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新教学研究

2022-01-01 20:17吕玉发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思维

吕玉发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章郭小学 江苏海安 226600)

项目学习模式最初在国外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下项目学习已经引入我国的教育教学。对于具体的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学习学科,教师可以以项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能够更好地挖掘课堂的魅力和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意识。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本学科的内涵: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对待劳动,我们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养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项目学习对劳动与技术创新教学策略的意义

项目学习运用到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教育学科教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对于教师创新教学策略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事劳技教学的小学老师应该明确知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劳技教学的重要性,而项目学习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教学成效有质的飞跃。

(一)项目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不高,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但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一旦老师给他们设定一个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某个劳动任务,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其中。项目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学生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兴趣浓厚。学生在完成劳动与技术任务时会充满热情,享受整个过程。项目学习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时常在项目学习中感受到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循环,再次强化学生投入劳动的积极性。

(二)项目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小学劳动与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劳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老师安排的劳动任务不同的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成果,学生动手操作时也会经常选择与小伙伴合作。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锻炼了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互助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通常的项目教学具有一定的负责度,需要学生自行结组完成,实施项目的过程需要经过具体任务的分配、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项目实施,还有劳动技术任务完成后小组在课堂上的汇报、总结发言等步骤。通过同学之间的充分发言、讨论、实施等,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项目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策略的创新

项目教学主要过程不再以教师为主,而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需要做的是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引领正确方向。项目教学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投入实践、总结归纳为主要教学过程,一定程度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宗旨。总的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学生自主学习、操作时也是引导者与协作者,角色多样化与学生相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劳动与技术。项目教学的方式引进学科教学已经初有成效,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要利用项目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推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项目教学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新策略方面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在小学劳动与技术中具有多重积极的意义,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创新改革教学方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技素养,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一)利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甚大,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依靠课本或者老师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地学习,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思考,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思维视野更加广阔,而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学生可以做到“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打破局限的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点,因此通过项目学习还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在劳技的教育中,作为优秀的小学教师,响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利用项目学习将发散思维的训练融入劳技课堂教学。[1]

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的课本内容“纸工”时,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了解我国早期的造纸术和造纸方法、介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然后教师给同学们安排一个关于纸工项目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上时间或者在课下完成一项纸艺作品。学生根据这一项目任务 ,首先应该自主学习一些操作技巧,比如如何使用剪刀、胶水、胶带,如何设计自己的纸艺作品的大致构造,然后尝试剪刻、折贴、叠编等基本手艺技法,最终制作出来自己满意的团花、拉花、彩灯和纸艺小动物等。在他们进行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创造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为他们的生涯发展和职业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二)利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

《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曾提出这样的教学要求: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教师探索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终目的并不只是激励学生进行创作,而是希望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劳动与技术学科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项目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劳技课堂平台,帮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正面的劳动体验和优秀的技术素养。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制作作品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技能,还要让他们在思维方式和精神高度上进行独特的构建。针对每一个项目学习的任务安排,教师不应该设定统一的要求,促使学生多样化创作。[3]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内容“立体贺卡”这一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掌握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了解贺卡的含义和作用。在制作立体贺卡的环节,不做具体要求,老师可以安排以下这种项目作业:设计制作一张立体贺卡,并送上我们的祝福;作品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制作精美。(教师引导:同学们要这张贺卡送给谁?应该写什么类型的祝福语?)。在展示评价环节,学生展示精美的贺卡,并能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总结之后,进而升华学科本身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技术,我们可以做出美丽的成品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还能表达自己的心意,也能向朋友、师长送去祝福美好,这才是劳动的意义,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劳技素养。

(三)创新课堂学习模式、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创新精神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创新也是个人竞争的优良品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发本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项目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制作手工、进行劳动体验的机会和条件。在制作手工品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向自主创造进行发展,鼓励学生天马行空、新奇独特的想法,并帮助学生将想象转变为现实,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创意、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人才的培养,教师要从学生的起点开始抓起 ,让他们初步掌握劳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潜能的开发,创新的培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把课堂的自由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权,不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老师,依赖课本作出千篇一律的作品。[4]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内容“十五巧板”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它的发明过程和历史以及一些基础的摆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十五巧板是由七巧板衍生而来,七巧板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由七块板组成的,简单的七块板可拼成上千种图形,最简单可以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聪明的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我们还可以拼出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经过老师展示基本的拼法 ,学生已经津津乐道地卷起袖子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要拼出他们喜爱的图案,此时教师就应该有意放手让他们自由摆弄、尝试,摆弄图案的时候同学们却充满了童趣,各种各样的图案折射着学生的丰富想象。[5]

(四)家校联合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帮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是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应该带领孩子动手劳动,还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在生活中尊重劳动者和每个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通过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足够了解才能足够尊重,才能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品质,形成劳动习惯。小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养成主要在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在生活中的细节中体现出来。正是经过教师和家长不计其数的悉心教导和无数次的细节强调,才有好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需要家长成为自觉监督子女家务劳动习惯。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我国的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较少。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学习了这些技能,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加以应用,获得的技能不能多加练习,很快主动被学生遗忘。教师和家长主动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孩子自我服务与劳动,即培养和提高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书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的内容时,学习每个专题板块时都会安排项目学习,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应该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融合于项目教学。比如每次安排任务后,提醒学生劳技课的准备工作、课堂上不乱扔废弃纸屑、课后材料的整理、及时清洁弄乱的场地等,还要告诫学生回到家中也要及时复习自己获得的技能。教师应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学生才会通过自我意识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促进学生阳光发展,帮助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结束语

在小学劳技的学科教学中熟练运用项目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要想在劳动与技术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技意识和劳技能力,首先需要做的是有意识地去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进行交流探索,想方设法地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探究他们的真正需求,引领学生正视劳动与技术,在成长道路上茁壮生长。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维跳跳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