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

2022-01-01 18:03扬州大学陈熠帆张依宁刘猛
区域治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喻体外交部记者会

扬州大学 陈熠帆,张依宁,刘猛

一、“政治等效”原则的起源与内涵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时应达到对等的“读者反应”,即译语受众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源语受众对源语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在1986年,奈达又对其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偏重于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文体风格上地对等。在2008年,我国杨明星教授结合奈达“对等理论”与当时中国外交形式,提出了“政治等效”翻译理论:外交翻译的理想目标是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目前,“政治等效”已经成为政治文献翻译中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翻译理论。

“政治等效”翻译理论的本质是翻译时应着重分析原文的政治语境,准确、忠实传达出原语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内涵,同时强调翻译等效的动态性,译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贴原语的时代内涵和译入语的最新发展。该理论有三个特点:政治性,政治性是“政治等效”最显著的特点。政治性要求政治文献的翻译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内涵,重点考量原文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政治意图。动态性。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这是政治等效对政治文献翻译的必然要求。译者必须从原语的动态发展和变化出发,关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政治语境赋予原文的不同含义,时刻跟踪原语和目的语相应的政治环境。平衡性。“平衡性”是指政治文本翻译应同时关注原文和译文,确保翻译既准确诠释了原文的政治内涵和真实意图,又符合译入语的使用规范和接受习惯,谋求一种异化与归化的平衡。

二、“政治等效”原理下的外交部发言稿英译策略探究

(一)“政治性”原理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解析

我国近年来在外交方面的表态更加尖锐、犀利,直切要害,体现了我国新一代外交人风格的转变,这类风格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在了发言人表态上。尤其是疫情当前,国际政治格局诡谲多变,更加需要我国进行强有力地对外表态,严正声明我国的立场与态度,这其中就产生了很多以前不曾出现过的政治新词,在此举 “以疫谋独” “挟洋自重”这两例进行分析:

(1)中方敦促美国有关方面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台当局“以疫谋独”的政治操弄,以免影响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抗疫大局(2020年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China urges relevant side in the US to abide by the one-China principle and stop backing the Taiwan authorities’ political maneuvering to seek independence under the disguise of epidemic response, so as to avoid disrupting global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against the pandemic.

“以疫谋独”该词是外交部用来形容民进党当局在疫情下与外国势力勾结谋求台湾独立的企图,表达了大陆强烈的贬义、谴责与不满。在该词的翻译中,“谋独”的译法唯一且直接译为“seek independence”,翻译的重点是“以疫”,外交部在翻译该词的过程中进行了补译,补充翻译了“under the disguise”,强调说明了疫情只是一个幌子与托词,其真实目的仍然是“谋独”。这样的补译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可以让外国受众理解到其“谋独”的手段与实质,体现了“等效”的理念。

(2)我们也要再次正告台湾当局,“台独”是死路一条,任何挟洋自重、以武拒统的图谋和行径都注定失败(2020年11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Attempts and actions to seek external interference and use weaponry to deny reunification are doomed to fail.

“挟洋自重”该词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成语,是具有中国外交特色的四字词语,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倚仗或依靠外国势力抬高自己”。外交部在翻译该词时其实着重翻译了“挟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重”,强调了“寻求外国势力的帮助或干预”,揭露了实质,表达了对有关方面的批判,是比较合理的译法,同时也符合了政治性特点“严谨而忠实”的原则。

(二)“动态性”原理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解析

“政治等效”原则的动态性特点要求相关译文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内涵,同时也要考虑到源语与译语相应的政治语境,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引申意义,又要考虑译文的语境意义。在外交部发言人表态的英译文本中,“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对比喻性表达的翻译上。通过对外交部英文译本语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发现外交部英文译文对于比喻性表达的翻译策略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1.直接对喻体进行翻译,如:

反观美国,疫情扯下了蓬佩奥口中美式民主“国王的新衣”(2020年9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In the meantime, the epidemic in the US has torn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off Pompeo’s American democracy.

此处引用“国王的新衣”,虽然其本质是想暗示美国民主的“虚伪”“欺骗性”,但是这里没有译为“hypocrisy”,而是考虑到该典故在中西方世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接受度,直接保留了喻体进行了直译,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更加的形象且生动,不会对外国受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2.在保留其喻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阐述和解释。如:

蓬佩奥走到哪里,就把“政治病毒”和虚假信息带到哪里,中国驻捷克使馆已就此及时“消毒”(2020年8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Wherever Pompeo goes, he brings political viruses and disinformation with him. The Chinese embassy in the Czech Republic has just published a press release for “disinfection”.

