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现状和提升路径

2022-01-01 21:34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陈梦琳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话语国家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陈梦琳

对外传播工作直接关乎政党形象的建构和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应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与国际传播路径,增强中国对外传播的能力和水平。

一、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必要性

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增强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对于增强中国话语竞争力、推进主流思想意识建设、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推动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标识,它不仅是人民大众认知、评价一个国家的主要依据,也成为国家之间增进合作、推进外交关系形成国际共识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积极通过对外传播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事业的推进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首先,要通过对外传播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的形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信、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的根本来源,也是凝聚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因此,对外传播要充分展现中国信念坚定的正面形象。其次,要展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这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形象。因此,对外传播工作有利于党和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形象的塑造。同时,对外传播能够有力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秉承互利双赢的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国家的外交工作,有力承担起大国的责任,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在对外传播中更要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形象,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更多共识。

(二)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影响力

国际话语影响力是主权国家通过各类渠道在国际社会中发表意见观点、参与规则制定以及发挥国际影响力的权利和能力,其对现代民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国际话语影响力可以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传播自身的理念和诉求。对于现代民主国家而言,彼此间深入的了解是建立友好、平等、互信的国际关系的重要前提。而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就需要在国际社会搭建交流的路径和平台,传播自身的治理理念和思维,从而达成国际共识,推动国际合作。拥有国家话语影响力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中具有话语权,通过国际话语影响力,民主国家或政党能够以话语为载体增进理解与互信,从而推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关系的构建。其次,国际话语影响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话语影响力最重要的维护和实现的目标,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国际话语影响力,意味着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决策的能力。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和包容[3]。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就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理念形成共识,而不是崇尚互斗、单赢、排斥的理念。同时,国内的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只有具备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才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影响伟大复兴实现的不稳定因素诸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而我国的话语体系还不能充分表达和反映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成果。因此,要通过对外传播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用世界人民听得懂的话语,深刻阐释中国崇尚和平的民族精神、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二、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传播能力逐渐提升,但仍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匹配。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中国对外传播的观念和策略亟待转变

要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对外传播工作,首先要转变对外传播的理念与策略。中国目前的对外传播工作理念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传播对象的研究不够深入,精准性和贴近性不足。传播对象具有主观灵活性,这决定了其可根据自己喜好过滤传播内容。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传播对象的喜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而在中国对外传播工作中乏针对性、没有层次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我国在对外传播中侧重政治宣传,思想意识色彩过于突出。中国对外传播的主力依然为中央媒体,官方色彩比较浓厚。对外传播过程中,官方媒体往往侧重于从思想意识的角度进行“灌输”,由此常常导致传播的无效性。同时,我国的媒体国际化、海外本土化推进较慢,发声渠道不顺畅,境外发声渠道较少,信息落地能力偏弱,这使我国国际传播陷入被动。

(二)中国对外传播的国际环境并不稳定

目前,世界在百年变局中进入了一个更为多元化和多极化的时期,西方国家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考验。同时,西方国家对政党的信任程度普遍陷入低潮,西方政党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随着社会分歧和分野的加深,政党的代表功能和联系群众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在国际权力结构上,东升西降,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反观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升高,中国的发展使得国际上对中国的警惕心越来越强。由此,长期存在的思想意识偏见和价值观鸿沟被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和媒体大肆渲染,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现象层出不穷,一些西方国家蓄意制造一些摩擦与争端,阻碍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开展,使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开展阻碍重重。

(三)互联网与新媒体为传播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变革,新媒体为我国对外传播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有了质的飞跃,传播方式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使得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日常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自媒体和私营门户网站冲击了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媒体平台的逐利本性暴露无遗,无法坚持传播工作的底线。由于思想意识的差异,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忌惮,使得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许多客观壁垒,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对外传播的正常渠道。因此,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影响力,就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对媒介传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三、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中国提升自身对外传播能力和传播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持续创新传播内容

对外传播重在持续改进创新。创新对外传播内容必须要基于事实,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形象的构建不是凭空而来,只有基于事实的传播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中国故事”具有说服力的基本前提,在传播素材的选择中,要选取具有代表性、能立得住的模范典型,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传播中国理念和文化。同时,在对外传播中还要注重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在保证传播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要注重挑选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的题材,摒弃空洞的、脱离生活的宣传内容,以传播对象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精准传播,增强对外传播的感染力。

(二)精准改进传播话语

进行对外传播要注意表达贴切。要学会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实践表述,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时刻关注不同情境中不同群体的不同特征,对沟通内容、表达风格和说服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话语效果。同时在进行对外传播时还要做到精准传播,传播对象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获取信息的喜好取向产生巨大差别。因此在进行对外传播时,要重视不同传播对象之间的差异,解构传播对象的话语特征和话语喜好,积极将传播内容与国际话语体系有效衔接,提升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坚持中国基本的话语内容和特征,通过讲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全方位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三)打造多主体的传播格局

传播的渠道和载体是传播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通畅性是决定对外传播效果的关键。在对外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上,需要重点使用新媒体平台,创新讲故事的形式。要注重拓宽海外传播的途径,注重使用海外本土媒体进行传播。其次,要以主流媒体为核心,搭建现代传播体系。主流媒体作为对外传播的官方窗口,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的象征,因此对外传播必须发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拓宽民间对外传播渠道,通过搭建民间沟通桥梁拓宽对外传播渠道,完善对外传播的格局、丰富对外传播的内容、增强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四)提升领导干部对外传播工作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逐渐加深,许多传统媒体人转型成为新媒体人,但因其缺乏新媒体传播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制约了新媒体跨文化传播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增强领导干部对外传播工作的能力,首先,要增强领导干部对外传播工作的意识。要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对外传播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的重要意义,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进行对外传播工作。其次,党的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传播宣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关于传播领域的知识储备,始终保持学习的热忱,在提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研判对外传播的形势、总结规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重视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在传播工作中将理论与对外传播实践相结合,使对外传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猜你喜欢
话语国家
国家公祭日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国家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