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嘉祥寺寺院格局及毗卢殿建筑形制简析★

2022-01-18 11:26王小龙焦晋峰
山西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嘉祥柱头寺院

王小龙,焦晋峰

(1.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1 嘉祥寺概况

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镇赤祥村,一个位于晋城通往长治国道东侧的村落,嘉祥寺坐落于村西的小高地上(见图1),现存格局清晰。寺院坐北朝南,现存东西两路院落,西路两进院落为寺院主体,中轴线上有前殿(现称天王殿,清以前是观音殿)、中殿(现称毗卢殿,清以前称转果殿)、后殿(现称大雄宝殿、清以前称三佛殿),后殿之后还有新建的民房一排,两侧有耳殿、配殿若干;东路一进院落为东偏院,包括正房六间、楼房三间和大门一间(见图2,图3)。

2 嘉祥寺营造史料梳理

记录嘉祥寺的文字史料较为有限,寺内明万历以前碑碣已经不存,《高平县志》顺治版和同治版等早期方志对嘉祥寺不曾有记录。现对能够反映寺院营建沿革的有限史料进行梳理如下: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石经幢2通,其中《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有纪年“……大周广顺三年岁次癸丑六月已雪朔二十四日壬申建立……”。

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嘉祥寺补修佛殿后墙记》碑文记载“……况今三佛正殿迤后墙壁旧时土坯为壘年久傾颓坍塌不堪今于萬历四十壹年柒月……将墙砖包创修三佛大士中墙照壁通绩修整又于七佛殿施添压窗贰根先日十王殿施银三两石柱两根水陆殿施梁贰根前岁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三月吉日七佛殿后墙风雨坍坏……将墙砖石……”。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重修嘉祥寺碑记》碑文记载“乾隆乙亥(公元1755年)春余……鸠工庀材率作兴事倾者起之缺者补之旧者新之废者举之督工办事……越六年其工告竣矣昔之榱桶隕离者今則鸳瓦坚牢矣昔之栋折燕泥者今則画彩增辉矣昔之圣象云泥者今則光焰闪烁矣又重修高楼三间另建平房四间内外次第斋舍整肃……”。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修井碑记》碑文记载“稽自创修寺院东南角有古井焉由来久矣……遵旧口以维修……”。

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补修嘉祥寺创建西林书院碑记》碑文记载“……村之西北有嘉祥寺建始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历宋金之明代有修理碑志载在前后殿中历历可考乾隆辛亥(公元1791年)岁余……寺之规模广阔中殿三佛后殿七佛后东殿诸天后西殿阎罗前转果殿大佛南殿观音大士皆前代次第立周廊回转委曲深邃惟为壮观而寺之东西绰有余地盖有亦前人力有未逯留其余以俟后修葺也我□朝乾隆三十五年心田公之父募补葺寺之东偏僧舍完善碾磨棚厦……今皇上御极五十六年……悯古刹傾颓无以肃观……装修殿宇创建寺西一带廊房……今日建立寺西一带房屋三十余间……题其额为西林书院……”。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赤祥村嘉祥寺归全里五村公有息讼碑记》碑文记载:“赤祥村西之嘉祥寺考察历代碑碣原由住僧化修剙始周之广顺三年宋金元迄明清屡经重修增修其始则仅有三佛殿前两院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乃增后院七佛诸天十王殿东禅院考查七佛殿中明正德己巳年间(公元1509年)邑人王琦文瑞所撰碑文言之……”。

1992版《高平县志》记载:“嘉祥寺……五代周广顺年间(951年—953年)创建。现存为元、明、清建筑。……中轴线上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两侧有耳殿、配殿等”。

公元2008年《重修嘉祥寺钟楼维修前院暨承传二月庙会碑记》碑文记载“……古往今来如是东南隅两楹平房原钟楼是也一九四七年高平县政府辟寺院为学校钟楼楹空筑墙改为灶房一九九六年赤祥中学迁至三甲镇灶房间置年冬房内水管冻裂又年春冰解水溢钟楼坍塌连及南殿与前院千年佛教经幢危在旦夕……二零零零年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拨资……次年三月即始重修钟楼两楹南殿三楹对残檐断壁雜草叢生□前院各殿一一倾者起之缺者补之残者换之荒者清之工至七月告竣九月……将前院殿宇描梁画栋彩绘复初重塑诸殿佛像”。

