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深度(DOK)模型的原理性地理教学探究

2022-01-13 09:16张现瑶朱丽东
地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知识原理深度

张现瑶 朱丽东

摘 要:知识深度(DOK)模型作为一种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理论,对于地理原理性知识教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知识深度模型的基本理念,进而以大气的热力作用为例,通过知识深度模型的四层次分析,并结合地理实验串联整节内容,拆分设计出教学流程,最后提出了运用该模型开展教学的指向要求。

关键词:知识深度(DOK)模型;地理原理;地理实验;教学指向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2-0023-0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深化使得教与学的过程更加注重素养立意,更加注重学习进阶。知识深度层次模型作为对学生认知能力深度挖掘和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理论逐渐走向中学地理课堂,渗透中学地理教学。知识深度(DOK)模型作为重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模式,通过对地理原理性知识的二次探究,可以更好地构建教学流程,在具身体悟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本文以“大气的热力作用”为例,通过知识深度层次模型探索新式教学路径,并提出运用该模型开展一般性教学的建议。

一、知识深度(DOK)模型的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对接美国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Webb)于1997年提出“知识深度(Depth of Knowledge,DOK)模型”(图1),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改进,知识深度(DOK)模型逐步从教学评价领域走向了课堂教学领域。近年来,知识深度(DOK)模型日益成为美国 K12 教育领域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工具。[1]该模型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指向课堂教学拟定任务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设计问题链、教学项目和操作性实验贯穿整个课堂,以测量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深度(DOK)模型并非一味地追求知识难度,而是侧重于教学效度和完整性,其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分为回忆和重现(Recall and Reproduction),技能和概念(Skill and Concept),策略性思维和推理(Strategic Thinking and Reasoning)以及拓展性思维(Extended thinking)四个层级。教师根据每个层级的主题要求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任务、问题和活动,前两个层级为浅层学习,后两个层级则属于深度学习,开辟了由“学知识技能”到“学思维策略”的进阶路径。

地理原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般规律和因果联系,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格局和过程,阐明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原理性知识对于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且由于原理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密切,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往往存在偏差。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采用平铺直叙的讲授方法,不仅是对语言表达准确性和连贯性的挑战,而且客观上对学生的理解和练习带来难度。知识深度(DOK)模型则从学习进阶的角度出发,逐项解决教学任务,逐级提升认知能力,形成“问题来源现实—多方式逐级应对—回归现实问题”的进阶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二、基于知识深度(DOK)模型的“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探究

大气的热力作用作为自然地理部分的重要原理之一,涉及较多的迷思概念和地理过程,且与物理等相关学科联系密切,教与学的难度较大。采用知识深度(DOK)模型开展教学,从DOK1到DOK4逐级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地理实验、项目学习、问题链设计等多种方式,创新教学观点、方法和课堂互动形式,使學生从知识生成的角度体验地理原理的推演过程,体会“知地明理”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表1是基于知识深度(DOK)模型的“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教学流程”。

三、基于知识深度(DOK)模型的原理性地理教学指向

1.把握新版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地理原理

地理课程标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根本纲要,离开了课标的指导,地理课堂教学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利用知识深度模型(DOK)开展地理原理性知识教学,应遵循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多维度分析地理事象、多结构评价知识层次、多形式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地理新教材无论在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部分均存在较多的地理原理,知识深度(DOK)模型作为与原理性知识教学相契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原理性知识,并尝试利用知识深度(DOK)模型对地理原理逐级分析,重组设计,开发一系列基于该模型的探究性课程。

2.精心设置问题链,逐项促进学习进阶

地理原理归纳于多种形式、多重意蕴的地理问题,又反过来促进地理问题的解决。地理问题作为与地理原理相契合的“教学增长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知识深度(DOK)模型的DOK1和DOK4环节特别强调问题链的设置,问题链既引导学生对地理原理进行初步思考,又激发学生运用相关原理发散思维,因此,知识深度(DOK)模型指导的课堂教学应精准把握问题链的桥梁作用,精心设计一些“脚手架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方法去逐项分析、分步骤解决问题,[3]进而反思地理原理生成的来龙去脉,在DOK1~DOK4中完成学习进阶,实现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3.创设开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从知识深度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层级要求来看,策略性思维和推理环节不但要求学生探讨学习内容以实现知识迁移,而且需要正确地分析体悟学习情境。只有把握了情境的关键要素,才能够弄清情境间的差异,对新情境做出“举一反三”、准确明晰的判断,从而实现原理方法的迁移运用。[4]如果学生仅仅是对地理事物的概念、过程进行回忆重现,或只进行简单推论,会使学生只能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上,无法完成情境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更无法实现“异质情境”的“同向迁移”。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特性创设开放探究的主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及适当的探究空间[5],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生成,激发思维能力,实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应用,唤醒高阶思维以创造性地解决地理原理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叶冬连,胡国庆,叶鹏飞.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深度学习设计与实践——基于知识深度模型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2):35-40.

[2] 林琛琛,黄筱贞. 地理课堂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索——以人教版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9(9):43-45.

[3] 王炳钦.秉持“深度学习”理念,重构生本地理课堂[J].地理教育,2021(4):1.

[4]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5] 于慧.地理课堂深度教学的途径探索——基于“欧洲西部畜牧业发展”的教学实践[J].地理教育,2019(4):49-50.

猜你喜欢
性知识原理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