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身”到“具身”:论开放大学教学范式的创新与优化

2022-01-05 10:13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范式学习者大学

赵 芳

(浙江开放大学 富阳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0)

质量是教学恒久弥新的主题,创新和优化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正在转型发展之中的开放大学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2016年1月12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对如何办好作为新型高校的开放大学从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尤其对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创新要求:要进一步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按照需求导向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运用信息技术与开放学位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切实有效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位教育的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建构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由于教学范式是关于教学的最基本的界定或最基本的解释,具有公认性、基础性、范导性和隐身性等显著特征,因而创新和优化教学范式已经成为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文试图以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即具身认知理论为范导,以业已成为人文科学基本方法论的范式理论为依据,从世界观、方法论和具体实践操作三个层次,对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创新与优化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开放大学教学范式从“离身”向“具身”跃迁的客观必然性

(一)开放大学教学范式从“离身”向“具身”的跃迁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目标和完成终身教育新使命的关键举措

如前所述,新时期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从学理上说,影响教学质量因素有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二类。显性因素主要指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隐性因素则是指隐身于显性因素之后并起到支配性作用的因素,如教学范式、教学场景等等。相比较而言,隐身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但总而言之,开放大学以往对于教学质量创新与优化的认识与实践却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误区:即过多地关注显性因素的影响与改革,对隐性因素特别是教学范式的创新和优化则相对轻视,这就必然难以从根本上科学地解决教学质量问题。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范式是公认的科学成就,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是本领域在发展史中达到成熟的标志[1]4。范式既是形而上学的,也是社会学的和具体构造的,其本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2],其实现方式是科学革命[1]16。因此,对开放大学现行教学范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是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和完成终身教育新使命的关键举措。

(二)开放大学教学范式从“离身”向“具身”的跃迁是学习科学从传统的认知主义向现代认知主义转向的必然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为认知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哲学、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认知心理学领域发生了一场被称为“后认知主义”(postcognitivism)的重大变革。“具身认知”理论自此成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焦点论题,它代表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全新取向。鉴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作为新型高校的开放大学必须紧跟认知科学前进的步伐,对现行的教学范式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与审视,进而构建一种全新的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学范式。

(三)开放大学教学范式从“离身”向“具身”的跃迁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对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教育的根本问题做了科学的阐述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仔细学习和分析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抓住了影响教学质量三大关键的问题,它们的解决与否与解决程度高低直接表征和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优劣。因此,我们必须以习总书记关于这三个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学范式创新和优化的根本指针。另一方面,这三个问题与库恩的关于范式的理论高度吻合,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科学地运用库恩关于范式形成与转换的理论。第一个问题即办学方向问题对应着关于教学的世界观层次范式,第二个问题即办学目标问题对应着范式的基本方法论层次范式,第三个问题则对应着范式的具体实践操作层次范式。因此,开放大学要从外延式发展走向高质量内涵发展必须以现行教学范式的创新和转换为突破口,唯此,开放大学才能真正走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外,终身教育领域已经从培养传统意义的“学生”转向为培养“终身学习者”。这种转向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有力地印证了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创新和优化的必要性。因为这种转向意味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范式。开放大学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3],客观上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开放大学现行的教学范式,唯有如此,才能使之真正适合“终身学习者”多元化学习需求。

二、对开放大学现行教学范式的问题反思与透视

开放大学现行教学范式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它源自开放大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是对开放大学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抽象、综合概括和结构化提升的产物,是逐步积累起来的理论、模型、方法和经验等的总和。它表征着开放大学建设者、管理者尤其教师对于开放大学这种全新教育类型的世界观、基本方法论和具体操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持的系列共识规范或共识性信念。这个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开放大学特有的教学范式。根据性质不同,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可以分为理论研究范式和经验扬弃范式。理论研究范式是开放教育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学科共同体研究规范;经验扬弃范式是开放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提炼出来的共同经验,二者互相补充、互为前提。根据层次不同,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关于开放大学的世界观层次范式(开放大学教学范式的理论与价值取向)、关于开放大学基本方法论层次范式(开放大学教学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和关于教学的具体实践操作模式或方法范式(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模式)。三种层次范式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并一起规定着开放大学教学范式的基本内涵。科学地区分开放大学教学范式的类型和层次,是我们分析和反思现行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学范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与前提。

