此,闽粤等沿海诸省大量的劳动者成了契约劳工,源源不断地涌向世界各地,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分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海外移民潮。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此期间移居海外的国人数量极少。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国人通过留学、投亲、劳务、经商等形式走出国门移居海外,成为新生代的华人华侨[5]。

关于华人华侨出国原因的分析,前人已做了许多研究。美国社会地理学家莱文斯坦认为,人口迁移有规律可循,而非盲目无序,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这就是著名的“推-拉”理论。在“推-拉”模型中,“推力”是由于譬如种族歧视、宗教冲突以及战争、天灾、动乱、生态恶化等原因,而导致的原居住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排斥力。“拉力”则是由于迁入地呈现了大量发展机遇和新机会所具有的吸引力。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广东特殊的人文因素,借助“推-拉”理论来分析广东华人华侨大量移居海外的原因。

推力——国内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广东近代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村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经济压迫、经济困难是国人出洋的第一因素,国人移民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改善经济情况。其次是政治原因,中国封建王朝,朝政腐败,派系斗争激烈,许多革命志士为了避免被迫害而纷纷出国,很多国人为生活所迫和逃避战祸也纷纷出洋。第三是社会原因,如20世纪初,出现了以婚姻、继承财产等社会原因的出国潮。

拉力——国际因素:

近代以来,东南亚殖民者和西方国家需要大量廉价的中国劳动力是中国人出洋的拉力——国际因素。西方殖民者通过开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来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而在开发殖民地的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短缺是个现实问题。由于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吃苦耐劳的华工遂成为殖民者开发东南亚的首选目标。为了谋生,广大日益困顿的中国人,不畏海途艰险,相继出洋。

三、广东华人华侨与中国体育

交流与融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最重要的侨乡。要想打造文化大省,广东必须充分利用向内和向外人口流动的优势,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6]。无论在中国近代建设中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海外华人华侨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东华人华侨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广东华人华侨经济实力雄厚,凝聚力强,怀有浓厚的乡情,与广东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文化往来。在广东塑造文化大省形象、增强文化的海外传播力方面,广大华侨华人将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中国近代体育运动中有不少项目,是由华人华侨传入或推动的,例如羽毛球、篮球、排球、水球等。此外,华人华侨在棒球、垒球、网球、游泳、田径等现代体育项目的引进和普及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这些西方体育项目通过华侨引入,大大丰富了侨乡青年的文化休闲生活。足球运动传入并植根于中国是和华侨分不开的。其中,梅州足球的“落户”和闻名,就是华侨努力的结果,梅州足球在我国赫赫有名,是全国著名的“足球之乡”。据记载,除香港外,梅州是我国足球运动开展最早的地区。早在清末民初,梅州踢足球的风气已经很普遍。1907年,马来亚华侨谢逸桥、谢良牧等在梅县松口创办体育传习所,是广东省最早的体育学校,教授学员足球。1914年,足球运动发展到梅县、兴宁、蕉岭等各县。1929年,印尼归侨温集祥回到家乡梅县,组织了“强民足球队”,足球开始从学校走向工矿、企业,走向社会。梅州球星众多,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名扬世界的“亚洲球王”李惠堂和温集祥等[3]。

华人华侨移居海外,把家乡的民俗体育活动一同带去,如武术、龙狮、龙舟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在"唐人街"、“华侨会馆”等海外侨社得到传播、承继与复兴。无论是落地生根的华人华裔,还是跨国流动的体育精英,作为公众人物,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成为中国体育形象的外部呈现者。华人华侨在中外体育和文化交流及国家关系中的作用日益鲜明,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公共体育外交使命。

在国家主导的“文化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以龙舟、武术、龙狮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传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传播,我们应先理清这些传统项目的属性(如文化属性、体育属性、艺术属性等);文化的核心要素(如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以及使命(文化使命、教育使命、健康使命等)。只有做好传统体育项目的理论研究,才能保证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传播不仅可以“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最终才能“扎根下去”。

四、结语

在国家主导的“文化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作为传播者的华人华侨,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历史地位与先天传播优势,华人华侨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搭建中外体育交流桥梁等方面,承担了时代新使命。

猜你喜欢
华人华侨梅州国人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警惕手足口病
澳门梅州妇女会和澳门梅州青年会成立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北德华人华侨国庆庆典成功举办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