公元2008年《修缮嘉祥寺三佛殿暨藏经阁碑记》碑文记载:“……工始于乙酉年(公元2005年)六月初六日遵高平市文博馆指导对殿宇东西山墙彻底重砌殿項地面更新丙戌年(公元2006年)三月初九日工程告竣昔日残壮今日一新同年秋新塑三佛次年春新塑十八罗汉尊尊佛像……殿内藏经阁原三层高三丈有六岁久項层傾圮今加高复原……”。

综上所述,嘉祥寺始建不晚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宋、金、元时期屡有修缮,至明成化前为两进院,前殿观音大士殿、中殿转果殿(现称毗卢殿)、后殿三佛殿,周围走廊环绕。明成化年间修建三进院,包括正殿七佛殿、东配殿诸天殿、西配殿十王殿。明万历五年用砖包砌七佛殿后檐墙;万历四十一年用砖包砌三佛殿后檐墙,并修整三进院各殿;虽无文字记载,但仅对三进院修缮而置前两进院不顾并不合理,由于明代地方砖大量生产,建筑在当时砖石包砌者较多,笔者认为前院诸殿应在万历年间陆续进行砖包。清乾隆二十二年历六年之久修缮嘉祥寺,并修建东偏院,包括四间平房和三间藏经楼。清乾隆三十五年修古井。清乾隆五十六年于寺院西侧建立西林书院,房屋三十余间。从1992年《高平县志》可以看出后殿七佛殿仍存,而西林书院和东偏院未有记述,不知何时坍塌。2001年重修钟楼和前殿、对前院殿宇彩绘重塑。2005年重砌庙宇围墙、重修院面,2006年新塑佛像、复原藏经阁。

3 嘉祥寺院落格局演变

嘉祥寺经历代修整,现存格局状况形成不早于《高平县志》1992版对嘉祥寺调查之时。

现存山门位于寺院东南角高地之下,独立于两路院落之外,坐北朝南,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通过山门拾级而上方能到达主体建筑所在的高地。踏上高地,西面是西路院落的侧门,坐西朝东,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侧门对面有“一字型”砖雕影壁。高地东南侧有古井一口。

西路院落为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最南端为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的前殿,前殿位于小高地的最南边,因而坐南朝北,为倒座房,前殿两侧设耳殿为钟鼓楼。前殿以北为建于台明之上、独立于院落中央、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的中殿,毗卢殿。毗卢殿前有石经幢两座,均刻有佛经。毗卢殿将院落分为前后两进,前院有配殿两座,东侧观音殿,西侧地藏殿;毗卢殿两侧有配殿两座紧靠于后院配殿,前后院配殿后檐墙不在一条直线上。最北端为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的后殿,两侧未设置耳殿。后殿前设两道随墙门,西侧已经封堵,东侧通往东偏院。

东偏院近方形,院落北侧为正房,坐北朝南,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正房两侧设耳房,东耳房面宽两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西耳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院落东侧为三层的藏经阁,坐东朝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东偏院院门位于南围墙之间,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

根据《补修嘉祥寺创建西林书院碑记》碑文记载“……寺之规模广阔中殿三佛后殿七佛后东殿诸天后西殿阎罗前转果殿大佛南殿观音大士皆前代次第立周廊回转……寺西一带房屋三十余间……”以及寺院周边残存的建筑遗迹,推测嘉祥寺清乾隆五十六年后的寺院格局,此时,应是嘉祥寺规模最鼎盛时期(见图4)。

根据《赤祥村嘉祥寺归全里五村公有息讼碑记》碑文记载:“……其始则仅有三佛殿前两院明成化年间乃增后院七佛诸天十王殿东禅院……”,可以推测嘉祥寺明成化增修三进前后的格局(见图5)。

明成化增修前格局基本符合“五代、宋、金时期,长治、晋城佛寺主要以独立于院落中为寺院建筑布局的核心,具有很强的向心性。”[1]的特征,应是寺院初建格局(如图6所示)。

综上所述,嘉祥寺布局变化符合晋东南佛寺形制演变基本规律。五代后周初建时,以中殿转果殿为核心的“回”字形布局;到明成化年间,在中轴线上增修后殿,并在三进院增修东西配殿;到清乾隆之后,改廊庑为配殿,并在前殿两侧设立耳殿做钟鼓楼,耳殿紧靠前殿。另外,佛寺旁建立书院,亦是清代儒释结合建筑群的典型案例。

4 毗卢殿建筑形制分析

毗卢殿,清以前称转果殿,是嘉祥寺中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单檐九脊殿,建于方形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四椽栿压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其平面图如图7所示。

