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弥散加权成像与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比较

2022-01-07 12:29王军委董志辉李华丽吕春婷王红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缺血性检出率病灶

王军委,董志辉,李华丽,吕春婷,王红艳

(洛阳市中心医院1影像科,2急诊科,3周山院区护理部,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一种脑组织血供障碍,早期治疗对AIS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而早期诊断是保证患者得到早期治疗的有效前提。目前,临床对于AIS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等[1]。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等多种成像序列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检查中,对AIS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作用,但截止至今临床鲜有MR-DWI、MSCT对AIS诊断价值差异的相关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1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R-DWI、MSCT对AIS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为68例、4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8.24±9.33)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自发病到入院治疗均未超过6 h,意识较为清醒或仅伴轻微嗜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MR-DWI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Excite 1.5T MRI诊断仪进行检查,使用八通道线圈,在团注0.1 mmlo/kg磁显葡胺对比剂后进行T1WI、T2WI、DWI及T1增强等序列扫描,参数设置如下:①T1WI:厚度为6 mm,间隔为1.5 mm,TE为24 ms,TR为2 480 ms,矩阵为320×256,FOV为24 cm,激励次数为2,共扫描108 s。②T2WI:厚度为6 mm,间隔为1.5 mm,TE为122 ms,TR为4 300 ms,矩阵为448×448,FOV为24 cm,激励次数1.5,共扫描95 s。③DWI:厚度为6 mm,间隔为1.5 mm,TE为minimum,TR为6 200 ms,矩阵为192×192,FOV为24 cm,激励次数为2,共扫描50 s。④T1增强:厚度为6 mm,间隔为1.5 mm,TE为24 ms,TR为2 600 ms,矩阵为320×256,FOV为24 cm,激励次数为2,共扫描115 s。阅片由2名经验丰富的MRI影像学医师完成,最后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通过GE后处理软件得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

1.2.2 MSCT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Optima CT670 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仪进行常规头颅CT、基底节层面扫描以及CT灌注成像检查,增强检查前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 mL/s速度经患者肘静脉团注40 mL的优维显造影剂,扫描范围为4 cm,速度为1 r/s,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300 mA,层厚为5 mm,矩阵为512×512,扫描时间为50 s。采集患者的CT灌注成像数据并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将流入动脉、流出动脉分别选为大脑前动脉、上矢状窦,选取感兴趣区获取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达峰时间(TTP)等参数。

1.3 观察指标①检出率:比较MR-DWI、MSCT两种检查方法对AIS的检出率。②不同区域成像特征:对比缺血病灶区、组织正常区的MR-DWI、MSCT成像特征,包括平均ADC值、CBV、CBF及TTP。③不同治疗效果者成像特征: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成死亡组(n=14)、生存组(n=96),比较两组的MR-DWI、MSCT成像特征,包括平均ADC值、CBV、CBF及TTP。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MR-DWI的检出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n=110,n(%)]

2.2 不同区域成像特征缺血病灶区的平均ADC值、CBV及CBF均低于组织正常区,而TTP长于组织正常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区域的MR-DWI、MSCT成像特征比较(n=110,±s)

表2 不同区域的MR-DWI、MSCT成像特征比较(n=110,±s)

区域 平均ADC值(×10-10m2/s)CBV(mL)CBF(mL)TTP(s)缺血病灶区 5.92±1.33 1.31±0.40 15.80±5.95 12.66±3.15组织正常区 13.86±3.70 3.12±0.93 43.12±9.57 8.03±2.10 t 21.180 18.751 25.427 12.827 P<0.05 <0.05 <0.05 <0.05

2.3 不同治疗效果者的成像特征死亡组的平均ADC值、CBV及CBF均低于生存组,而TTP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治疗效果者的MR-DWI、MSCT成像特征比较(±s)

表3 不同治疗效果者的MR-DWI、MSCT成像特征比较(±s)

组别 n 平均ADC值(×10-10m2/s)CBV(mL)CBF(mL)TTP(s)死亡组 14 5.16±1.40 1.20±0.43 13.15±5.27 14.03±3.77生存组 96 14.55±4.15 3.19±1.15 46.88±10.32 7.47±1.98 t 22.486 17.000 30.529 16.157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以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尽早诊治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意义重大[2]。有报道[3]指出,MR-DWI检查结果可诊断AIS患者病情并评估治疗效果。同时,临床研究[4]表明,MSCT可有效获取AIS患者脑部血流的影像学图像,然后利用后处理软件可获取CBV、CBF及TTP等有效参数,对于AIS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作用。另外,临床研究[5]表明,AIS患者发病后采用绿色通道模式缩短救治时间、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目前临床上鲜有关于MR-DWI、MSCT评估AIS患者溶栓疗效的对比报道。

本研究选取110例AIS患者作为对象,结果显示,缺血病灶区的平均ADC值、CBV及CBF均低于组织正常区,而TTP长于组织正常区,提示MR-DWI与MSCT检查可准确评估AIS患者的病灶形成状态。分析原因如下:在患者脑部缺血性病灶形成后,其血液灌注量明显下降,造成机体内水分子扩散速度下降,进而导致MR-DWI检查结果显示缺血病灶区ADC值显著降低。MSCT检查结果显示CBV下降是由于患者脑部缺血性病灶形成后,其血管容积也随之缩小,导致CBV下降;CBF下降则是由于患者发病后其单位时间内脑部血流量显著下降,进而导致CBF下降;而造影剂浓度升高到峰值的速度下降,导致TTP显著延长[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死亡组的平均ADC值、CBV及CBF均低于生存组,而TTP长于生存组,提示对MR-DWI与MSCT检查对AIS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MR-DWI组的检出率为100.00%,高于MSCT组的92.73%(P<0.05)。此结果与卢庆林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指出,与CT、常规MRI检查相比,MR-DWI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更高。

综上所述,MR-DWI与MSCT均可准确评估AIS患者的病灶形成状态与疗效,但相比之下前者的检出率更高。

猜你喜欢
缺血性检出率病灶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