外交部在翻译该句时,对“消毒”一词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说明,补译了“published a press release”强调了其“消毒”的手段。其实该英文文本若直接使用“消毒”,不进行补译,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理解困难,因为前文有提及“政治病毒”(political viruses),提供了可供理解的语境。但是作为政治性极强的外交文本,应该要符合政治常理常识,若只译“disinfection”,只能与“political viruses”对应,而不能与“disinformation”对应,因此又适当阐释 了“published a press release”。因为新闻发布会是常用的外交方式,符合常理,同时也做到了与前文内容环环相扣。

3.直接采用英语世界中意思相近的俚语。如:

我也希望包括BBC在内的媒体,以后说到人权问题时,不应只把摄像头对准中国“鸡蛋里挑骨头”(2020年11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I also hope that the media,including BBC, should not only zoom in their lenses on human rights issues in China to find quarrel in a straw.

在这段话里,外交部将“鸡蛋里挑骨头”翻译为“find quarrel in a straw”。“鸡蛋里挑骨头”是汉语俗语,可以理解为故意挑刺、找毛病。此处对照中文可以发现,该译法既没有保留喻体,译为“find a bone in the egg”,也没有直接译出本体如“find fault with”,而是使用其他名词代替原本的喻体,并在此基础上保留新喻体进行翻译,本质是直接采用了对应意思的俚语。这样的译法,比起保留原来喻体的直译,更能被西方世界媒体所接受。此外,由于语境上升到了外交政治层面,若仍然采用“find fault with”这类的短语,显得格局过小,语意传递不精准。因此在这里直接采用英语世界中语意相近的俚语,更加合理、更加简练有力。

4.不保留喻体只译本体。如:

全球化浪潮下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应当是“百花齐放”,绝不应该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2020年8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ll parties should flourish together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shall never be the case that whoever excels will be terminated.

这两处引号内的内容都采用了不保留喻体直接翻译本体的译法,因为这是两个典型的中华成语、俗语。如果保留喻体直译,必定会造成外国受众的理解障碍,而且难以表达说话者的真正意图与含义,既没有实现“等效”,连基本的语意传达都有了困难。而如果选择直接翻译本体含义,会更加容易被外国受众所接受,动态地反映了语境意义,实现了“政治等效”的传递效果。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比喻性的表达,第一种策略更适用于中西方媒体、群众都广泛接受的表达,后面三种则对政治等效动态性特点体现得更加显著,可以展现出语言的本质含义。

(三)“平衡性”原理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解析

中文和英文因为本身语言特点不同,在翻译时要进行取舍,尤其是要在语言风格方面便于读者接受,才能真正地实现“政治等效”。我们知道,中文喜用重复,在正式文本中尤其多见,英文则少用重复,追求简练。因此在翻译重复内容较多的中文文本尤其是外交文本时,应该追求所谓“平衡”,一定程度上舍弃形式,保留内容,来实现“政治等效”的传递效果。如:

(1)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阿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团结互助,双方关系得到深化和升华(2020年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Confronted with the COVID-19 outbreak, we have been fighting side by side with solidar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2)该法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2020年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It will provide a strong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guarantee for safeguarding China’s sovereignty,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upholding Hong Kong’s enduring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研究以上两例译文我们可以发现,外交部英译文本时考虑到了“平衡性”在政治文本翻译时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中文文本进行全部翻译。“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简化为“fight side by side”“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简化为“enduring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如果全部翻译,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甚至引起外国受众对于译文的厌恶。简化后的译法,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政治等效”的传递效果。

三、结语

本研究基于“政治等效”翻译原则,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外交部发言人记者会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译文遵循“政治等效”原理,对政治新词进行直译、补译的方式,偶尔采用俚语替代的方式,传递出原文的政治语境和文化内涵,以求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新词新意。对于传统成语的旧词新用则采取省略、替代、简化的方,式忠实传达出比喻性与重复性文本的中心含义,除去细枝末节,直切要害,达到动态平衡。疫情以来,外交政治翻译对于新词的整体翻译风格趋向于锋芒化、通俗化、凝练化,既有助于展现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大国,在应对国际疫情与政治形势时积极坚定重塑舆论的态度,又有助于有效引导目标受众理解、接受外交话语所传达的各种政治信息。总体可见,随着疫情以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因而对于外交政治话语的翻译处理、对外传播也正在进入一个推陈出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猜你喜欢
喻体外交部记者会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品图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总理记者会奏响最“强”音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喜马拉雅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