众所周知,我国开放大学(原名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它是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并充分吸收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范式而创立的新型高等学校。英国开放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成功举办大规模远程教育的公立研究型大学(1969年)。它开创了弹性教育(Flexible Education)先河,创造了以电视、电台、函授等远距离方式进行教学的高等教育体系,这种打破时空隔阂的开放式教育,被誉为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革新”[4]。由此可见,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教学范式创新与突破的结果,它有力推动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中国开放大学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业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大学系统、队伍、学科体系,对开放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实践运用也渐入佳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中国特有的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如教学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范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范式、政府主导范式等等。正是由于这些范式的影响与主导,才奠定了当今中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也形成了开放大学教学的基本现状与特有问题。由于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形成之初,认知科学尚未飞跃至“具身认知”阶段,因此,虽然开放大学在诸多方面尤其在教学的开放性上进而在高等教学大众化、规模化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整体上说现行开放大学教学范式依然停留在“离身认知”为主的教学范式之中,这种教学范式在远距离开放教育已经发展为在大规模在线教育的今天不仅明显落伍了,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下是我们根据范式理论的三大层次对现行的开放大学教学范式所做出的反思与分析。

(一)世界观范式上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作为新型高校的开放大学的地位、性质等世界观、价值观问题认识不够准确、科学和系统。限于种种历史和客观原因,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简单、粗放;对开放大学的政策支持不够有力、开放大学的地位与普通高校的地位实际不平等,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开放教育课程专业与课程设置不科学(与传统高校相比,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对开放大学师资、技术与管理三支队伍培养比较滞后;开放大学急需的高层次、学科引领性师资人才严重缺乏。

二是开放教学的理论取向与研究深度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开放大学教学的实际研究不深、对开放大学办学规律、教学规律的总结、概括和提升不够,对现代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吸收与实际应用不够,导致对开放大学实践的理论指导不够、对开放大学在社会稳定与伦理责任方面等重大影响与作用考量不足,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开放大学在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上的应有作用。

三是关于开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跟不上时代与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开放大学的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社会发展现实、农村基层需求、学习者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等方面深度整合不够,进而导致技术应用表面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二)基本方法论范式上的主要问题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开放大学起步晚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以至于开放大学教学基本方法论范式反映出不少问题。首先,以政府主导为主的方法论范式,造成开放大学办学自主性严重不足;而且在办学之初把开放大学仅仅定位为一种主流高等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形式。因此,社会其他各方和力量参与不多(这种情况在开放大学初期尤其严重,但至今依然存在)。其次,以高等教育学历快速提升为主要目标的方法论,导致开放大学在规模上无限扩张,但教学范式、教学场景、教学过程、教师数量与质量等深层次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第三,以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为主的方法论,使得线下教学的数量不足、质量堪忧,教学过程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在线优质学习资源建设不足、优质学习资源汇聚与共享机制缺乏,导致对学生学习性支持服务严重不足,反过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流于形式,教学过程有时没有真正发生。第四,以单一学科为原则的方法论,忽视了现代教育学科高度交叉的属性与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高,社会适应性较差等严重问题。最后,以“离身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方法论,导致开放教学范式“具身性”严重不足,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提升与改善。

