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里的秦朝

2022-01-13 14:43李文娟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方孔案例教学法

摘要:“一例到底”是以一个主题为整节课的核心,然后以这个主题的相关素材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整节课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下将通过“广西象州县的秦半两”主题在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中的实践,达到对“一例到底”教学法的运用,同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于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一例到底  秦半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意义

“一例到底”是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为此,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一例到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被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主脉络,剖析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得轻松快乐,并能使整个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紧凑,便于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后,教师更要想办法实现课堂的高效。从课前的预设到课堂的发问,从思维的引导到方法的指导,从氛围的创设到注意力的调控,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课前准备。而“一例到底”以其简约性、新颖性的特点为高效课堂的创设提供了范例。

案例教学法实施以来,更多地被运用于法学和道德法治科目。在历史教学的运用也更多地倾向于理论层面的研究,而缺少在课堂中的实践运用。所以,以下就想做一尝试,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同时来丰富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会发现一例到底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高效、优质课堂的实现,也契合了“双减”政策下的对于高效课堂的新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评价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案例运用

本案例的主题是“广西象州县的秦半两”,通过将这一主题在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

一中國》中进行实践,达到对“一例到底”教学法的运用,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于教学的方法。

案例选取:“2018年春节前后,在广西象州县桥头村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的滩面出土了10枚半两钱币及396枚箭镞。经专家鉴别,确认其中有4枚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币。而其余钱币,约为秦统一六国后至西汉早期铸造。广西文物局研究员蓝日勇认为,这些出土的秦半两钱和箭镞,将为秦桂林郡治在军田古村城址增添有力佐证。”[3]

——人民日报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分别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方面采取了巩固措施。以下通过2018年广西出土秦半两的案例来全面学习秦巩固统治的具体举措。

(1)“秦桂林郡”“广西象州县”——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从案例中“秦桂林郡治”可以了解秦朝在地方设郡来管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为桂林、象郡、南海。”[4]桂林郡为其中之一,郡下设县,郡县长官为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在此设计学生讨论“为何郡县制可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却不可?”来让学生理解郡县制通过对地方官员的任免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接着学生通过“广西象州县”可知县制依然实行到现在,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之后两年多年的地方行政模式影响深远。

通过案例中“秦统一六国”引出秦王嬴政。在此创设情境“以秦始皇的口吻,介绍自己和中央各官员的工作。”来让学生沉浸式理解秦朝在中央实行的制度,并且之后两千多年也一直在用。综上,可见秦朝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作用。

(2)“10枚半两钱”——学习秦朝的经济措施

从案例中“出土了10枚半两钱。”可以了解秦朝通行货币及度量衡单位。《汉书·食货志》曰:“秦兼天下,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5]《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记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4]可知“半两钱”重量为半两,约十二铢,相当于今天的八克。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4]可知秦始皇也统一了度量衡。而半两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既可以了解秦朝通行的货币,也可以了解秦朝对度量衡的统一。这种经济上的统一带来的影响,除了加强了各地经济交流外,也便利了为应对战争对各地军粮的征收。此外,秦始皇还“车同轨”,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有利于管家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接下来,通过展示历代货币图和让学生表达生活中半两钱的影子(硬币、银行标志等),来感受秦朝经济统一举措的历史影响。

(3)“广西”越族——学习秦朝的民族管理

这次秦半两的出土地广西,广西地处岭南,属于古越人,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朝统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而广西地处岭南,从中可以看出秦朝建立后逐渐实现了对岭南地区的征服。《史记·南越传》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4]说明秦朝对岭南的政府主要是采取军事手段。公元前214年,连续攻伐岭南八年未果的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打通了湘江和漓江,解决了运粮运兵难题,派50万大军攻伐岭南,最终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除南方之外,秦始皇还对北方民族进行了征服。《史记》“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4]可见通过军事手段和修筑长城加强了对北方民族的管理。

在此,设计问题讨论:秦始皇对岭南和北方民族的征服手段有何不同?通过讨论既能知晓对匈奴主张“防”,对岭南主张“攻”,[6]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接下来自行表述“长城和灵渠有何历史价值?”来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二者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民族交往的见证。

(4)“小篆”半两——學习秦朝的文化举措

此次出土的半两钱书体为小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书同文。”[4]战国时,七国文字各异,秦朝统一后不便交流,故制定了小篆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通过播放小篆图文,来让学生感受书法的优美,从而敬叹古人的智慧,牢固树立起文化自信。之后学生展开讨论文字的统一有何作用?能够保证政令的下达,方便了各地的交流发展,此外,通过教师引导得出文字的统一还有助于保障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

综上,通过“广西象州县的秦半两”为主题,将其相关素材和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一例到底”教学法的运用。

三、心得研究

“一例教学”法的前提是要选取科学合理的案例。在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关于案例选取的原则。

(1)案例选取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就是案例的真实性。傅斯年先生说过,“史学即史料学,史料的真实性,是历史知识的基本特征。”[7]所以选材的出处和来源很重要,一定是真实文献、官方来源。

(2)案例选取要坚持目标性原则。即案例的选取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到对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内容的涵盖,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首先做到对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其能力和核心素养。

(3)素材选取要坚持针对性原则。这里的针对性主要指案例选取要尽量针对学生的实际,包括实际学情、实际生活。从而拉近学生与课堂内容的距离,实现历史课堂的生活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又好又快地习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更长久地提升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对“一例到底”教学法的实践运用,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真真正正地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最终真正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教育部,2021年.

[2]吴建荣.《新视角下小学数学一例到底的应用策略》[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3]《人民日报》[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5]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6]郑旭东.《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措施及其影响的比较》[OL].北京:人民教育网,2008.05年.

[7]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李文娟(1985—),女,中北大学附属学校历史教师,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二级。

猜你喜欢
方孔案例教学法
基于勒洛三角形运动规律的数控铣削方孔加工程序设计
加工中心方孔加工方案
测试盘加工工艺
方孔加工可行性分析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钛合金方孔电解加工多物理场耦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