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2022-01-01 19:57刘汉章
华东纸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赛岗位素质

李 婵 刘汉章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言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1,2],其中第21条明确指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岗课赛证”是指岗位、课程、赛事、证书,四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培养满足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等实际需求的综合素质强的实践应用型人才[3,4]。

将“岗课赛证”与高职院院校建筑类专业结合,能够充分推动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方式改革[5],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学习知识转化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极大的增强了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对社会需求、时代需要的适应能力[6]。

1 “岗课赛证”的内涵及关系

1.1 什么是“岗课赛证”?

“岗课赛证”多元培养学生是以社会需求、时代需要为目标形成的灵活多变的综合培养模式。“岗课赛证”其核心目标是“岗”,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实践应用型人才;主要方式是“课”,即通过课程的设计让学生掌握所需要学习得到的、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应用知识;关键刺激是“赛”,即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应用的实际活动当中;评价标准是“证”,即以职业技能证书等评价学生对于工作岗位实践应用技能的掌握情况[7]。

“岗课赛证”的第一要素便是“岗”,即工作岗位、岗位需求、岗位任务、综合素养等。是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求,是“岗课赛证”多元综合素质育人的最终目标,也是多元综合素质育人的设计起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贯穿“岗课赛证”整个体系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综合培养。岗位是学生脱离学校最终与实际结合的最终载体,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职业知识掌握情况及职业水平的最终方式。

“岗课赛证”的主要培养方式为“课”,即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培养方案。课是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及通过课程的多元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是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职业发展的“地基”。课是推进“岗课赛证”体系的关键内容,学校从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入手,提升课堂所学知识对岗位需求的适应性。

“岗课赛证”的关键刺激为“赛”,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知识竞赛等。是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知识的积极性的良好措施,是检验评价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内容,为企业、用人单位选拔优质人才提供关键参考。通过比赛的形式,更加考验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产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此外通过设置比赛设置奖励等形式,更加促进了学生对实际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参与程度。

“岗课赛证”的评价标准为“证”,即职业证书、行业认证。是“岗课赛证”多元综合素质育人对学生满足岗位的实际应用需求的标准检验环节,是学生考核职业应用知识、职业应用技能的标准检验方式,是岗位对学校培养的综合素质技能人才的认可凭证,是学生前往工作岗位的技术考核要求[8]。

1.2 如何融合“岗课赛证”?

从“岗课赛证”的内涵来看,岗是“岗课赛证”的起点也是终点,“课”、“赛”、“证”皆是为了满足“岗”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多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方法,课是学生进入“岗”、参加“赛”、考取“证”的培养方式,赛和证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回归到岗。

从“岗课赛证”的时间来看,首先学生通过课来获得基础的职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学习,通过参加赛来提高积极性及实现评价,通过考取证来达到岗的技术考核要求,最终走向岗实现最终目标。

从“岗课赛证”的关系来看,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岗是实际目标,以岗来设置课、赛、证;课是学习基础,以课的方式学习岗的实际应用能力、赛的综合能力、证的知识能力;赛是激励方式,通过赛来发掘优质技术人才投入岗、发现知识不足完善课程学习、培养实际能力去考取证;证是评价方式,通过证来实现考核目标进入岗、证的需求来反哺课程学习、证的考取去参加比赛。四者相互促进、反哺、影响,多元相互交融,实现全面融合。

2 “岗课赛证”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融合教学改革方法

2.1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大基建时代。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更大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围绕我国时代的需求进行更新迭代,没有围绕建筑行业所需要的BIM建模、装配式建筑等新型技术特点开展教学。此外,学校对于职业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通常学校会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及法规课程时会引入少量职业素质的培训,但是并没有开展单独的教育课程供学生学习。最后,目前学校教学主要采用被动式教育模式,即教师讲授建筑类专业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不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去让学生主动学习建筑类专业相关知识,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知识掌握的不够牢靠,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需求。

2.2 “岗课赛证”体系下多元综合育人的实现方法

(1)提供建筑类行业岗位现场实习实践,增强产学结合。

通过让学生真实的参与到工作岗位的参与过程当中,实现所学知识与社会岗位专业进行实际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筑类行业的实现手段也越来越多,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难、更加先进的需求。当代学生面临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技能,并且学生应该清楚掌握未来建筑类行业的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前往不同的建筑类行业进行实习实践,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绘图、结构设计等相关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行业的岗位内容,了解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打造建筑行业实际岗位需求与专业所学知识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产学结合,更深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2)优化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提供学生职业知识基础。

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为培养具有实际职业应用素质能力、实践职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在建筑类专业方面,学校和专业教师应该根据未来就业岗位实际需求,参照国家职业素质人才导向目标,结合实际应用开发和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并根据国家的发展策略、时代的科学进步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时代进行课程的更新设置,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为培养具备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优质人才提供宝贵的知识基础。首先,学校应该目前建筑类行业岗位的实践应用需求,开展课程设计,如开展施工素质培养、施工技术方法指导、BIM软件实操、“桥博”结构设计方法等结合实际应用的培训方法;其次,学校应该根据学习成果目标进行教学课堂内容设计,包括施工方法具体操作流程教学、BIM软件使用方法加偶邪恶等;最后,学校应该根据时代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对岗位需求的学习成果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进行改进改良,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并满足社会需求。

(3)结合建筑类专业相关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校应该广泛开展专业内的相关竞赛并大力推动国内外的设计大赛在学校内的开展程度,如景观设计大奖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际青年建筑设计师竞赛等,通过结合相关竞赛,对学生在课堂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再深化,并不断转化为实际应用实践能力。此外,通过学校内开办相关建筑类专业竞赛并设置奖励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对于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并在参加竞赛的同时,由专业老师针对竞赛的内容进行专业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通过比赛可以区分学生对于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企业、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极为优质的综合实践人才,推动增长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4)利用证书考核指标,实现评价学生的重要凭证。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应该充分结合建筑类行业的工作需求及证书要求,为实践证书考取提供助力。如结合结构设计师、建造师、国家高新技术BIM应用等级技能考试证书等,对课程进行针对性设计培养具有考证实力的优质综合素质人才,使课程评价标准与职业技能证书相互融合。利用学校全日制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的培养模式及方法,通过开展相关证书培养课程保障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证书,有效推进学生的就业水平。

3 结语

“岗课赛证”多元综合素质育人的体系已经广泛与高职院校的各专业进行融合展开教学改革、体系设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综合素质实践应用型人才。在教育部的工作药典中,“岗课赛证”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与“岗课赛证”体系结合势在必行,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与“岗课赛证”体系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提供建筑类行业岗位现场实习实践,增强产学结合。;化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提供学生职业知识基础;结合建筑类专业相关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证书考核指标,实现评价学生的重要凭证。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极大的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课赛岗位素质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课赛”融合的人工智能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探索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