(三)具体的教学实践操作范式上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离身认知”教学范式的根深蒂固和开放大学外延式的大规模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开放大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操作范式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划一性教学法至今依然是开放大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线下教育皆不例外,这就导致开放大学个性化和分层性教学难以真正实现。第二,虽然开放大学教学所努力倡导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理念从总体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与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学习的实现对学习者认知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支持的要求都相对较高,但由于开放大学实际执行的是开放办学、宽进严出的招生政策,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认知基础等与自主学习要求相背离的情况,加上开放大学招生规模大,确实难以及时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各种学习性支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和控制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难以企及的任务。第三,因为各种现实与主观的原因,知识灌输法依然是开放大学教师所坚持运用的教学基本方式,“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和“动力性”等教育范式应用非常缺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主动参与度不高等严重问题。

三、开放大学“具身认知”教学范式的基本框架与定位

以上我们分析了开放大学范式优化和创新之必然性以及开放大学现行教学范式之存在问题,接下来就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精确定位开放大学“具身认知”范式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转化路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理论源自西方,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西方的烙印。因此,我们决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是创造性的应用。

(一)科学把握具身认知理论的主要内涵

1.认知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具身性的过程

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的相关实验与研究相互印证了认知的具身特征。认知是人类大脑—身体—环境三者耦合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自组织系统[5];其中心信念是知觉、思维、隐喻的使用等等一切相关现象与身体本身所占据的物理时空位置紧密交织在一起,认知不仅发生在大脑中,同时存在于和发生于身心体验的实践活动之中[6]。

2.认知是由镜像神经元和镜像神经系统所激活的

神经科学领域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和镜像神经系统的发现是认知具身性的有力佐证。科学家首先在恒河猴的大脑皮层F5区发现了一种视觉运动神经元,这种神经元会在恒河猴进行手部抓握动作(发生动作本身)和观察(动作观察)其他猕猴执行同一动作或者类似动作时产生电生理反应。这类神经元因为能映射(mirror)其他个体的动作而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随后的实验研究发现在人脑大脑皮层主管身体动作计划的运动前皮质区域中存在有同样功能的镜像神经元,构成镜像神经系统。镜像神经系统能映射他人的动作,并对动作的意义产生反应,在动作观察阶段(对动作意图和语言的理解)和动作执行阶段同时被激活。实验说明,认知是我们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意义去理解他人的动作意图的过程。通过镜像神经机制,人们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把他人的动作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对照,进行内部模仿,从而达到对他人动作的识别和行为的理解与共情。认知发生于学习者通过寻找相关线索诱发镜像神经系统的活动中。

3.隐喻是产生高级思维的具身学习

人类以经验、知觉、情绪、身体的感知运动等具体的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复杂的抽象的思维,这种用隐喻(metaphor)认识世界、表达思想和组织意义的语言习惯,隐藏着人类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基础。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抽象思维大多是隐喻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想象,更深深地沉浸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7]。如寓言故事、成语往往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件或者以身体和环境的事件作为隐喻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抽象复杂的概念,都证明了高级思维是通过具体的身体活动表达的,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塑造的。

(二)明确“具身认知”理论对于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创新与优化的重要意义

新一代认知科学表明人类的心智具有具身性特征。具身认知身心一体的核心理念、镜像神经元的发生机制和隐喻的具身性特征等认知原理在教学范式中应用(见图1)具有适切性。具身认知有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和动力性的理论特征[5],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开放教育教学范式要充分利用身体和感知参与认知,重视生活经验,并且促进学习者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建立与所处的生活世界的联结;教学中通过促进学习者运用样本模仿、社交行为、移情力唤醒、身体参与、实践活动和具身环境嵌入等具身认知学习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使学习更深刻、更有意义。

图1 具身认知理论对教学范式的启示

与此同时,具身认知体现了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将其作为教学范式应用于关于学习发生的信息加工系统的运行机制,在教学中要贯穿使用学习科学的三大基本原理——双重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和主动加工原理[8]。

(三)开放大学“具身认知”教学范式的基本框架与内涵定位

1.核心世界观范式

一是重新审视和定位开放大学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明确其特有的新型高校的地位和性质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真正地落实,更加突出开放大学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功能,科学完善开放大学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对开放大学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地提升其办学自主性和独立性水平,努力改革开放大学课程与专业设置,使之充分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新使命和学习者不断变化中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高度,前瞻性地、多措并举地培养好师资、技术与管理三支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对开放大学特有的发展规律(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规律等)和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大学各种主流教学模式规律的精准研究。开放大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要与认知科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元动态变化等保持高度的统一,使开放大学的发展真正融入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2.基本方法论范式

