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22-01-07 12:29蔡金玲王玉荣田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亚组半胱氨酸内脏

蔡金玲,王玉荣,田勇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河南 郑州 450053)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遗传、环境、年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该病发病风险升高。该病起病较为隐匿,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出现大血管病变等并发症[1]。因此,针对该病及时、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研究[2]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伴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内脏脂肪面积增加,二者均可能增加大血管病变风险,进而影响治疗结局与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120例)与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对照组,120名)。观察组男64例,女性56例,年龄37~69岁,平均(50.48±6.04)岁;对照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41~64岁,平均(50.91±6.4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同时,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病变亚组(n=23)和未病变亚组(n=97)。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②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③近3个月内有服用叶酸、B族维生素、甲钴胺等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药物;④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⑥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⑦依从性差,不配合者。

1.3 大血管病变判定标准①专科医师判定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或典型心绞痛症状并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证实;②既往明确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或经头颅CT、头颅核磁检查确诊;③有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血管彩超、下肢血管CTA或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

1.4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内脏脂肪面积测定。①同型半胱氨酸:于晨间空腹状态下取受检对象肘静脉血液3 mL,于3 000 r/min条件下进行15 min离心处理,取得血清样本,并于2 h内完成检验。检测仪器选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方法为循环酶法,试剂由郑州科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具体检验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规范进行。②内脏脂肪面积:由内分泌专科医师进行测定,仪器选用欧姆龙内脏脂肪测量装置HDS-2000,采用生物阻抗法测量,检查时处于空腹状态,衣着宽松舒适,保证安静状态,按照仪器说明书严格进行操作。③比较两组及两个亚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内脏脂肪面积。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0表示负相关,r>0表示正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比较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比较(±s)

表1 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比较(±s)

组别 n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内脏脂肪面积(cm2)观察组 120 17.82±2.03 91.51±38.43对照组 120 10.45±1.67 65.52±8.37 t值 21.718 23.634 P值 0.000 0.000

2.2 两亚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比较病变亚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均显著高于未病变亚组(P<0.05)。见表2。

表2 两亚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比较(±s)

表2 两亚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比较(±s)

组别 n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内脏脂肪面积(cm2)病变亚组 23 19.43±2.31 108.96±43.52未病变亚组 97 17.02±2.08 87.42±36.37 t值 3.667 2.456 P值 0.000 0.016

2.3 相关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23例(19.17%)存在大血管病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内脏脂肪面积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大血管病变,进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与风险程度,因此及时对此类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鉴别多应用血清学指标,但单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难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支持[4],因此可配合其他指标进行联合检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病变亚组高于未病变亚组(P<0.05),提示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均伴随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内脏脂肪面积增加。通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在机体中呈低表达状态,诸多原发疾病或机体炎性状态下可通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该指标分泌量增加。考虑到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引发维生素代谢紊乱,加之日常使用降血脂药物维持,血清中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分解功能相应降低,表现出该指标水平升高[5]。同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细胞功能障碍,诱发大血管病变发生。研究[6]表明,肥胖属于糖尿病发病的高风险因素,肥胖患者伴随有内脏脂肪面积增加,主要表现为脂蛋白水平提高,此时机体内环境主要表现为高脂水平。另外,内脏脂肪面积的增加致使腹部脂肪细胞数量升高,大量游离的脂肪酸可从腹部脂肪处释放进而影响肝脏代谢能力,最终以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等形式对血管壁产生作用,增加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本研究中两项指标均与大血管病变风险呈正相关(r>0,P<0.05),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内脏脂肪均参与了大血管病变过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肾脏微血管病变,肾小球滤过能力降低,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因子诱发大血管病变,形成恶性循环;内脏脂肪面积增加表明患者机体内脂蛋白水平增加,长时间脂蛋白的堆积对机体代谢能力有严重影响;此外,内脏脂肪面积增加还易导致患者血脂水平升高,最终损伤血管,进一步诱发大血管病变。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临床上二者可作为大血管病变发生与否的评估指标,为后续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亚组半胱氨酸内脏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空心猪
好吃的内脏
过多吃腰子男性易不育
同型半胱氨酸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