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山体公园规划策略初探

2022-01-18 11:26杨惠贤
山西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化

杨惠贤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5)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山体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文圃山的现状,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山体公园规划策略。

1 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建设发展历程

1.1 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1-2]。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3];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4]。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5]。

2 文圃山基本情况

2.1 文圃山现状概况

文圃山地处漳州角美和厦门海沧两地的交界处,隶属于漳州市台商投资区,主峰位于漳州龙池岩山峰,海拔高422 m,优越的位置可远眺龙池、角美、龙海、海沧等多地全景,一览闽南沿海风景名胜,总用地面积约823 hm2。文圃山重峦叠嶂,原名十八面山,后有文人墨客修学读书于此,故人称文圃山,基地不仅风光秀丽,且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是市民郊外休闲,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主要目的地。

2.2 发展现状与问题

文圃山自然、人文资源禀赋极高,集“山、水、林、田、园、城、庙”七大资源特色于一体;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处于漳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是厦漳同城化的桥头堡,紧邻厦漳大桥、厦蓉高速、省道201及在建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的社头站,距厦深高铁角美站约4 km,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约19 km。

随着近几年各级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及风景名胜区的重视,文圃山迎来了良好保护与发展契机,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周边区域同质化明显,缺少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局部山体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及景观界面;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薄弱,难于满足居民及游客的诉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知名度不高,没有品牌作为支撑。

3 规划策略分析

3.1 生态底线思维,合理划定三区三线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6]。结合文圃山良好的生态本底及现状特征为基础,规划采用arcgis栅格分类叠加法,通过对基地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以双评价为基础,突出生态底线思维,通过科学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从严核实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合理适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布局,以利于合理的划定“三区三线”,即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支撑文圃山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优化。

3.2 区域统筹协调,打造生态核心地位

顺应同城化趋势,充当同城化纽带。随着厦漳同城化的不断推进,文圃山作为连接漳州中心城区与厦门海沧区的主要纽带,将对其重要的生态空间进行侧重保护,并与厦门市区、海沧新城、漳州主城区和厦门港南岸新城进行充分衔接,结合天竺山—文圃山—蔡尖尾山—仙岳山—东宅山生态廊道及云洞岩—横山—文圃山—厦门园博苑—美人山生态廊道,打造成山海环抱的厦漳同城生态核心,如图1所示。

衔接城市布局,力促产城融合发展。文圃山的布局注重与周边区域,包括漳州台商投资区中心区、高新园、灿坤工业园、国保白礁慈济宫等的功能结构、产业空间、路网构架对接,进行差异化协同发展,与城市功能相互呼应,突显生态特色魅力,助力台商投资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

3.3 城市双修模式,激发活力提升品质

文圃山作为厦漳两地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规划运用arcgis技术对文圃山进行生态模拟分析,综合多种因子叠加,通过分析得出生态敏感性评价,以奠定基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针对文圃山的受损山体、河湖水系、废弃地等影响生态功能情形,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着力改善片区的生态环境。

漳州台商投资区作为漳州对接厦门的主战场,其整体的城市形象和环境品质塑造尤为重要。规划将结合台商投资区的定位和文圃山的作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对文圃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养老创意产业、公共空间、景观视线廊道等结合城市功能进行修补,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塑造特色风貌,进而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3.4 挖掘文化特色,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7]。规划注重挖掘文圃山文化特色,通过提出传承文化基因、创新文化发展、营造文化景区三大途径,提炼文圃山特色的典型空间,融入文化韵味的空间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公共中心节点。将自然景观、人文活动、文化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助力文圃山的文化复兴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使得文圃山不仅成为耐人寻味的生态文化景区,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城市品牌,如图2所示。

3.4.1 传承文化基因,塑造区域亮点

文圃山可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包括慈济文化、佛文化、国学文化、闽台文化、海丝文化等。我们通过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提炼其内涵特色可概括为禅修文化,可利用文化传承将其塑造成为厦漳泉区域乃至海西的文化亮点。

