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 lgE和lL-5水平的影响

2022-01-05 07:31区洁楹张婉容黎志辉梁健刚蔡伟伟闵瑜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泌物穴位血清

区洁楹,张婉容,黎志辉,梁健刚,蔡伟伟,闵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 511400)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是特异性个体再次吸入同一变应原后诱发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 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主要特征为突发性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甚至嗅觉减退[2]。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使PAR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因PAR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反复发病等特点,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且影响其正常的社会活动[3-4]。临床上常采用免疫治疗、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由于疗程长、费用高、不良反应多、远期疗效不理想等因素,导致患者难以坚持治疗[5]。天灸是一种“治未病”的中医方法,在特定时间于穴位局部采用贴敷药物治疗,不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还具有“未病先防”“病后防复”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天灸贴是基于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而研制,本研究采用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PAR患者,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E 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5水平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及康复科就诊的100例P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天灸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天灸组中男23例,女27例;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6.82±3.17)年;年龄7~58岁,平均(35±10)岁。对照组中男 26例,女 24例;病程 3个月至18年,平均(7.29±3.03)年;年龄6~60岁,平均(36±10)岁。两组性别、病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以鼻塞、流清涕、鼻痒、阵发性喷嚏为主要症状,每日持续时间≥30 min,且每周发作时间>4 d,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鼻镜检查见鼻黏膜肿胀;皮肤点刺试验出现至少1种阳性及以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6~60岁,性别不限;③入组前 4周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④对研究中的治疗及用药无相关禁忌;⑤未接受过鼻部手术;⑥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鼻部疾病如鼻腔肿瘤,或有鼻窦疾病、鼻中隔偏曲明显者;②伴有免疫系统缺陷及造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者;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⑥需要贴敷部位既往有皮损未恢复或瘢痕体质者;⑦对贴敷药物或胶布有严重皮肤过敏者。

1.5 中止和剔除标准

①按规定治疗或加用其他治疗方法者;②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经医生判断确需加服药物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③出现不良事件,无法继续进行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4),成人每次10 mg,12岁以下儿童每次5 mg,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天灸组

采用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取大椎、风门(双侧)、肺俞(双侧)、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将曼吉天灸贴[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 2009第 2260555号]贴在上述穴位上并轻压片刻。用药部位皮肤出现轻度瘙痒、灼痛属正常现象,贴敷时间最长为24 h,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缩短。若用药部位皮肤出现重度瘙痒、灼痛感应立即除去天灸贴。用药部位皮肤如出现水泡,嘱患者切勿抓破,防止感染。贴敷后10 h内用药部位不能接触冷热水。治疗期间戒食辛辣、寒凉食物及鱼虾等发物。分别于农历初伏、二伏、三伏,在晴天上午气温较高时各贴敷1次,每次贴敷后间隔10 d再进行下一次贴敷,共治疗3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鼻分泌物含量

治疗后及治疗后 1年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鼻分泌物。将鼻分泌物收集并置于加入抑肽酶的试管中,离心后记录分泌物含量。

3.1.2 血清IgE和IL-5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并保存于﹣80 ℃冰箱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美国ELX800 Universal Microplate Reader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血清 IgE(试剂盒由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和 IL-5(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2 疗效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6]制定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标准,每项以0~3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症状越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为各项评分的总和。分别于治疗后和治疗后1年评价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治疗前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66%。

有效:疗效指数>25%且<66%。

无效:疗效指数≤25%。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天灸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后1年,天灸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 (例)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年) (例)

3.4.2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鼻分泌物含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鼻分泌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鼻分泌物含量较同组治疗后降低(P<0.05),且天灸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鼻分泌物含量比较(±s,pmol/L)

表3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鼻分泌物含量比较(±s,pmol/L)

注:与同组治疗后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后 治疗后1年天灸组 50 1.47±0.28 1.02±0.311)2)对照组 50 1.41±0.32 1.22±0.241)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和IL-5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gE和IL-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年,两组血清 IgE和IL-5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天灸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gE和lL-5水平比较 (±s,p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gE和lL-5水平比较 (±s,p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IL-5 治疗后1年14 90.67±60.651)2)29 121.94±65.081)

4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发病率居鼻科疾病首位,世界范围内约有 10%~25%的人饱受该病困扰[7]。临床常用脱敏疗法、免疫疗法、药物疗法(多为抗组胺类和激素类)及避免变应原接触疗法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8],但远期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明显。西替利嗪是目前临床常用的PAR治疗药物,属于高选择性第二代H1抗组胺制剂,能通过结合鼻黏膜上的组胺受体,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从而遏制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减轻嗜酸粒细胞对鼻黏膜的浸润,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喷嚏、鼻塞等症状。但该药只能暂时控制病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易引起头痛、口干等不良反应。多项研究[9-10]证实中医药及其一些外治疗法对PAR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长效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本病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阐述较多,如《诸病源候论》载“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可归纳为肺、脾、肾三脏虚损,肺气虚寒,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侵袭鼻窍[11]。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风寒邪气袭鼻为标。故治疗当以疏风散寒、行气通窍、温肺补脾、温肾纳气为主[12]。

天灸是一种特殊的中医外治法,作用于腧穴,具有祛风散寒、益气固表、补益肺脾肾的作用。本研究中所用天灸贴是采用 CM微晶态磁粉与生物膏(胶黏剂)经专利工艺制成的超薄软质治疗贴,既发挥了传统天灸贴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提高免疫力之功效;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天灸贴容易诱发皮肤发红、疼痛,甚至起泡,留有疤痕的弊端。在三伏天采用天灸贴治疗PAR是中医学“治未病”“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思想的体现[1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全身经络气血最为畅通,皮肤毛孔最为放松,穴位贴敷也最易吸收。在穴位上贴敷辛热温阳之品,可使效力循经直达脏腑提升人体阳气,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从根本上减轻冬季的发病症状。所用穴位皆为阳经经穴,“三阳结合”必达扶阳抑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本研究发现,治疗后天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鼻分泌物含量均有改善,两者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后1年,天灸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天灸组鼻分泌物含量低于对照组。表明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PAR远期疗效优于口服药物,作用持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PAR是IgE介导的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参与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IgE及IL-5等细胞因子在PAR患者发病及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4-19]。在 PAR中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炎性浸润细胞,而 IgE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血液中的表达量极低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结合,诱导级联免疫的发生,进而诱发过敏,因此血清中IgE的含量与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5作为调节炎性细胞活性的主要细胞因子,存在于鼻黏膜微环境中,在I型变态反应中起关键作用。IL-5不仅能募集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还能特异性调节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延长其存活时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因子,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能进一步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尤其是对IgE介导的免疫应答作用显著。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增高也能促进IL-5分泌增多,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炎症发展,从而导致PAR的发作。由此可见,IgE和IL-5在PA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能是 PAR的治疗靶点,因此,本研究检测PAR患者血清IgE和IL-5水平。本研究发现,治疗前患者血清IgE、IL-5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符合PAR的免疫学特征;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清IgE、IL-5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天灸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PAR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IL-5分泌和降低IgE合成,抑制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进而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综上所述,天灸贴穴位贴敷治疗 PAR可改善 PAR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鼻分泌物含量,近期疗效与口服药物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可能与降低血清IgE和IL-5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分泌物穴位血清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夏季穴位养心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