4.1 台基

台基12.59 m见方,符合宋、金、元时期常见布局,砂石砌台帮;前檐下檐出1.64 m,后檐下檐出1.81 m,东山下檐出1.9 m,西山下檐出1.7 m,东西下檐出不对称,可能是后期扰动,前后檐当心间设五步垂带踏跺;台明方砖22 cm见方,水泥勾缝,属于现代砌筑,殿内地面方砖33 cm见方。墙砖尺寸25 cm×12.5 cm×6 cm,接近晋东南地区清代建筑常见条砖尺寸。

4.2 柱网

明间面阔3.74 m,次间面阔2.78 m,通面阔和通进深均为9.3 m,方形平面布局。全屋共用14根柱子,柱子均为方形石柱抹角,除两根内柱外均包砌于墙内,内柱为素面,稍高于檐柱和山柱,高3.62 m,柱脚宽45 cm深40 cm,抹8 cm,柱头宽35 cm深30 cm,收分约28‰,石柱收分明显,与陵川寺润三教堂(金)、中漳伏羲庙(元)相似;明间檐柱高3.48 m,柱头宽深各30 cm,山面檐柱高3.52 m,有升起。当心间面阔3.74 m,符合“柱高不越间广”的规定。檐柱与山柱上各置阑额、普拍枋(宽330 cm、高130 cm),均出头;两内柱柱头仅设阑额联系,不出头,不设普拍枋。

4.3 铺作

铺作共计14朵,单材高18 cm,约合宋六等材,足材高27 cm,材宽13 cm。材广/宽=18/13,与平顺龙门寺西配殿(五代)斗栱[2]用材相近。

1)柱头铺作。

前檐柱头铺作单昂计心造四铺作里转单杪偷心造。栌斗之上设泥道栱、头层柱头枋隐刻慢栱、二层柱头枋,由散斗隔承,外转假昂上施交互斗置令栱和卷云形耍头,令栱两端设散斗承通替并撩檐槫,耍头里转榻头压跳,衬于四椽栿底(见图8)。

后檐柱头铺作,乳栿交正心栱出头作耍头,假昂里转榻头压跳衬于乳栿底。

南向山面柱头铺作里转双杪承丁栿。

北向山面柱头铺作同前檐铺作。

内柱柱头铺作单杪四铺作,前出华栱承乳栿后尾,后转榻头压跳衬于乳栿底。泥道栱两端设散斗承头层柱头枋,次间做榻头压跳衬于丁栿底,明间隐刻慢栱置斗承二层柱头枋,两层柱头枋于明间将四椽栿拉结联系。

2)补间铺作。

补间铺作为直斗,与蓟县独乐寺山门(辽)、高平定林寺东配殿(元)[3]有相似之处。直斗上承头层柱头枋隐刻异形栱,明间云形次间梭形,之上设散斗承二层柱头枋。补间铺作隐刻斗栱宋、金建筑常见,元代建筑上少使用。

3)转角铺作。

转角铺作形制类似柱头铺作。斜45°出两跳假昂,之上设异形耍头承大角梁。大角梁里转出云形头,压于抹角梁之上,尾部设蜀柱、栌斗承系头栿,见图9。

毗卢殿铺作栌斗和散斗的斗欹斜杀内凹,无下撇出峰,为北宋宣和元年以后的作法;昂均为假昂,多见于金、元时期;昂头斜向内凹,曲面平直,中央不起棱,昂嘴不出峰,昂下刻双瓣假华头子,昂形与陵川西溪二仙庙大殿(金)补间铺作一跳昂相似。五边形与方形交互斗共存,前后檐柱头铺作用五边形交互斗,山面柱头铺作用方形交互斗,转角铺作斜45°方向用五边形交互斗,其余用方形交互斗。令栱抹斜,且前后檐明间令栱为异形栱。耍头做卷云状,较晋东南金、元建筑普遍做法装饰性更强,应是明以后补配。

4.4 梁架

当心间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彻上露明造,晋东南宋金佛寺建筑常用构造[4]。四椽栿搭于前檐和内柱铺作之上,四椽栿上设一驼峰两蜀柱,驼峰上置栌斗,前剳牵与实拍栱十字交叉于栌斗内,实拍栱上设替木承前下平槫,乳栿上设缴背,作为合木沓固定蜀柱并连接四椽栿尾,蜀柱上置栌斗,栌斗上构造同前下平槫缝;四椽栿上两蜀柱头设栌斗承平梁和襻间枋,后蜀柱设合木沓,前蜀柱不设,两蜀柱均与剳牵后尾相交,襻间枋上置散斗和替木承上平槫;平梁中部立蜀柱,柱脚由合木沓稳固,柱头置栌斗承丁华抹颏栱和两材襻间,两材襻间上设替木承脊槫,叉手穿丁华抹颏栱捧戗于替木和上层襻间枋之间,不抵槫,脊部构造与陵川西溪二仙庙大殿(金)[5]相似。

