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1-07 12:29刘博张亚青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瓣膜病瓣膜消融

刘博,张亚青

(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二病区,河南 郑州 450016;2郑州市管城区第二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类型,随着疾病进展容易诱发房颤,增加血栓发生风险。瓣膜置换是现阶段根治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患者术后仍然存在房颤情况[1]。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通过对传统迷宫术进行改良,有效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创伤,应用于房颤治疗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2±2.63)岁;NYHA分级:Ⅱ级12例,Ⅲ级3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4~67岁,平均(55.37±2.51)岁;NYHA分级:Ⅱ级13例,Ⅲ级3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②房颤持续时间≥1年;③无心脏手术治疗史。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肾脏功能不全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开胸后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将低温心肌保护液从冠状动脉处注入,充分暴露心脏后行常规心脏瓣膜置换术,关闭左房,对患者进行复温,排出左心气体,开放升主动脉;关闭右房,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撤除体外循环,放置临时起搏导线。观察组采用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患者仰卧位,全麻,以胸骨中央为入路,建立体外循环,首先行左右肺静脉消融,以左上肺静脉口为入口行左心耳消融,以左下肺静脉口实施二尖瓣环消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以右房内冠脉静脉窦为入口进行下腔静脉消融。对线路进行4次消融,完成后行瓣膜置换术,手术结束时放置临时起搏导线。两组术后均进行3个月的常规抗凝治疗。

1.4 观察指标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使用心脏超声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显著提高,LAD、LVEDD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AD、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时间 组别 n LVEF(%) LAD(mm) LVEDD(mm)治疗前 观察组 45 49.36±4.17 51.28±5.31 58.25±6.15对照组 45 49.35±4.21 50.71±5.33 58.21±6.07 t 0.011 0.508 0.031 P 0.991 0.613 0.975治疗后 观察组 45 57.64±3.32a 40.53±5.14a 50.33±4.11a对照组 45 53.41±2.87a 45.27±5.18a 53.65±4.16a t 6.466 4.357 3.808 P 0.000 0.000 0.000

2.2 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后,两组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水平比较(±s,ng/L)

表2 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水平比较(±s,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n 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93.28±27.32 35.13±6.31a 85.36±15.28 28.64±6.47a对照组 45 90.14±26.87 54.68±12.37a 84.76±14.77 61.33±16.55a t 0.550 9.444 0.189 12.341 IL-1β P 0.584 0.000 0.850 0.000

3 讨论

房颤是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且房颤患者心房中容易产生血栓,增加致死、致残率[3]。现阶段,瓣膜置换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效果显著,但难以有效改善房颤症状,需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而药物无法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彻底恢复,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副作用。

研究[4-5]表明,在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术能够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但传统迷宫手术术中切口较多,创伤较大,容易增加手术风险。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传统迷宫术操作步骤进行了简化,有效优化了手术路径,通过电流产生热量,能有效阻断患者体内异常兴奋传递,效果较好[6-7]。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显著更高,LAD、LVEDD均显著更低(P<0.05),表明联合治疗在提高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机体炎性反应,进一步体现联合手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可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瓣膜病瓣膜消融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消融
“烂”在心里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