从整体上把握“具身性”为主要特征的方法论范式,使开放大学的教学范式真正地摆脱“离身认知”范式的不良影响。一是把整体有机论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方法论。始终坚持从整体和有机的角度思考和谋划中国开放大学发展定位及其面临问题;把开放大学视为我国高等学校整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加以重点扶持。二是坚持开放大学办学主体协同方法论,使政府、高校、社区、市场与志愿者等各办学主体各有自己的生态位。三是坚持以国民的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方法论,根据学习者终身的动态的学习需求开展针对性有效教学;四是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但以在线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论,取代传统的或片面的单一方法论,使开放大学的特色更加明显;五是坚持多学科跨界整合和互相包容的方法论,使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更加一体化、跨界化,使开放大学的教育过程真正符合社会现实和学习者的需求。

3.具体实践操作上的方法范式

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离身性教学方法范式,构建具身性教学方法范式。一是抛弃以应试为目的的知识灌输法,倡导师生平等交互的对话式学习法;二是把枯燥无味的课堂讲授法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多模态自我导向学习法;三是使只强调大脑认知离身性教学方法上升为情境合一、身脑并用的具性认知教学方法;四是把封闭性教学方法转变为开放性教学法;五是把单一学科教学法上升为多学科整合法。总之,我们必须以最新的教育理论、方法、技术作指导,高度重视教学行动研究法,把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的高度。

四、开放大学“具身认知”教学范式构建的实践路径

(一)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学范式创新与优化的根本指南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大使命、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是新时代开放大学教学范式创新与优化的根本指南。我们必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开放大学教育实际,科学谋划全国开放大学发展新格局,尤其要准确把握开放大学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方位,把中央关于教育的新发展理念在终身教育中变为美好现实。

(二)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充分认识现代认知科学理论对于开放大学教学范式的极端重要性

要不断地引导教师关注和学习认知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等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的研究,以具身认知观以及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作为开放大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关注学习科学的学习原理以及如何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原理,包括学习者视角下的信息理解和信息交互的理论,以及应用学习科学为学习者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指导教与学的设计、分析和评估等[9]。

(三)将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和动力性作为开放大学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使具身认知真正融入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具身性就必须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构建人工智能协助下的具身环境,二是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具身教学与实践活动,三是充分开拓和利用具身性学习资源与相关工具。其最终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对事物产生具体经验的外在条件,以最大化地使身体各个器官全方位地融入环境中,进而产生学习的沉浸感,实现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交互体验,为学习者营造多感官参与的、具有真实体验感的、能深度互动的和有智能支持服务的具身学习环境。为此,必须推进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人工智能设备和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上海开放大学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们应用5G+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全息课堂、全息讲座,利用M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学习空间,运用三维仿真及AR增强现实技术等,提供沉浸式学习空间技术支持[10]。

坚持情境性原则就是要强调学习是在场的、联结的、互动的和高阶的。因此,开放大学教学要聚焦于具身交互和情境渗透的教学思路,要促进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往和学习者与世界的深度互动,营造回归生活、躬身实践的具身情境。情境性原则体现于教学形式多模态,以整合多种表征符号的相互对话为手段;把握隐喻是促进高级思维的具身学习的特点,因此,要通过深入分析隐喻和转喻的映射方式,通过隐喻所表达的意义将学习置于物理、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更大空间中,使学习者建立自身经验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达到对抽象认知的具身理解的目的。开放大学教师要不断提升优化和组合多模态情境资源的能力以及高级检索与分析的能力;教学平台要相应地提供优质的隐喻性资源,建立情境丰富的多模态资源库,供教师调用。

