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07 12:29闫秀娟王俊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皮下皮瓣积液

闫秀娟,王俊丽

(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 肿瘤科,河南 项城 4662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由于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增殖失控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最为广泛[1]。但由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较大且术中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可能发生皮下积液,影响术后切口愈合[2-3]。因此,为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早明确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73±5.86)岁;肿瘤TNM分期:Ⅰ期30例,Ⅱ期18例;肿瘤直径0.48~4.56 cm,平均直径(2.21±0.76)cm。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术中及术后大出血者;③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全麻后,在距离肿瘤3~5 cm处行横向或纵行切口,采用电刀于皮下真皮层与乳腺浅筋膜之间对皮瓣进行游离,保留皮瓣下薄层脂肪组织;将乳腺腺体、胸大肌筋膜至腋窝处进行剥离。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采用血管钳进行钝性分离,将淋巴结及对应的淋巴管逐步游离出后进行切断结扎,需注意淋巴漏出现。随后对外侧、中央及尖群淋巴结进行清扫,在缝合前使用7号丝对胸壁与皮瓣进行缝合固定,常规留置引流管,采用纱布块覆盖于皮瓣表面后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皮下积液: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腋下手术区域合并胸壁手术区域皮肤出现显著隆起,触诊有波动感可诊断为皮下积液。②资料收集:收集入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45岁,≥45岁)、肿瘤大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淋巴结清扫个数(≤7个,>7个)、淋巴结转移数量(≤4个,>4个)、皮瓣固定(有,无)、术前化疗(有,无)、合并糖尿病(是,否)。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下积液发生情况4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1例,发生率为43.75%;未发生皮下积液27例(56.25%)。

2.2 单因素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不受患者BMI、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转移数量及术前化疗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患者年龄、皮瓣固定及合并糖尿病的影响(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单因素分析[n(%),±s]

表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单因素分析[n(%),±s]

因素 发生(n=21)未发生(n=27) 统计值 P≥45岁 14(66.67) 9(33.33)BMI(kg/m2) 23.75±5.62 24.08±4.67 t=0.222 0.825≤7个 10(47.62) 10(37.04)≤4个 15(71.43) 14(51.85)有 4(19.05) 18(66.67)有 8(38.10) 10(37.04)是 16(76.19) 9(33.33)否 5(23.81) 18(66.67)<45岁 7(33.33) 18(66.67)年龄 χ2=5.259 0.022肿瘤大小(cm) 2.23±0.89 2.34±0.96 t=0.406 0.687淋巴结清扫个数 χ2=0.544 0.461>7个 11(52.38) 17(62.96)淋巴结转移数量 χ2=1.893 0.169>4个 6(28.57) 13(48.15)皮瓣固定 χ2=10.789 0.001无 17(80.95) 9(33.33)术前化疗 χ2=0.006 0.940无 13(61.90) 17(62.96)合并糖尿病 χ2=8.694 0.003

2.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无皮瓣固定及合并糖尿病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手术仍为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不但可保留胸肌,且术后外观效果较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渗液或渗血可导致皮下积液的发生,积聚的液体会造成皮瓣供血异常,影响手术创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5-6],故找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防治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4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3.75%,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略低于许伟伟等[7]的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有关。经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无皮瓣固定及合并糖尿病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①年龄≥45岁。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多逐渐降低,加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切口相对较大,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创面渗血或渗液现象,增加皮下积液发生率[8]。②未行皮瓣固定。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皮瓣固定能够在皮内或皮外缝合的帮助下将皮瓣固定于筋膜或肌肉的表面,对皮瓣相对胸壁活动起到预防作用,减少死腔的发生从而避免皮下积液的形成[9]。此外,在术中行皮瓣固定利于减少皮瓣张力且无明显创伤,利于术后患者早期开展相关功能锻炼。③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水平往往较高,而高糖环境可为病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会增加切口感染风险,增加皮下积液发生风险。临床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同时予以降糖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皮下积液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年龄≥45岁、无皮瓣固定及合并糖尿病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制定合理预防方案,以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皮下皮瓣积液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