3.4.2 创新文化发展,打造特色空间

结合文圃山禅修文化特质,开发特色项目,以体验型旅游产品和专属客群产品为主线,在传统的文化中注入新的商业、文创及养老等业态,打造独具风格的禅修文化展示体验空间。

3.4.3 营造文化景区,景区激活城市

在传承文化保护与创新的基础上,引申相关的文化产业注入,形成完整的文化服务产业链,丰富景区的文化体验,形成城市文化的品牌标志,满足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3.5 生态文旅融合,引领基地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是“五大幸福产业”的两大最热门产业。规划强调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并兼顾片区的生态保护与功能需求,采用“高山高用、低山低用”的低影响开发模式,灵活运用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形成“一龙游于山间,三区镶嵌绿核,多景百花齐放”的景观形象,打造“一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力促生态文旅融合,塑造为生态文化旅游交流的城市客厅。其中四区即山林休闲区(绿核)、文化禅修区、田园生态谷和城市后花园,如图3,图4所示。

3.5.1 山林休闲区

该区域是文圃山的最高点,是城市视线最直观的片区,也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该片区充分尊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开发活动以原生态为主,提倡生态休闲轻松的活动类型,打造山林慢生活的典范。

3.5.2 文化禅修区

依托现有龙池岩等核心文化景点和文化特色,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塑造富有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形成核心景观区提升影响力,作为景区吸引和打造独特的禅文化体验区,带动整个文圃山生态文旅产业的发展。

3.5.3 田园生态谷

该区域是文圃山为数不多的平坦谷地,水系湿地交错,田园分布在山间。片区规划保留了农田和山谷的特色风貌,开发休闲度假类的旅游项目,并融入华侨文化,设置艺术中心、康体中心提升片区品质,打造度假静养康体胜地。

3.5.4 城市后花园

位于文圃山北部,临近两市的交通枢纽,与城市的交通联系最为密切,北面紧邻台商投资区高新园。片区定位为城市后花园,为两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山景度假的空间,提升台商投资区及厦漳两市的居民城市生活质量。

3.6 塑造品牌形象,彰显城市魅力空间

结合文圃山空间格局,侧重于品牌的塑造,包括文圃山十八景、华圃书院、国际生态谷、山体乐园、养生小镇等重要节点,以点带面,彰显城市山体公园魅力空间,带动文圃山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6.1 文圃山十八景

挖掘文圃山现存的十六景,并复建已毁华圃书院和美人照镜两景,以水流串联十八景,环绕龙池岩古刹进行布置,并与周边环境充分协调,塑造古朴雅致,富有历史韵味的文圃山十八景,打造成为文圃山特色名片。

3.6.2 华圃书院

依据旧址的基础上复建华圃书院,以国学文化为主题,朱熹讲学为灵魂,综合国学研究的兴趣体验、深度学习、调养心境为主要特色,塑造富有山间学舍氛围,并配套相应的辅助设施,彰显书院历史文化魅力,打造成为国学文化的品牌。

3.6.3 养生小镇

依托保生大帝的文化基调,弘扬慈济精神为主题,采用医养结合方式,以药学研究、中医养生、膳食调理、康体度假为主要特色,与生态景观湖面相互交错,形成康体养生的良好度假环境,打造慈济文化的品牌。

3.6.4 国际生态谷

根据基地特有的山谷田园风貌,结合水系特征,依山就势布置海丝论坛为主题的文化综合体,融入先进的技术,结合音乐、影视等方法,达到放松身心,促进文化交流的绝佳度假体验,形成文圃山海丝文化的品牌。

3.6.5 山体乐园

位于基地西北侧,紧邻台商投资区高新园,公园针对各年龄段人群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场所和内容,满足各个群体运动、休闲、会友等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成为周边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打造生态娱乐的形象品牌。

4 结语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本文通过提出生态底线思维、城市双修策略、挖掘文化特色、生态文旅融合、塑造品牌形象等规划策略,以支撑文圃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打造为城市的新亮点新名片,带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谁远谁近?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