当心间各槫缝均设顺身串,上平槫缝设单材襻间,脊部设两材襻间,隔间相闪。前向丁栿弯直式,后尾穿蜀柱,搭于四椽栿上,后向丁栿平直式交乳栿后尾于内柱铺作之上。丁栿托蜀柱置栌斗设替木承系头栿,蜀柱由合木沓稳固。系头栿上设驼峰置栌斗承山面平梁,平梁上设蜀柱承脊槫,蜀柱两侧不设合木沓。山面上平槫、脊槫节点做法均与当心间相同。

毗卢殿驼峰与蜀柱并用,驼峰少见于晋东南元代构造,应是金代做法。剳牵插入蜀柱的做法,最早见于平顺龙门寺大雄宝殿(宋)[6]。

西溪二仙庙大殿与嘉祥寺毗卢殿梁架结构相近。两座建筑虽然四椽栿压前/后乳栿有所不同,但上部梁架多有相似之处,相较之下,二仙庙前殿梁架更为灵活,而毗卢殿梁架更为工整,更便于制作和安装,应是前者形制的成熟化,二者剖面图见图10,图11。

屋架举折:前后橑檐槫间距10.1 m,屋顶总举高3.43 m,总局高与总步架之比2.94,接近《营造法式》殿堂式举高与总步架1/3规制。

4.5 屋面

屋面檐出82.5 cm,飞出49 cm,圆椽直径10 cm,方飞大头9 cm×9 cm,小头6 cm×6 cm,椽上横铺望板。灰陶筒板瓦屋面,勾头为龙形图案,滴水为重唇瓦。脊饰、吻兽全部为黄绿琉璃,除垂脊为花草式样外,其余的皆为素脊,正吻现只存下部,样式与资寿寺大雄宝殿(明成化十二年)、四圣宫舞台正吻(明成化三十八年)相似,应是明代遗物(见图12~图14);脊剎虽是黄绿琉璃,但颜色和釉质与毗卢殿其他脊饰不同,而与寺院前殿东耳房脊饰相近,应是2001年修缮时补配。

综上所述,毗卢殿柱网、斗栱、梁架和节点构造多符合晋东南金代建筑特征,与金构陵川西溪二仙庙前殿和正殿多有相似之处;补间铺作直斗做法或是对五代初建形制的沿袭;铺作斗欹、昂形、隐刻栱等呈现晋东南金代晚期风格,前后檐明间柱头铺作异形令栱极为少见,耍头做法为明以后风格;屋顶脊饰是明代常见样式,应在明代进行过屋顶重修,并更换一定的上部构件;墙体和地面则是清代或之后修缮所致。因此,笔者认为现存嘉祥寺毗卢殿为金代晚期所建,之后历代修缮导致屋顶、地面及墙体形制有所变化,但并未对木构架有较大扰动。

5 结语

以“嘉祥”为名的寺并不多见,似乎是取村名“赤祥”的“祥”并以“嘉”寓意美好得名。由于史料不详,嘉祥寺自五代后周建立不知几经兴衰而金代晚期重建;从现存建筑来看,自元代始,地方信仰已在晋东南信仰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7],更多的营建活动围绕地方信仰祠庙展开,嘉祥寺在此期间没有大的发展;明成化到万历年间,晋东南地区兴起七佛信仰[8],游仙寺、金峰寺、定林寺、清化寺、大云寺等寺院均在该时空区域内修建七佛殿,嘉祥寺也由此兴建三进院七佛殿、诸天殿和十王殿;得益于清乾隆皇帝宣扬佛教,嘉祥寺在乾隆年间多次增修扩建,西林书院的修建更是儒、释文化融合的例证。

猜你喜欢
嘉祥柱头寺院
两系不育系Y58S的异交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提升对策探析
两种葱属植物柱头可授性检测
Fantasy and reality
Sea Changes
有趣的“逗笑比赛”
宽恕
嘉祥:“戴”上手套指全球
Preliminary Study on lnheritance of Stigma Exertion in Wheat Thermo-Phot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