坚持动力性原则就是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动力系统,教学要体现学习是变化的、动态的、持续性的、互动的和非静态表征的动力过程;学习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设计和支持的重点,教师要对学习者的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搭设支架,搭建的支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不同阶段进行具体指导和动力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思考提供的工具或者资源是否有价值,学习者是否愿意利用资源,评价方法是否动态多元,是否感知了学习者的情绪体验并支持到学习者,是否及时反馈等影响动力性的外部因素。

坚持生成性原则就是把认知看作是学习主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教学设计中要包含身体与环境交互的学习活动,应用主动加工原理。活动中要验证是否能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是否激发了学习者的实践反思,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是否促进其发展。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教学材料、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的动态性生成,也要重视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物理环境的布置和营造、虚拟环境中的心理支持等影响认知生成的重要因子。

(四)以具身认知范式为指导,把开放大学的主流教学模式升级为具身认知模式

一是要对开放大学进行智能+教学模式的具身性改造。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前沿技术与人机互动技术建设开放大学具身教学环境、大力开发具身教学资源、加强具身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人机协同优化学习体验,帮助学习者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情感焦虑,可视化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帮助教师减少重复的无意义的劳动,把精力聚焦于数据分析、学生状态和个性化学习之上。升级新技术,使之能精准检验教学的有效性,为学习者提供全流程的学习支持,记录和表征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智能+教学的转向要始终将学习者作为主体,体现生命的关怀,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主体性在场、具身性交互和人性化赋能三个基本原则,要警惕伦理与异化的问题[11]。

二是大力增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身性。所谓混合式模式是指融合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势,充分利用行业专家的力量,将网络教育的优势充分应用到面授教学中,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发生。具体操作中要执行线上线下交叉的混合式教学,使面授辅导、实践教学、AI教学、平台教学相互区分,相互促进。教师要区分哪些资源由平台推送,哪些由智能终端解决,哪些是面授重点,哪些是个性化推送,实现在线教学的过程监控和线下教学的精准施教。在教学中要赋予学习者明确的角色或者身份,师生调整自己的身体处于在场状态,开展与学习目标统一的实践活动。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三是把多模态教学真正提升为具身性模式。多模态指大脑的多模态协同工作机制、多模态的符号资源和人机交互中的多模态资源呈现方式[12]。多模态教学要升级为融合多资源、多媒介、多情境、多平台工具、多环境的开放式立体互动的具身学习系统。教学模式要体现两个原则:一是灵活使用原则,要依据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模态,进行模态的组合、共建和拆解等变化以促进具身学习,二是容量有限原则,教学时要防止多模态的低效运用和滥用,教学设计要降低无关认知加工,调节基础认知加工,促进生成认知加工[8]。

(五)多管齐下,不断提升开放大学教师具身化教学设计能力

具身认知教学范式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学设计以学习科学、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支撑,以现代学习技术为基本工具,以学习分析方法作为数据支撑[13]。具身教学设计要包含学习支架的设计、情境渗透的具身学习社区设计和基于大数据的全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在某个活动中由辅导教师和学习技术软件共同扮演“知识渊博的陪伴者”,建立学习支持共同体,由AI教师、线上教师、线下教师共同陪伴和支持学习者,共同分析和监控学生行为数据,为学习者精准提供个性化和智慧化的学习服务,始终回应学习者状态,引领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的发生。

五、结语

对开放大学的教学范式进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创新性优化既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所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完成开放大学终身教育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更是符合教育科学、认知科学和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教学范式创新与优化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挑战性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教育科学、认知科学和技术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求也在动态地变化,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范式的创新与优化一刻也不能停止,否则,其结果就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范式创新和优化实践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教师要时刻有一种反思和反省意识,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效果,对有可能固化的范式保持高度的审慎和动态的调整。毕竟教学范式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基本的、指导性的通用框架和标准,若仅凭此去机械地应对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教育现实,就很有可能导致刻舟求剑或削足适履的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范式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